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安徽宿州"红线团"婚恋中心千万诈骗案(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案要案详情录》最新章节。

一、惊现骗局:多人报案揭开婚恋诈骗冰山一角

2024年5月,安徽省宿州市公安局埇桥分局下辖的赵屯、东关等多个派出所,陆续接到数起情节相似的报案。起初民警以为只是寻常婚恋纠纷,但随着报案人从砀山、铜陵等地陆续赶来,案件共性逐渐浮出水面——所有受害者均通过宿州市"红线团"婚恋中心结识云南籍女子,支付高额彩礼与服务费后,女方仅在男方家中短暂居住,便以"老家有事探望亲人"等理由返回云南,此后彻底失联。

砀山县的孙先生是较早报案的受害者之一。他在报案时向民警回忆,2024年初通过"红线团"结识云南女子刘某后,刘某身边自称"家人"的金某、韩某便不断催促他尽快支付彩礼,还承诺"只要双方满意,随时能去民政局领证"。孙先生的父母为促成婚事,当场给了刘某7万元见面礼;待刘某随孙先生回到砀山准备登记时,又按"红线团"要求支付了21万元彩礼。可孙先生后来才从警方处得知,金某、韩某在劝说他交钱的同时,早已跟刘某约定"拿到钱后在孙家待几天,找机会脱身等待离婚"。

几乎同一时期,铜陵市民魏庆云带着26岁的儿子专程赶到宿州。父子俩抵达当天,就按"红线团"要求缴纳了3万元定金;次日与云南女子见面后,又分三次向婚恋中心账户转账28万元彩礼——全程未直接将钱交给女方。魏庆云在报案时无奈地说:"当时想着儿子年纪不小了,只要能成个家,多花点钱也值,哪想到是场骗局。"

据统计,截至2024年5月底,埇桥分局已接到17起类似报案,每名受害者损失金额在28万至32万元之间,涉案总金额初步估算超500万元。民警通过梳理案情发现,所有案件中女方失联时间均集中在同居10至15天后,且失联前都会以"老家突发急事"为由单独离开,这让办案人员意识到,这绝非偶然的婚恋纠纷,而是一起有组织的跨省诈骗。

二、迷雾重重:警方抽丝剥茧揭开诈骗网络

面对这起涉及安徽、云南两地的复杂案件,埇桥公安分局立即成立专案组,抽调刑侦、网安等部门精干警力展开调查。专案组首先传唤了两名尚未离开宿州的云南女子熊某某、代某某,经过近8小时的耐心询问,两人终于供述了参与诈骗的经过——她们是通过云南当地媒人介绍来到宿州,"红线团"承诺每人每次"配合相亲"能拿到2万至3万元报酬,条件是"在男方家待够10天,之后借口离开不再联系"。这一供述印证了警方的猜测,也让案件调查有了明确方向。

为摸清"红线团"的运作模式,专案组民警伪装成"有婚恋需求的客户"前往其位于宿州火车站附近的门店暗访。接待人员介绍,"红线团"是全国连锁机构,2006年创办以来已在多省开设分店,宿州店由段某某负责运营。工作人员还透露,成为会员需先交3万元服务费,之后可在门店"挑选女孩见面",若要"全包到结婚",则需再付27万元左右,费用全部交给婚恋中心,由中心"统一安排"。

与此同时,另一组民警对受害者提供的合同、转账记录进行细致核查。他们发现,"红线团"与所有客户签订的《跨省婚姻介绍服务合同》中,特意注明"服务期限两年可委托专业律师见证";还要求女方签署《婚后承诺书》,承诺"若两年内逃婚,无条件退还礼金并承担法律责任"。这些看似正规的条款,实则是为了打消男方顾虑。

更令人意外的是,多名受害者向警方提供了一段相似的视频——视频中,男方需端着装有现金的托盘递给女方,"红线团"工作人员则在一旁提问:"你是否有哄骗、诈骗行为?"女方需回答"没有";工作人员再追问"若有诈骗行为,是否愿意退还礼金并承担刑责?"女方需再次确认。视频中还会拍摄女方"家人"、男方亲属的面部,营造"多人见证"的真实感。宿州本地受害者李尧回忆:"当时看到有视频、有合同,还挂着那么多'百年好合'的锦旗,真以为是正规婚介。"

专案组通过调取"红线团"门店监控、核查资金流向发现,该婚恋中心每月都会接待10至15名来自安徽各地的客户,且每次接待时,门店内都会有3至5名云南女子轮流与客户见面,见面顺序、交流话术都高度相似,这进一步证实了"红线团"存在固定的诈骗流程。

