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克利夫兰无头谋杀案(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案要案详情录》最新章节。

一、金斯伯里河岸的恐怖发现

1935年9月23日,美国正深陷大萧条的泥沼之中。在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的城东,一片广阔的旧工业区里,厂矿密布,垃圾成堆。在这个被称为金斯伯里河岸(Kingsbury Run)的地方,生活着大量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他们住在简陋的棚屋里,在一战后的经济寒冬中艰难度日。一条河流蜿蜒而过,将整个贫民窟分割得支离破碎,仿佛预示着即将发生的惨剧。

这天下午,两个小男孩试图穿越这片杂草丛生的荒地,前往附近一个叫"驴山"(Jackass Hill)的地方郊游。其中一个男孩突然注意到草丛中有一块形状怪异的突起物,便好奇地走过去一探究竟。眼前的景象让他倒吸一口冷气:一具已然开始腐烂的无头男尸赫然出现在眼前。

警方闻讯赶到,发现情况比最初想象的还要可怕。受害者不止一个,现场还有一名白人男子也横尸在此,同样被利落地斩了首。他们的头部最后被发现埋在几十米开外的地方,一旁还有两名受害者被割下的生殖器。其中一具尸体还被泼上了汽油和化学药品,烧得面目全非——凶手的残忍行径令人发指。

经过仔细检查,警方确认其中一名受害者是28岁的爱德华·安德拉斯(Edward Andrassy),他曾是克里夫兰市立医院精神病科的一名护理员。安德拉斯长期与问题青年混在一起,还曾因私藏武器被送往教养院劳改。据他的母亲透露,此前曾有人在追杀自己的儿子,而在安德拉斯出门避难后,就与家人失去了联系。

这起案件的线索很快就中断了,但杀手的疯狂才刚刚开始。在随后的几年中,凶手用极其血腥残忍的手段轻松地干掉了十多个人,却始终逍遥法外。每一起凶案的受害者都被剁成碎块,警方甚至将其中一人的头部复原像放到"五大湖博览会"上展览,希望有游客能认出死者身份。然而,超过700万名游客参观了展览,却没有一个人能提供有用线索。

这个神秘的连环杀手很快被当地媒体称为"河岸屠夫"(The Butcher of Kingsbury Run)或"疯狂屠夫"(Mad Butcher),他的恶行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一直困扰着克利夫兰市。

二、接二连三的无头尸体

随着时间推移,河岸屠夫的恐怖行径愈演愈烈。从1935年到1938年期间,克利夫兰附近的金斯伯里地区接连出现无头碎尸,总数达到了12具已知受害者,而实际数字可能高达20人。这些尸体有男有女,唯一的共同点是:他们都被斩首、肢解,生殖器被切除,部分尸体还被化学药剂处理,皮肤呈现皮革状。

1936年1月26日寒冷的早晨,几位邻居被当地一只狗不停的吠叫吵醒。当他们调查时,发现那只狗紧紧地拉着皮带,拼命地想抓住一个篮子。篮子里有一个残缺不全的女性躯干,被切成碎片,用报纸包裹着。里面还有一只独立的手。这些身体部位后来被确认属于42岁的弗洛伦斯·波利洛(Florence Polillo),一名在大街上工作的廉价妓女。

1936年6月5日,两名逃课的男孩在金斯伯里河岸附近的灌木丛中偶然发现了一个头颅。在其他地方,他们也找到了受害者的躯干。由于这名受害者身上有明显的纹身,他被称为"纹身男人"(Tattooed Man)。尽管克利夫兰的探员完好无损地保留了这名男子的头颅,但他们始终无法准确地辨认出他的身份。

在这一犯罪现场,警方发现了很少的血迹,因此当局怀疑凶手实际上是在其他地方屠杀了受害者,然后在金斯伯里附近将他们的尸体扔了出去。这一发现让警方意识到,他们面对的是一个极其冷静、有计划的杀手,他不仅精通解剖学,还能够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处理尸体。

随着受害者数量的增加,整个克利夫兰市陷入了恐慌。人们开始害怕在夜间外出,尤其是那些生活在金斯伯里河岸附近的居民。警方压力巨大,却始终找不到有效的线索。

三、艾略特·内斯的挑战

1935年,克利夫兰市长哈罗德·伯顿(Harold Burton)任命艾略特·内斯(Eliot Ness)为公共安全主管。这位内斯就是当年在芝加哥以联邦探员身份出名的"铁面人",他曾带领一群以廉洁着称的前士兵、足球明星和警察组成"贱民"(Untouchables)团队,与黑帮阿尔·卡彭(Al Capone)展开斗争。

内斯在克利夫兰的第一年表现出色,他帮助安装了全市的信号灯,减少了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打击了克利夫兰的意大利黑手党和许多腐败警察,使克利夫兰赢得了"美国最安全城市"的称号。然而,他在克利夫兰的所有成就几乎都被他未能抓住"疯狂屠夫"的失败所掩盖。

在河岸屠夫案件中,内斯采取了一系列极端措施:派出便衣警察长期潜伏于流浪区;暗中审讯多个精神病患者、流浪者和医生;甚至在1938年直接烧毁了金斯伯里峡谷的贫民窟,驱散所有流浪者,试图消除凶手的"狩猎场"。

