第203章 吉林911特大杀人碎尸案(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案要案详情录》最新章节。

一、下水道里的恐怖发现

2002年9月11日,对于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的居民来说,原本应该是一个普通的周三。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下水道堵塞,打破了这个城市的平静,揭开了一起震惊全国的恶性案件。

这天上午,船营区一栋居民楼的下水道突然发生了严重堵塞,从管道中不断涌出油腻腻、白花花的肉馅状物质,还散发出令人作呕的气味。起初,居民们以为只是普通的下水道堵塞,但随着清理工作的进行,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发现逐渐浮出水面。

物业工作人员在疏通下水道时,惊讶地发现这些"肉馅"中竟然混有人的耳朵、手指等人体组织。居民们意识到事情不对劲,立即拨打了报警电话。吉林警方迅速赶到现场,经法医证实,这些肉馅确实属于两名被肢解的女性。

警方立即封锁了现场,并对居民楼展开了全面搜查。在楼顶的一间出租屋内,警方发现了两具还未完全处理的女性尸体,现场惨不忍睹,宛如一个小型屠宰场。房间内血迹斑斑,各种刀具和碎尸工具散落一地,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

据房东介绍,这间出租屋的四名住户分别是杨树彬、张玉良、吴宏业和杨树彬的妻子戢红杰。然而,当警方赶到时,这四人早已不见踪影。现场留下的指纹成为了破案的关键线索。

如此凶残的作案手段让此案瞬间震惊全国,由于案件发生在9月11日,与美国"九一一"事件同一天,因此被警方命名为"911特大杀人碎尸案"。这起案件的残忍程度前所未有,在吉林市乃至全国都引起了极大的恐慌和关注。

二、"刀哥"的犯罪之路

2.1 初涉犯罪的"刀哥"

要理解这起骇人听闻的案件,必须从主犯杨树彬的经历说起。杨树彬,1970年出生于哈尔滨,身高180cm,国字脸、浓眉大眼、高鼻梁,长得有点酷似香港着名影星周润发,因此被人称为"刀哥"。

初中毕业后,杨树彬进入哈尔滨的安东发动机制造公司工作。在那里,他结识了年长6岁的"好哥哥"吴宏业。然而,杨树彬并不满足于平凡的工厂生活,他渴望更快地获取财富和地位。

1993年1月7日,23岁的杨树彬与刘卫军、李红涛在哈尔滨的一家台球厅打台球时,与他人发生了冲突。年轻气盛的杨树彬三人将两人刺伤,其中一人因伤势过重死亡。案发后,刘卫军和李红涛被捉拿归案,而狡猾的杨树彬则成功逃脱,开始了他的逃亡生涯。

这是杨树彬第一次涉足严重犯罪,也是他犯罪道路的起点。此后五年间,他一直过着东躲西藏的生活,不敢做正经营生,也不敢回家。在这段时间里,他逐渐对犯罪产生了一种扭曲的认知,认为犯罪是获取财富的捷径。

2.2 从抢劫到杀人的转变

1998年,杨树彬在广东佛山结识了同样有犯罪倾向的王世波。两人一拍即合,决定联手作案。他们在佛山劫持了一名女青年,抢走了她10万元现金。这次抢劫让杨树彬尝到了"甜头",他发现犯罪确实能快速获取大量钱财。

然而,好景不长,王世波后来被警方抓获,而杨树彬再次成功逃脱。这次经历让杨树彬更加谨慎,也更加狡猾。他意识到,如果想要长期从事犯罪活动而不被抓获,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犯罪技巧和反侦察能力。

2000年,杨树彬偷偷回到哈尔滨,遇到了自己小学的同学张玉良。张玉良1972年出生,比杨树彬小两岁,但从小就聪明好学,上学早,还担任过班干部,后来考上了大学,被分配到哈尔滨某国有企业工作。然而,企业效益不好,加上张玉良恃才傲物,这几年混得非常不顺,生活穷困潦倒,对社会充满了怨念。

两个境遇不同但都对现实不满的人相遇后,很快找到了共同语言。杨树彬对张玉良说:"只要你胆子大跟着哥就能挣大钱。"张玉良正处于人生低谷,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杨树彬的提议。

于是,杨树彬带着张玉良来到了深圳,开始了他们的犯罪生涯。他们在深圳出入各种娱乐场所,寻找下手目标。杨树彬教张玉良如何选择猎物:"找那些杰克最多的女子,杰克多说明人家服务好,我相信人民群众的选择!"