三、罪恶链条:"红线团"背后的跨省诈骗网络

随着调查深入,一个横跨安徽、云南两省的诈骗链条逐渐清晰——该链条由云南当地媒人、宿州"红线团"、法务团队三部分构成,每个环节分工明确、利益共享。

经查,宿州"红线团"由段某某、魏某于2020年合伙开设。段某某在经营过程中发现,安徽部分农村地区存在大龄男青年"娶妻难"的问题,于是萌生了"以婚介为名实施诈骗"的念头。他通过云南昆明的一家中介公司,联系上当地10余名媒人,约定由对方负责招募年轻女子,"红线团"则负责在安徽寻找客户,每成功"撮合"一对,双方按6:4的比例分成。

云南媒人在招募女子时,主要瞄准偏远山区家庭贫困、文化程度较低的年轻女性。来自云南昭通的小悠(化名)在接受警方询问时说:"当时媒人跟我说,去安徽'帮忙相亲',待几天就能拿2万块钱,不用真结婚,我想着能给家里还债,就答应了。"据统计,2020年至2024年期间,共有53名云南女子通过这种方式参与诈骗,每人参与次数1至3次不等,每次能获得1.5万至3万元报酬。

在整个诈骗链条中,"红线团"扮演着核心角色。门店内不仅设有接待区、洽谈室,还专门配备了财务、法务人员——财务负责收取彩礼、拆分赃款,法务则负责起草合同、处理"客户纠纷"。曾协助受害者与"红线团"交涉的律师透露,他在与段某某沟通时发现,对方对"彩礼是否属于赠与如何规避法律风险"等问题极为熟悉,甚至能熟练引用相关法律条文,"一看就是长期研究过如何钻法律空子"。

专案组还发现,该团伙的诈骗流程已形成固定模式:第一步由云南媒人招募女子并伪造身份信息(部分女子年龄被改小,婚史被隐瞒);第二步由"红线团"在安徽招揽客户,通过合同、视频等手段降低对方警惕;第三步待男方支付全款后,女方按约定在男方家居住10至15天,随后以"老家有事"为由离开;第四步若男方找上门,"红线团"则以"婚姻纠纷"为由拒绝退款,法务团队还会出面"吓唬"男方"起诉也拿不回钱"。据犯罪嫌疑人供述,每成功诈骗一笔,"红线团"能获利15万至18万元,云南媒人可分得8万至10万元,参与的女子则能拿到2万至3万元。

四、精心布局:"红线团"如何一步步诱导受害者入局

"红线团"的诈骗手段极具迷惑性,从宣传、见面到签约,每个环节都经过精心设计,让受害者一步步落入陷阱。

在宣传环节,"红线团"主要通过农村集市、乡镇墙体广告、熟人介绍等方式招揽客户,广告内容多为"云南姑娘踏实能干,愿意远嫁安徽专业婚介保障,不成功全额退款"。为增强可信度,他们还会在门店内悬挂数十面客户赠送的"月老牵线为民解忧"等锦旗——后来警方查明,这些锦旗大多是段某某找人定制的,并非真实客户所赠。

见面环节更是充满套路。受害者到店后,工作人员不会立即安排与女子见面,而是先"了解需求",期间不断强调"云南女子懂事、不挑条件",还会拿出之前"成功案例"的照片(多为合成或虚假照片),营造"成功率高"的假象。待受害者表现出兴趣后,工作人员才会安排女子轮流见面,且每次见面时间不超过20分钟,避免双方深入交流暴露破绽。

34岁的宿州本地人李尧就曾两次落入圈套。第一次他相中一名自称21岁的云南女子,对方身材高挑、说话温柔,可当他表示暂时凑不够26万元彩礼时,女子第二天就以"家里不同意"为由不再联系。2024年4月3日,李尧再次到店,又看中一名彝族女子,对方身份证显示18岁,但李尧回忆:"看着像十六七岁,问她家里情况都说不清楚,只说愿意跟我过日子。"这次他没能凑够30万元,只交了14万元定金,可没等补足余款,女子就以"老家奶奶病重"为由离开了宿州。

签约与付款环节则是诈骗的关键。"红线团"会要求双方签订《跨省婚姻介绍服务合同》,其中对男方的约束条款极为苛刻,比如"女方外出需经男方父母同意若女方失联,男方不得私自寻找";而对女方的保护条款却很宽松,甚至注明"男方所付彩礼属自愿赠与,不得要求返还"。受害者在签订合同时,工作人员还会不断催促"赶紧签字,不然女孩就被别人选走了",很多人来不及细看条款就签了字。

付款时,"红线团"会以"保障女方权益"为由,要求所有款项转入婚恋中心账户,声称"婚后再由中心转给女方"。实际上,这些钱很快就被段某某等人拆分,一部分用于支付云南媒人与女子的报酬,一部分被用于门店扩张,剩余部分则被段某某、魏某等人挥霍。据警方调查,段某某在2022至2024年间,先后购买了3辆豪车,还在云南、安徽两地购置了房产。