尽管内斯受到了媒体的大部分关注,但《疯狂屠夫》案件的真正首席调查员是克利夫兰侦探彼得·麦里洛(Peter Merylo)。麦里洛和20世纪30年代克利夫兰的许多人一样,最初出生在东欧。作为乌克兰人,他很快就成为了军队中最优秀的军官之一。

与受过大学教育的内斯不同,麦里洛是一名会说几种欧洲语言的蓝领调查员。在18年多的时间里,麦里洛一直调查着疯狂屠夫案。他曾提出自己对凶手的看法:"凶手是一种性退化者,也许是一个恋尸癖",可能在一些医院的病理部门工作,停尸房或一些大学,他有机会来处理大量的尸体,或者可能是受雇于一些事业建立和。有一种对无头裸体的狂热。

麦里洛的这些分析在当时显得相当超前,因为"连环杀手"这个概念在当时还不存在,人们对这类犯罪的心理动机知之甚少。

四、外科医生的秘密

1938年3月末,一件最初看似与本案并无关联的事件引起了专案小组成员戴维·考尔斯(David Cowles)中尉的注意。在距离克利夫兰几小时车程的桑达斯基(Sandusky),一只流浪狗无意中拖出了条被肢解的人腿。考尔斯立刻赶往当地,试图找出这条断腿与克利夫兰连环杀手之间的关联。

考尔斯是一位训练有素的法医。他回忆起曾经有一个叫弗兰克·斯维尼(Francis Sweeney)的外科医生非常符合"疯狂屠夫"的特征,后来因为不具备作案时间,被排除了嫌疑——每当克利夫兰发生谋杀,他总是待在几百公里之外的桑达斯基退伍军人医院里。冥冥中的预感,驱使考尔斯奔赴桑达斯基调查情况。

考尔斯发现,时年44岁的斯维尼有酗酒的毛病,他出入桑达斯基市退伍军人医院是为了接受治疗。其中有几次入院时间恰好与克利夫兰连环杀手的行凶时间吻合。看起来,治疗不仅在帮助斯维尼戒酒,还恰好为他提供了完美的不在场证明。

更重要的是,考尔斯了解到,斯维尼出生于1894年,来自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早年因伤致残,母亲在他9岁那年死于中风。斯维尼自幼便和几个兄弟姐妹混迹于金斯伯里河岸的贫民窟,自生自灭。

然而,家庭的不幸并未影响到这个志存高远的年轻人,凭借自身的聪明和勤奋,他拿到了圣路易斯医学院的医学学位,并成为了圣亚力克西斯医院的外科医生。然而好景不长,由于过度疲劳和精神压力,斯维尼逐渐开始酗酒,他变得残暴而易怒,经常与家人和同事发生争执。酒精最终摧毁了他的健康、事业和家庭,1936年,他的妻子提出离婚,并带着他们的儿子离开了家。

考尔斯将斯维尼列为重大嫌疑人的另一个原因是他出身金斯伯里河岸的贫民窟。在那些捡垃圾为生的少年时期,他显然有足够的时间将每一座茅屋每一条支流的位置谙熟于心。此外,还有传言斯维尼是一个双性恋,考尔斯认为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死者有男有女,并且都遭受过残忍的暴虐。

五、测谎仪的指向

为避免引发政治丑闻,1938年8月23日上午,警方在克利夫兰酒店的一间套房里对斯维尼进行了秘密审讯。除了内斯、考尔斯和两名医生,还有一位莱纳德·吉勒博士(Dr. Leonard Keeler)也参与了这次审问。作为参与发明测谎仪的专家之一,他带着全套行头专程从芝加哥赶来。

测谎结果出来之后,吉勒信心百倍地告知内斯:"他就是你要找的人。"但是,内斯实在无法将眼前这个谈吐自如、举止得体的外科医生跟那个丧心病狂的连环杀手联系在一起。他要求与斯维尼单独谈谈,径自走进了套房里间。

据内斯回忆,当时他们两人面对面坐在狭小的卧室里,斯维尼原本高大的体型显得更为硕大。他冲内斯诡异地一笑,"这下你满意了?"一番仔细考虑后,内斯点点头,"没错,我认为你就是凶手。你认为?"斯维尼仿佛被激怒一般,突然起身把头伏到内斯脸前,"那就证明给我看!"内斯有些惊慌,他转身开门,想喊他的同伴。但门外空空如也,他被独自剩在屋里,跟一个连环碎尸案的嫌疑犯。

斯维尼意味深长地笑了笑:"看起来他们都去吃午饭了。"事后,内斯坦诚与斯维尼单独相处的几分钟,是他职业生涯中最恐怖的一刻。

当天下午,吉勒又给斯维尼做了几次测试,结果与第一次一致:测谎仪结果认为斯维尼就是连环杀手。内斯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虽然斯维尼作案的可能性很大,但毕竟他们手头没有直接证据,要想定罪非常困难。同时,他也不敢想象,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将斯维尼那位高调的议员堂兄牵涉进来,会发生些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