他们将目标女子骗到出租屋后,先对其进行威胁和殴打,逼迫她们交出钱财,然后将其杀害并碎尸。第一次杀人碎尸后,杨树彬和张玉良都感到极度恐惧和恶心,半年之内都不敢吃肉,一吃肉就吐。然而,随着作案次数的增加,他们逐渐变得麻木,杀人碎尸对他们来说变得越来越"轻松"。

2.3 团队扩张与"家庭式"犯罪

随着犯罪经验的积累,杨树彬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2001年,他将自己的妻子戢红杰也拉入了犯罪团伙。戢红杰1981年出生于吉林舒兰,从小母亲离世,生活凄苦,十六七岁就跑到深圳,一直做着特殊职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杨树彬原本是想将戢红杰作为抢劫对象的,但在接触过程中,他发现戢红杰虽然生活坎坷,但性格狠辣、头脑聪明,是个难得的犯罪"人才"。于是,杨树彬没有杀她,而是将她发展成了自己的同伙。

戢红杰加入后,很快展现出了她的能力。她利用自己在娱乐场所的关系,深入内部,将所有"小姐妹"的情况都调查得一清二楚。她挑选出两个最有钱的女子,以"去找大老板玩"为由,将她们骗了出来。杨树彬和张玉良则负责控制住这两名女子,逼她们交出钱财后将其杀害并碎尸。

这次行动,他们一共获得了50万元,杨树彬和张玉良各分了20万,戢红杰分了10万。这次成功让团队的信心大增,也让戢红杰在团队中的地位得到了提升。

2002年,杨树彬又将自己的"好哥哥"吴宏业也拉进了团伙。至此,一个由杨树彬、张玉良、吴宏业和戢红杰组成的四人犯罪团伙正式形成。杨树彬作为团队的核心和领导者,吴宏业因为年纪最大,屈居第二,被称为"吴老二",张玉良和戢红杰则分别负责不同的犯罪环节。

这个四人团伙配合默契,分工明确,开始了他们更为疯狂的犯罪活动。他们从深圳流窜到吉林,在吉林市犯下了震惊全国的"911特大杀人碎尸案"。

三、血腥的犯罪现场

3.1 顶楼出租屋里的屠宰场

吉林市船营区的这栋居民楼,原本是一个普通的住宅区,住着各行各业的普通人。然而,在2002年9月11日这一天,这里变成了一个恐怖的犯罪现场。

杨树彬等人租住在顶楼的一间屋子里,这里成为了他们实施犯罪的"屠宰场"。当警方进入这个房间时,眼前的景象让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警察也感到震惊和恶心。

房间内一片狼藉,地上、墙上到处都是血迹,已经干涸的血液呈现出暗红色,让人不寒而栗。房间中央摆放着一张简陋的桌子,桌子上散落着各种刀具,有大砍刀、剔骨刀、片肉用的快刀等,这些刀具上还残留着血迹和组织碎片。

房间的角落里,一台绞肉机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导致下水道堵塞的"罪魁祸首"。绞肉机的刀片上缠绕着一些毛发和组织,周围散落着一些碎肉和骨头。据警方估计,这台绞肉机已经被用来处理了至少两名女性的尸体。

在房间的一角,警方发现了两具尚未完全处理的女性尸体。这两具尸体已经被部分肢解,头部、四肢和躯干被分离,内脏器官散落一地。尸体周围摆放着几个大塑料袋,显然是用来装碎尸块的。

房间内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和腐臭味,让人难以呼吸。警方在现场提取到了大量的指纹和DNA样本,这些成为了后来破案的关键证据。

3.2 令人发指的作案手法

杨树彬团伙的作案手法极其残忍,完全超出了普通人的想象。他们的犯罪过程可以分为四个步骤:诱骗、控制、抢劫和碎尸。

首先,他们会让戢红杰利用自己在娱乐场所的关系,寻找有钱的女性目标。戢红杰会将这些目标约出来,告诉她们有"大老板"想和她们见面,承诺会给她们丰厚的报酬。这些女性往往因为贪财而轻易上当。

