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佛罗伦萨恶魔连环杀人案(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案要案详情录》最新章节。

五、漫长追捕:专案组的成立与调查

5.1 意大利专案组的建立

面对持续的杀戮和公众压力,1984年意大利政府成立了专门的专案组调查此案,并提供高额悬赏金。专案组尝试通过排除法锁定嫌犯,将整个佛罗伦萨及周边区域的男性前科者资料输入计算机,将他们在监狱里的时间与恶魔作案时间比对,筛选出有条件作案的嫌疑人。

在这一过程中,皮耶特罗·帕奇亚尼进入了警方视线。帕奇亚尼是一名有犯罪前科的男子,曾因 性 侵 和暴力犯罪被判刑。警方调查发现,他的体貌特征与目击者描述的嫌疑人相符,且他在多个案发时间点没有不在场证明。

5.2 帕奇亚尼的被捕与审判

1993年1月,检察院对帕奇亚尼提起刑事诉讼,控告他为"佛罗伦萨的恶魔"连环杀人案的真凶。一同被指控的还有他的所谓"野餐伙伴"马里奥·万尼和詹卡洛·洛蒂。

检方在法庭上出示的证据包括:在帕奇亚尼花园里找到的生锈的温彻斯顿H型号子弹盒,弹道专家鉴定这些子弹曾被塞入巴雷特.22口径手枪中使用;一封匿名信中发现的巴雷特手枪零件,声称是从帕奇亚尼常去的一颗树下找到的;以及多名间接目击证人作证曾在犯罪现场附近见到过貌似帕奇亚尼所开型号的汽车经过。

然而,审判过程中存在诸多矛盾点。帕奇亚尼的律师指出,根据弹道分析,凶手身高至少1.74米,而帕奇亚尼只有1.60米。此外,一些关键证人的证词不可靠,甚至有证人承认是在警方压力下才指认帕奇亚尼。

尽管如此,法庭最终还是判决帕奇亚尼罪名成立。他被判处终身监禁,万尼和洛蒂也分别被判刑。

5.3 审判争议与上诉

帕奇亚尼提出上诉,坚称自己无罪。在二审中,法院对证据进行了重新评估,认为检方的证据多为间接证据,且存在诸多漏洞。1996年,二审法院作出了令人震惊的决定:帕奇亚尼被宣告无罪释放。

这一判决引起了公众的强烈不满,尤其是受害者家属。他们无法接受这个在他们看来是恶魔的人竟然被释放。更令人意外的是,意大利最高法院随后推翻了二审结果,下令重新审判。然而,在新的审判开始前,帕奇亚尼于1998年因心脏病发作去世,终年64岁。

六、未解之谜:案件的后续发展与理论

6.1 官方结论与公众质疑

帕奇亚尼死后,官方调查逐渐冷却。法院最终判决万尼和洛蒂有罪,认定他们参与了部分谋杀案。然而,这一结论并未得到所有人的认同。许多人,包括一些调查人员和记者,认为官方调查存在严重缺陷,真正的"佛罗伦萨的恶魔"可能另有其人。

整个案件调查持续了三十多年,牵涉数万名调查对象,几十名嫌疑犯,其中数名嫌疑犯被长时间关押,但又因出现类似凶杀而被释放。这是意大利史上耗时最久、开销最大、警力投入最多的案件。

6.2 各种理论与猜测

多年来,关于"佛罗伦萨的恶魔"真实身份的理论层出不穷:

1. 独行杀手理论:一些专家认为,凶手是一个独行杀手,可能有性心理障碍,以杀害情侣来满足自己扭曲的欲望。美国联邦调查局的行为分析小组曾参与调查,他们认为凶手可能是一个有组织能力的人,具备一定的反侦查能力。

2. 邪教仪式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凶手可能是一个邪教成员,割取女性器官用于某种神秘仪式。支持这一观点的证据是,凶手在后期案件中会带走受害者的器官,并且有匿名信提到神秘符号。

