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浙江海宁千万银元案(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案要案详情录》最新章节。
"哪个值钱哪个不值钱,我们不管,按个数分的,我们四家人很好的,谁多一个少一个也无所谓,家庭和睦最重要。"许良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还强调,他们并不指望这笔意外之财来发财,只是把它看作是祖上的福泽。
然而,这种平静的分配并没有持续太久。很快,一场更大的风波正在酝酿之中。
4.2 崔家的"分羹"要求
就在许家人以为事情已经平息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矛盾出现了。邻村利民村的老崔找到许家,声称自己的母亲许杏宝是许阿六的亲生女儿,也有权分得银元。
据老崔说,他的母亲许杏宝已经89岁高龄,是许阿六唯一的女儿。许阿六有三个儿子,许杏宝是他的女儿,按照法律规定,女儿也有继承权。因此,老崔认为,他的母亲应当分得一份银元。
这一要求在许家内部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家人认为,按照当地的习俗,儿子养老,所以遗产都归儿子这边的。许杏宝已经出嫁七十多年,按照传统观念,已经不属于许家,因此无权分得银元。
4.3 对簿公堂
双方的矛盾逐渐激化。2013年9月11日晚上,许家10多个人到利民村找老崔"说理"。双方说着说着就吵了起来,还动了手。老崔的妻子脸上被抓伤,随后报了警。最终,许家的一个媳妇因伤人被行政拘留了5天。
此后,崔家聘请了律师,将许家九人告上了法庭,请求法院判令许杏宝应得银元的25%份额(即369枚,折合人民币约20万元)。
2014年3月,海宁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这起银元纠纷案。原告是许杏宝,被告是许阿六的孙辈们。庭审中,原告一方提供了海宁市海昌街道双喜村和海昌街道利民村分别出具的证明书,证明许杏宝与许阿六是父女关系。
然而,被告方也提供了由这两个村委会分别出具的证明书,称查无实据。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4.4 法院裁决
由于年代久远,相关档案资料已无从查找。法院经过审查后认为,许老太的诉讼主体资格不成立,遂依法作出一审裁定,驳回原告的起诉。法院认为,原告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其与许阿六以及与各被告的关系,即本案原告的诉讼主体资格不成立,不符合起诉条件。
崔家不服一审裁定,上诉至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2014年6月底,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驳回了崔家的诉讼请求,维持原判。至此,这起由银元引发的家族纠纷终于尘埃落定。
一直被警方保管的599枚银元,最终由许良松代表许家领回。"因为法院裁决书上没有明确各人所占份额,所以警方只能将银元发还给许家这个共同体,具体怎么分配,由许家共同决定。"民警姚益柄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五、双喜村挖宝热:银元引发的连锁反应
5.1 村民效仿挖宝
许家挖出银元的消息在双喜村引起了轰动,也引发了一股"挖宝热"。村民们纷纷效仿,开始在自家的宅基地上挖掘,希望也能找到祖先留下的宝藏。
"许家挖出银元后,村里好多人都开始挖自己家的老宅。"一位村民回忆道。一些村民甚至专门租来挖掘机,在自家宅基地上进行挖掘。
许家宅基地南面的另一户许姓人家也挖到了200枚银元。"他们挖的时候,我们都去看热闹了,大家都希望自己也能挖到宝贝。"一位村民说。
5.2 挖宝背后的民俗与法律
这股挖宝热引发了人们对民俗传统和法律规定的思考。在海宁当地,有钱人家建房埋银元是老规矩,一是讨吉利,二是怕后代家道中落留条后路。尤其双山镇是水稻主产地,像许阿六这样有几百亩田的富庶之家,埋银元的行为也在情理之中。
当地还有一种说法,"动土伤身",意思是说如果不是迫不得已,不能轻易动这些银元,否则会伤自己身体也伤家庭运势。这种传统观念在过去限制了人们挖掘银元的行为,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拆迁的进行,这种观念逐渐被打破。
在法律层面,这起案件也引发了对埋藏物所有权的讨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一般情况下,在自家土地下挖出的文物,都需要上交国家所有。但在这起案件中,专家判定这些银元乃许家祖上遗留的财产,并非文物,所以无需上交。
六、案件启示:财富与亲情的平衡
6.1 法律与民俗的碰撞
浙江海宁千万银元案是一个典型的法律与民俗碰撞的案例。一方面,四名盗贼的行为被法院认定为盗窃,体现了法律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另一方面,许家内部的分配和崔家的继承权主张,则反映了传统习俗与现代法律之间的冲突。
这起案件也引发了人们对埋藏物所有权的思考。专家指出,根据历史政策变迁,如果这些银元是在五六十年代发现,那将归国家所有,但九十年代后政策调整,地下有主之物则归属个人所有。既然这些银元是从许家祖宅中挖出,那就等同于属于祖辈财产,许家人则有权继承,无需上交。
6.2 财富与亲情的取舍
这起案件最令人深思的,是财富与亲情之间的取舍。许家四兄弟能够和睦地分配银元,体现了亲情的可贵。然而,当崔家提出分羹要求时,亲情却在利益面前受到了考验。
许良松在接受采访时感叹道:"这个事情本来就平常心,是祖上给的福气,也不靠这个发财,我们虽然都是种田打工的,但过日子还是可以的,如果只是我们兄弟几个,什么风波都没有,现在外人要来分,这怎么行!"
这种感慨反映了许多类似案件中当事人的共同心声。财富虽然诱人,但亲情的破裂却是无法弥补的损失。这起案件最终以崔家败诉告终,但它留给人们的思考却远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