当目标女性到达约定地点后,杨树彬等人会将其控制住,带到事先租好的房间里。在房间内,他们会对受害者进行威胁、殴打和折磨,逼迫她们交出钱财和银行卡密码。为了确保受害者不会反抗,他们会使用各种暴力手段,包括用木棒、铁棍殴打,用烟头烫,甚至用辣椒油灌进受害者的身体。

在获取钱财后,杨树彬等人会将受害者杀害。他们通常使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掐死,另一种是用木棒压着受害者的脖子直到窒息。这些方法虽然简单,但可以避免留下明显的伤痕,减少被发现的风险。

杀害受害者后,杨树彬等人会进行碎尸处理。他们首先会在房间的地面和墙上铺上塑料布,然后用各种刀具将尸体分解成小块。为了加快处理速度,他们还专门购买了一台绞肉机,将碎尸块进一步绞碎成肉馅状。

处理完尸体后,他们会将碎尸块分别装入多个塑料袋中,然后分批丢弃到不同的地方,有的扔进河里,有的扔进垃圾桶,有的则直接冲进下水道。正是这种将碎尸冲进下水道的行为,导致了后来的下水道堵塞,从而暴露了他们的罪行。

3.3 令人费解的犯罪动机

对于杨树彬团伙的犯罪动机,警方和心理学家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表面上看,他们的犯罪动机是为了获取钱财,但深入分析后会发现,这背后隐藏着更为复杂的心理因素。

首先,经济因素是最直接的动机。杨树彬、张玉良和吴宏业都没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他们渴望通过捷径获取大量财富。据统计,从1998年到2003年,他们一共作案6起,杀害10人,抢劫财物近200万元。这些钱财对他们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可以让他们过上奢华的生活。

其次,权力欲望和控制欲也是重要的动机。在日常生活中,杨树彬等人可能感到自己处于社会底层,缺乏存在感和成就感。而在犯罪过程中,他们可以完全控制受害者的生死,这种掌控他人命运的感觉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第三,扭曲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也是导致他们犯罪的原因。在长期的犯罪生涯中,杨树彬等人逐渐形成了一种扭曲的价值观,认为通过犯罪获取财富是一种"能力"的体现。他们对受害者没有任何同情心,将她们视为可以利用的"物品",而不是活生生的人。

最后,团伙效应也是促使他们不断犯罪的因素。在团伙中,成员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强化,形成了一种"犯罪文化"。特别是杨树彬作为团伙的领导者,对其他成员有着很强的影响力,他的行为和态度直接影响着整个团伙的行为模式。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了杨树彬团伙走上了一条不归路,犯下了一起又一起令人发指的罪行。

四、全国通缉与神秘失踪

4.1 公安部A级通缉令

吉林"911特大杀人碎尸案"发生后,吉林省公安厅立即成立了专案组,并向全国发布了通缉令。由于案件性质极其恶劣,手段极其残忍,这起案件很快引起了公安部的高度重视,被列为重点督办案件。

警方根据现场留下的指纹和房东提供的信息,很快确定了四名犯罪嫌疑人的身份:杨树彬、张玉良、吴宏业和戢红杰。公安部迅速发布了A级通缉令,悬赏捉拿这四名犯罪嫌疑人。

通缉令详细描述了四名嫌疑人的体貌特征:杨树彬,男,1970年出生,哈尔滨人,身高180cm,国字脸,浓眉大眼,高鼻梁;张玉良,男,1972年出生,哈尔滨人,身高约175cm,体型偏瘦;吴宏业,男,1964年出生,哈尔滨人,身高约170cm,体型较胖;戢红杰,女,1981年出生,吉林舒兰人,身高约160cm,体型偏瘦。

通缉令还特别提醒公众,这四名嫌疑人极其危险,可能持有武器,如有发现请立即拨打110报警,不要擅自接近。

4.2 人间蒸发:神秘失踪的犯罪团伙

然而,尽管公安部发布了全国通缉令,这四名犯罪嫌疑人却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警方动用了大量警力进行追捕,但始终没有找到他们的踪迹。