五、骗局败露:受害者的觉醒与警方的雷霆行动

2024年4月,首批受害者发现被骗后,曾试图与"红线团"交涉。李尧在女子失联后,多次联系段某某,对方要么以"正在云南协调"为由推脱,要么让他"亲自去云南找人"。李尧在江苏打工无法抽身,最后通过宿州本地熟人说情,才拿回15万元。魏庆云的儿子则没这么幸运,他在女子失联后多次到"红线团"门店讨要说法,却被工作人员以"是你儿子没留住人,跟我们没关系"为由赶走。

随着越来越多受害者联合起来维权,"红线团"的骗局逐渐暴露。2024年5月,12名受害者自发组建微信群,分享被骗经历时发现,大家遇到的情况几乎一模一样——女方年龄、口音、失联理由高度相似,甚至部分女子的照片在不同受害者手机里出现过。这让他们意识到,必须通过法律途径维权,于是陆续到埇桥分局报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专案组在掌握大量证据后,于2024年10月初展开收网行动。10月8日凌晨,民警在宿州"红线团"门店抓获魏某及工作人员12人;同日,云南警方在昆明、昭通等地抓获媒人8人及参与诈骗的女子15人。主要犯罪嫌疑人段某某得知消息后,连夜驾车逃往云南,试图通过边境逃离,但在警方的严密布控下,于11月5日在云南西双版纳主动投案。

截至2024年11月底,专案组共抓获犯罪嫌疑人74人,其中"红线团"工作人员21人、云南媒人13人、参与诈骗的女子38人、提供资金帮助的2人,所有涉案人员均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在审讯中,段某某起初还试图狡辩"只是正常婚介,女子失联是个人行为",但在警方出示的合同条款、资金流向、受害人证言等证据面前,最终承认了组织跨省婚姻诈骗的犯罪事实。

六、追赃挽损:警方全力为受害人挽回经济损失

案件侦破后,追赃挽损成为专案组的核心工作。由于涉案资金涉及多个银行账户,且部分资金已被转移至云南、贵州等地,警方成立专门的追赃小组,与银行、税务等部门协作,对涉案资金流向进行全面核查。

追赃小组通过调取近3年的银行流水发现,"红线团"收取的彩礼主要通过三个渠道转移:一是转入段某某、魏某的私人账户,用于购买房产、车辆及日常挥霍;二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转给云南媒人;三是部分资金被用于在安徽、云南两地开设新的"婚介门店",扩大诈骗规模。针对这些情况,警方依法冻结了段某某、魏某名下的3套房产、5个银行账户及3辆豪车,初步冻结资金1000余万元。

为最大限度挽回受害人损失,警方还与云南当地政府合作,对参与诈骗的女子及其家属开展劝说工作,鼓励他们主动退缴非法所得。截至2025年1月,已有23名云南女子的家属退还了部分赃款,共计87万元。砀山的孙先生在2025年1月收到了20万元退款,他在领取退款时激动地说:"没想到还能拿回这么多钱,感谢警察同志的辛苦付出。"

不过,仍有部分资金因被挥霍或转移至境外,难以追回。专案组民警在向受害者通报情况时解释:"段某某等人将部分资金用于购买奢侈品、赌博,还有约150万元通过地下钱庄转移到了境外,目前正在与相关部门协作追查,一旦有进展会第一时间通知大家。"

七、法网恢恢:涉案人员的法律制裁与案件后续

2025年1月16日,宿州市埇桥区人民法院对"红线团"婚姻诈骗案进行首次开庭审理。公诉机关指控,段某某、魏某等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介绍婚姻"事实,骗取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云南媒人及参与诈骗的女子明知是诈骗,仍提供帮助,构成诈骗罪共犯。

庭审中,段某某对指控罪名没有异议,但辩称"自己也是受害者,被云南媒人误导",还提出"主动投案应从轻处罚"。魏某则当庭翻供,称"只是打工的,不清楚诈骗行为",但警方出示的工资流水、工作记录等证据,证实他参与了资金拆分、客户接待等关键环节,其辩解未被法院采纳。

值得关注的是,案件中的38名云南女子大多来自贫困山区,其中12人年龄未满20岁。考虑到部分女子是被媒人欺骗、胁迫参与诈骗,且主动退缴了非法所得,埇桥区法援中心为她们指派了法律援助律师。20岁的小悠在庭审中哭着说:"当时不知道是诈骗,以为只是帮忙相亲,现在特别后悔,愿意赔偿受害者损失,希望能从轻处理。"

截至2025年3月,法院已对21名涉案人员作出一审判决:段某某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罚金50万元;魏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30万元;8名主要媒人被判处有期徒刑5至8年不等;10名积极参与诈骗的女子被判处有期徒刑1至3年,其余28名情节较轻的女子被判处缓刑或单处罚金。未判决的涉案人员,案件仍在进一步审理中。

目前,警方已将冻结的1000余万元资金按比例发还给受害人,平均每名受害者拿回约18万元。埇桥公安分局还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对宿州全市的婚介机构展开排查,取缔无资质门店12家,要求27家婚介机构整改,切实规范婚恋服务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