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张氏叔侄案(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案要案详情录》最新章节。
张飚立即展开调查,最终确认河南灭门案中的袁连芳与浙江张高平案中的袁连芳是同一个人。而袁连芳在河南灭门案中是通过强迫嫌疑人马廷新作假证而导致冤案的。这意味着,袁连芳在张高平案中的证言很可能也是虚假的。
这一发现引起了浙江有关方面的重视。2011年,杭州警方重新对被害人王冬指甲中的DNA样本进行了鉴定,并与全国DNA数据库进行了比对。结果令人震惊:从王冬指甲中提取的DNA与一名叫勾海峰的男子高度吻合,而勾海峰已于2005年因另一起强奸杀人案被执行死刑。
这一结果表明,真正的凶手可能另有其人,而张高平叔侄可能是被冤枉的。
六、真相大白:无罪释放的那一刻
2012年4月,在浙江省委政法委的监督下,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决定对张高平、张辉叔侄强奸杀人案进行再审。
2013年1月6日,张高平接到通知,他将被提回杭州某监狱。随后,张辉也被提回杭州。这意味着,他们的案件终于有了转机。
2013年3月20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在浙江省乔司监狱对该案进行了再审。由于涉及隐私,法庭没有公开开庭审理。
在庭审中,出庭检察员指出,该案没有证明张辉、张高平强奸杀人的客观性直接证据,间接证据也极不完整,缺乏对主要案件事实的同一证明力,没有形成有效的证据链。此外,检察机关还认为,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可能存在以非法方法获取证据的情形。
2013年3月26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再审判决:认为有新的证据证明,本案不能排除系他人作案的可能,原一、二审判决据以认定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能作为定案依据。据此,撤销原判决,宣告张辉、张高平无罪。
当法官宣读"无罪"判决时,张高平感到一阵眩晕,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个消息来得如此突然,却又如此珍贵。他立即拿起电话,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张飚。电话那头,张飚也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走出法院的那一刻,张高平感慨万千。十年的冤狱生活终于结束了,但这十年的光阴却再也回不来了。他失去了自由,失去了青春,失去了与家人团聚的时光。
七、国家赔偿:迟来的正义与补偿
2013年5月2日,张辉、张高平分别向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递交了国家赔偿申请,请求赔偿合计266万元,其中包括人身自由赔偿金120万元,精神损害抚慰金120万元,律师费10万元,低价转让的解放牌大卡车赔偿15万元,扣押的两部三星牌手机赔偿1万元。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张辉、张高平自2003年5月23日被刑事拘留至2013年3月26日经再审无罪释放,各被限制人身自由3596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应当按照法定标准赔偿人身自由赔偿金,并综合考虑两人被错误定罪量刑、刑罚执行和工作生活受影响等具体情况酌定精神损害抚慰金。
2013年5月17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国家赔偿决定:赔偿张辉、张高平人身自由赔偿金各65.万元,精神损害抚慰金各45万元,共计221.万元。
然而,张高平叔侄并没有立即领取这笔赔偿金。他们表示,希望政府能给他们安排工作,让他们能够重新融入社会。
直到2013年9月,在经过多方协调后,张高平叔侄才最终领取了国家赔偿金。张高平用部分赔偿金在老房子原址盖了新房,还在黄山市区买了一套139平米的房子,价值77万元,并购买了一辆30多万元的宝马车。
对于这些花费,社会上有一些质疑声音,认为张高平叔侄在"挥霍"国家赔偿金。面对这些质疑,张高平回应说:"这笔钱是国家对我们十年冤狱的补偿,我们有权决定如何使用。我们只是想用这些钱改善一下生活,重新开始。"
八、后续影响:冤案背后的反思与启示
张氏叔侄冤案的平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起案件被视为中国司法史上纠正冤假错案的重要案例,也引发了人们对司法公正的深入思考。
案件平反后,浙江省公安厅于2013年3月28日发表声明称:"这起错案的发生,公安机关的侦查工作作为刑事诉讼活动的一个环节,是有责任的,我们深感痛心,对当事人及家属深表歉意。浙江省公安厅已要求杭州市公安局配合有关部门,认真做好相关执法问题的调查,做到有错必纠,有责必查,绝不掩盖、绝不袒护。"
2013年4月,浙江省政法委启动了针对聂海芬以及其他涉及2003年杭州"5·19"奸杀案侦查、起诉、审判全程的工作人员的全面调查。聂海芬作为当时的杭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预审大队大队长,被认为是该案的关键审核人。
2014年4月14日,浙江省政法委正式启动了对聂海芬的追责程序。浙江省政法委政治部副主任朱巧湘表示,调查组将对该冤案原始办理过程中,公、检、法各部门在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彻底调查,并将严肃依法依纪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然而,据2016年的报道,杭州市人民检察院和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并没有针对聂海芬在该冤案中的责任提起公诉。杭州市检察院表示未对聂海芬涉及的此案件提起过法律诉讼,而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也查不到针对聂海芬的相关案件记录。此外,聂海芬本人也表示,截至当时,她仍然在工作岗位上正常履职,并未受到任何处分。
这一结果让许多人感到失望。一些法律专家指出,仅仅纠正冤案是不够的,还需要追究造成冤案的责任人,才能真正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坚决防止和纠正冤假错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残联副主席王乃坤代表表示,对冤假错案要纠正,更要防,纠正在后防在前。对于那些刑讯逼供、明知有疑点还要坚持判决的人员,还要追究责任。
张氏叔侄冤案的平反也推动了中国司法制度的改革。此后,中国司法机关更加重视证据的合法性和充分性,加强了对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行为的打击力度,并完善了冤假错案的纠正机制。
九、重获新生:走出阴影的新生活
走出监狱后,张高平叔侄开始了新的生活。然而,十年的牢狱生活给他们带来的身心创伤却难以愈合。
张高平发现,重新融入社会并不容易。他与家人之间产生了隔阂,与外界的交流也存在障碍。他不知道如何使用智能手机,不了解最新的社会变化,甚至连简单的网购都不会。
为了适应新的生活,张高平努力学习各种新技能。他参加了驾驶培训,考取了新的驾驶证,并在一家民营环卫公司找到了工作,专门开环卫车。他说:"我不想坐吃山空,我要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
张辉也面临着同样的挑战。他回到家乡后,重新学习了货运驾驶技术,并找到了一份货车司机的工作。他结婚生子,组建了自己的家庭,生活逐渐步入正轨。
尽管生活逐渐稳定,但张高平叔侄心中的阴影却难以消除。他们经常会在梦中回到监狱,回到那段痛苦的岁月。有时,他们甚至会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已经获得了自由。
张高平说:"这十年的经历就像一场噩梦,我希望永远不要再经历一次。但我也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像我一样被冤枉的人,我希望他们能早日重获自由。"
2014年12月4日,中国第一个国家宪法日,张高平和张辉受邀来到北京,走进最高人民法院。他们作为错案纠正的典型代表,向人们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张高平说:"我希望通过我的经历,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司法公正的重要性,也希望能为推动司法改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如今,张高平叔侄的生活已经逐渐恢复正常。他们偶尔会接受媒体采访,分享自己的经历,但更多的时候,他们选择低调地生活,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