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辽源河畔焚尸谜案(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案要案详情录》最新章节。

一、焦尸惊现:河畔的神秘女尸

1984年7月26日,吉林省辽源市的夏日格外炎热。辽源市南郊渭泾河畔的玉米地边,一股刺鼻的汽油味混杂着焦糊味随风飘来。村民们循味寻找,眼前的一幕让他们惊恐万分——一具被严重烧焦的女性尸体静静地躺在河边,面目全非,仿佛是被烈火吞噬后的悲惨遗骸。

警方迅速赶到现场,面对的是已经被破坏得差不多的现场和一群好奇的村民。他们立刻意识到,任何微小的线索都可能被这些无意的"旁观者"无意间抹去。警方迅速疏散人群,设立警戒线,保护这来之不易的现场。

1.1 现场勘查:诡异的双重燃烧区

法医初步检验显示,死者是一名女性,全身约80%的面积被烧焦,面部特征完全丧失,无法辨认身份。更令人困惑的是,现场虽然汽油味浓烈,但却找不到任何装油的容器,只在不远处发现了死者的高跟凉鞋和袜子,仿佛是在逃离火海的过程中遗落的。

现场勘查发现了两个明显的燃烧区域:一处位于玉米地边,直径约2米,另一处位于河滩边,面积更大。两个燃烧区之间有明显的移动痕迹,表明死者在被焚烧时可能还活着,并试图逃生。

在最大的燃烧区域附近,警方发现了许多不规则分布的小坑,经鉴定是女性高跟鞋留下的痕迹,表明死者生前曾在此处徘徊过。顺着足迹往西20米,侦查员发现了另一只高跟鞋。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为什么两只鞋不在一起?

更令人疑惑的是,在河的北岸也发现了足迹,表明死者是从河北岸涉水来到南岸的。然而,现场松软的泥土上只发现了死者一人的足迹,没有其他人的脚印。

1.2 初步判断:自杀还是他杀?

起初,这起案件被初步判断为自杀,理由看似充分:现场泥土松软,死者生前穿着的高跟鞋留下了许多小坑,但这些小坑周围并未发现其他人的脚印。两只鞋分别遗落在不同地点,似乎暗示着死者在极度痛苦中试图逃向河中,以求解脱。

然而,警方并未轻易下结论,他们提出了几个关键的疑问:为何选择自焚这种极端且痛苦的方式?河边就是更好的自杀选择,为何要选择更为痛苦的方式?此外,那神秘的五公升汽油从何而来?装油的容器又去了哪里?

就在案情分析会上,一位年轻的刑警孙玉金提出了不同意见:"我认为这个案子有问题。自焚是一种极其痛苦的死亡方式,一个女人不太可能选择这种自杀方法。而且,现场连装汽油的容器都没找到。这么大的燃烧面积,需要的汽油可不少..."

这位新入职的警察孙玉金的质疑引起了局长的注意,最终他立下军令状,承诺一个月内破案。

二、失踪的丈夫:迷雾重重的家庭关系

2.1 身份确认:赵晓莲的失踪之谜

在案发后的第五天,一位神色慌张的年轻人来到公安局报案,称他的姐姐失踪了。当他看到警方出示的那双红色高跟凉鞋照片时,当场确认是姐姐的物品——这双鞋,正是赵晓莲失踪当晚所穿的。

报案人赵小龙说,他的姐姐赵晓莲35岁,是一家纺织厂的职工,丈夫李向东在供销社上班,两人育有一个7岁的女儿。他们最后一次见面是在7月25日傍晚,也就是尸体被发现的前一天。

赵晓莲将7岁的女儿送到弟弟家,说自己胃不舒服,要去诊所看病。弟弟担心天太晚,提出陪她去,但赵晓莲说有厂子里的同事陪她一起去,于是弟弟就相信了。

然而,当警方调查赵晓莲家附近的诊所时,医生表示,7月25日晚并没有接待过赵晓莲这样的患者。更奇怪的是,赵晓莲的同事们也表示,没有人陪她去看病。

赵晓莲为什么要对弟弟撒谎?她为什么会出现在距离家20公里外的河滩上?而且,从始至终,赵晓莲的丈夫李向东从未出现,这让警方更加怀疑。

2.2 夫妻矛盾:日记中的秘密

孙玉金前往赵晓莲家中调查,发现了一本日记。日记的最后一篇写于7月24日,也就是赵晓莲失踪的前一天,其中记录了她与丈夫李向东之间的矛盾:

"夫妻二人和为贵,是钱还是命?有命能享财,重富无命,有钱也是空。这次你出走去长春,为什么不告诉我知道你是为了工作,我们是夫妻,我怎么会拉你后腿,影响你工作啊,走之前为啥不告诉我?我们之间不光有夫妻感情,还要有夫妻各自的权利。我似乎丧失了妻子的权利,我要向你索取做妻子的权利。"

从日记内容可以看出,李向东去了长春,但并未告诉赵晓莲,而是通过别人捎口信告知。这让孙玉金意识到,李向东的"出差"可能有问题。

当警方联系李向东所在的供销社时,得到的回答令人震惊:供销社并没有派李向东去长春出差,而且李向东已经十多天没来上班了,单位也不知道他的去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更令人疑惑的是,赵晓莲的弟弟回忆说,在李向东离开后的第二天,有人给赵晓莲送了一封信,告诉她李向东去了长春。这个人是谁?为什么李向东不亲自告诉妻子自己的行踪?