这四名嫌疑人的失踪方式非常蹊跷。他们不仅自己消失了,连他们的家人也在同一时间神秘失踪。杨树彬的母亲和弟弟在2006年突然搬走,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去向。几乎在同一时间,戢红杰在吉林的父亲和弟弟也突然消失了。

这种举家迁移的情况非常罕见,表明这四名嫌疑人在逃亡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们不仅考虑到了自己的逃亡计划,还安排好了家人的转移。

警方对这四名嫌疑人的社会关系进行了全面调查,试图找到他们可能的藏身之处。他们走访了嫌疑人的亲朋好友、同事和邻居,查看了所有可能的监控录像,分析了他们的通讯记录和银行账户,但都没有找到有用的线索。

这四名嫌疑人就像从人间蒸发了一样,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他们的失踪成为了一个谜,让警方感到困惑和无奈。

4.3 清网行动中的意外发现

时间一晃过去了10年,"911特大杀人碎尸案"逐渐被人们遗忘,成为了一起悬案。然而,在2011年,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了一场名为"清网行动"的专项行动,专门追捕在逃的犯罪嫌疑人。

在"清网行动"中,哈尔滨公安局巡特警大队大队长许建国无意中看到了杨树彬的通缉令。巧合的是,许建国和杨树彬是发小,他们从小一起长大,对彼此的情况非常了解。

许建国对杨树彬的失踪感到非常困惑,他决定重新调查这起案件。他首先调查了杨树彬的社会关系,发现杨树彬有一个弟弟叫杨树凯,他们的关系非常密切。然而,杨树凯一家在2006年也突然搬走了,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去向。

许建国找到了杨树凯的几个朋友,从他们那里得知,杨树凯在2006年搬走后,曾经在2011年回到哈尔滨看病,但他使用的不是真名,而是一个叫"王学凯"的名字。这个信息引起了许建国的注意,他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重要的线索。

许建国进一步调查发现,"王学凯"的户籍信息显示他住在内蒙古包头市。这一发现让许建国兴奋不已,他立即将这一情况上报给了上级领导。

哈尔滨警方迅速成立了"911专案组",以2002年9月11日发生的吉林碎尸案当天的日子为名。专案组决定前往内蒙古包头,调查"王学凯"的真实身份。

五、十年追捕: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5.1 户籍迷雾中的蛛丝马迹

哈尔滨警方根据"王学凯"的线索,来到了内蒙古包头市。在当地警方的协助下,他们开始调查"王学凯"的真实身份。

通过户籍系统查询,警方发现"王学凯"的母亲名叫刘凤云,这正是杨树彬和杨树凯母亲的名字。这一发现让警方确信,"王学凯"就是杨树凯,他已经改名换姓,隐藏在包头市。

警方进一步调查发现,"王学凯"和他的母亲刘凤云的户籍信息显示在内蒙古包头市昆都仑区。这表明杨树彬的弟弟杨树凯已经成功"漂白"了身份,在包头市开始了新的生活。

根据这一线索,警方推测杨树彬可能也在包头市,并且也已经更换了身份。于是,警方在户籍系统中设置了检索关键词,围绕"王学某"展开了全面排查。

很快,一个名叫"王学礼"的人进入了警方的视线。通过比对照片和身份信息,警方确认"王学礼"就是已经消失十年之久的杨树彬。此时的杨树彬,出生日期已经从1970年4月18日改为了1975年5月8日,年龄被改小了5岁。

警方立即围绕"王学礼"展开了调查,发现他在包头市昆都仑区最高档的小区"都市豪庭"购买了房产,并在包头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开了两家台球厅和一家足疗馆。更令人惊讶的是,"都市豪庭"小区的对面就是昆都仑区公安局刑警一中队,杨树彬每天都能看到警车进进出出。

警方还发现,2002年下半年,包头市突然多了三户人家,这三户人家分别是"王学礼"、"王学国"和"王华炎",他们对外宣称是堂兄弟关系,但私下约定不见面、不联系、不沟通。

通过进一步调查,警方确认"王学国"就是张玉良,"王华炎"就是吴宏业,而杨树彬的妻子戢红杰则改名为"马海燕"。这四名犯罪嫌疑人已经成功"漂白"了身份,在包头市过上了看似正常的生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