2.3 失踪的李向东:线索中断

为了寻找李向东的下落,警方展开了调查。根据赵晓莲的妹妹回忆,7月21日傍晚,她在路上遇到了姐夫李向东,当时李向东说要去一个叫小高的人家里喝酒。

警方很快找到了这个小高,小高名叫高德旺,他回忆说,李向东是在7月21日下午5点多来喝酒的,在6、7点的时候,李向东称自己有事就走了。当时一起喝酒的朋友也证实了这一点,之后李向东就神秘地消失了。

就在警方调查李向东下落时,有人提供线索说在沈阳看到李向东和一个女人在一起,关系暧昧。这让孙玉金怀疑,难道是李向东有了外遇,为了与情人双宿双飞,就把妻子赵晓莲杀害了?

然而,当警方找到李向东的前女友时,她表示早已和李向东没有了来往,这个线索也中断了。

此时,由于社会治安不好,领导让孙玉金暂时放下赵晓莲的案子,先参与到严打中来。谁知误打误撞,竟发现了李向东的去向!

三、钢材失窃案:三案交织的复杂局面

3.1 建筑公司被盗:八吨钢材失踪

孙玉金在参与严打期间,负责处理一起建筑工地门卫被打劫的案子。报案人称,案发当晚有两个蒙面人闯入了财务办公室,用木棍打晕了两名值班员,又撬开了锁票据的保险柜,烧毁了很多票据。令人疑惑的是,财务室并没有丢失财物,蒙面人的目的仅仅是为了销毁那些票据。

这家建筑公司正是辽源市向阳建筑公司。据了解,该公司在几个月前曾发生过一起大案,丢失了八吨钢材,价值一万多元。在当时,这可是一笔巨款,因为一名普通职工一年的工资才几百元。

更奇怪的是,上级单位刚刚成立调查组前来调查这起钢材失窃案,谁知调查组刚来,就发生了蒙面人闯入值班室销毁票据的事件。这显然不是巧合,而是有人试图掩盖钢材失窃的真相。

3.2 李向东的关联:提货单上的名字

当孙玉金找到建筑公司的负责人了解情况时,负责人透露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八吨钢材的提货人正是李向东!

原来,几个月前李向东来到建筑公司,说外面有人要买钢材,需要货到付款。负责人就让李向东开了供销社的票据,把八吨钢材提走了。后来找李向东要货款,却怎么也要不回来,现在连票据都被烧了。

这让孙玉金意识到,赵晓莲的死、李向东的失踪以及建筑公司的钢材失窃案,这三起案件之间必然有着密切的联系。李向东很可能是因为卷入了钢材盗窃案而失踪,而赵晓莲也可能因为知情而被灭口。

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发现李向东将这八吨钢材卖给了长春的一家公司,获得了9400元,但他没有开具正规的钢材发票,而是开了一张啤酒发票,这让购买方无法报销。

更令人惊讶的是,李向东在一封信中提到,这些钢材是建筑公司的张科长给他买的。这似乎将矛头指向了建筑公司的销售科科长张志刚。

3.3 又一起焚尸案:真假李向东

就在孙玉金调查钢材失窃案时,又一起焚尸案发生了。有人举报,曾看见一辆拖拉机来到金刚岭,车上坐着四个戴口罩的男子,随后几个人将一具男尸抬下车,在路边浇上汽油后就给烧了。

根据报案人对死者的特征描述,极有可能就是失踪已久的李向东。孙玉金立即赶到现场,但尸体已经被烧得只剩下骨头,无法直接辨认身份。

警方从现场发现了拖拉机的车轮印,并顺着车印找到了一辆拖拉机。然而,调查结果却令人失望:被烧的不是李向东,而是一名矿场坠井身亡的矿工。当地习俗是横死的人不能入坟地,必须拉到山顶焚烧。

虽然这是一场误会,但孙玉金从中得到了启发:凶手为什么要用汽油烧死赵晓莲?其目的,无非就是不想让人知道死者的身份。既然如此,警方可以故意放出消息让凶手知道,来一个引蛇出洞!

四、引蛇出洞:伪造的平安信

4.1 精心设计的圈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