3. 犯罪团伙理论:总督察提出了团体犯罪说,认为案件可能涉及一个有组织的犯罪团伙。这一理论得到了一些调查人员的支持,他们指出案件之间存在一些不一致之处,可能是不同凶手所为。

4. 梅勒复仇理论:一些人认为,1968年被错误定罪的斯蒂法诺·梅勒可能是为了报复而杀人。然而,这一理论缺乏证据支持,且梅勒在1974年案发时仍在监狱中。

5. 安东尼奥·芬奇理论:在第二本书《佛罗伦萨的恶魔》中,记者马里奥·斯佩齐提出了他的怀疑,认为凶手可能是安东尼奥·芬奇(Antonio Vinci),即警方最初怀疑的萨尔瓦托雷·芬奇的儿子。斯佩齐通过私下调查和对线索的总结推理,认为安东尼奥具备作案动机和机会。

6.3 新证据与调查重启

2023年,调查人员在追踪三十多年前的一起失踪悬案时,意外地在梵蒂冈的条顿公墓隐蔽地下空间内发现数千块来自几十个不同人体的骨头。这一发现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佛罗伦萨恶魔案的关注,尽管目前尚无证据表明两者之间存在关联。

更重要的是,2024年7月,意大利血液学家洛伦佐·约维诺在一颗子弹上发现了未知DNA。这颗子弹是在1985年最后两名受害者——法国情侣娜丁和让的案件中使用的。约维诺深入分析了这段DNA序列,发现它与另外两起案件中的子弹上的DNA有部分重叠:1983年9月9日霍斯特·威廉·梅亚和延斯-乌韦·鲁西被杀案,以及1984年7月29日皮娅·罗蒂妮和克劳迪奥·斯蒂凡纳齐被杀案。

这一发现引发了重新调查的可能性。受害者家属的律师维耶里·阿德里亚尼已要求对所有可用证据与这一新DNA进行比对,并申请对1974年受害者斯特凡尼娅·佩蒂妮的尸体进行开棺验尸,因为据法医顾问称,斯特凡尼娅可能曾与凶手搏斗,指甲下可能残留有生物样本。

2025年3月,意大利着名记者弗朗西斯科·阿米科发布了一段关于佛罗伦萨恶魔案的视频,提出了新的理论和证据。这再次点燃了公众对这一悬案的兴趣。

七、恶魔的遗产:案件的社会影响

7.1 公众恐惧与道德恐慌

"佛罗伦萨的恶魔"案件对意大利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长达十七年的作案期间,这一系列案件在托斯卡纳地区引发了广泛的恐惧,尤其是对年轻情侣。许多情侣因此不敢在公共场所或偏远地区约会,家庭也加强了对子女的保护。

媒体对案件的报道加剧了公众的恐慌。报纸和电视对案件细节的渲染,使"佛罗伦萨的恶魔"成为了意大利文化中的一个恐怖象征。这一时期,意大利社会对性解放的态度也受到了挑战,保守势力借机呼吁回归传统道德价值观。

7.2 司法系统的反思

这起案件也暴露了意大利司法系统的缺陷。调查过程中的错误逮捕、证据处理不当、以及媒体对司法程序的不当影响,都成为了法律学者和公众讨论的焦点。

案件的漫长调查和多次审判也引发了对意大利司法效率的质疑。尽管投入了大量资源,案件最终也未能得到令所有人满意的解决。

7.3 文化影响与遗产

"佛罗伦萨的恶魔"案件成为了众多书籍、电影和纪录片的主题。其中最着名的是美国作家道格拉斯·普雷斯顿和意大利记者马里奥·斯佩齐合着的《佛罗伦萨的恶魔》。这本书详细记录了案件调查过程,并对官方结论提出了质疑。

2023年,这一案件被改编成Netflix电视剧《恶魔》,由曾执导《格莫拉》的斯蒂法诺·索利马执导。该剧共有四集,基于真实事件、直接证词、法庭记录和新闻调查,旨在"讲述真相,这是对受害者唯一的正义方式"。

2025年7月,《佛罗伦萨怪物》纪录片在流媒体平台上线,揭露了意大利司法系统的混乱、媒体的猎奇狂热以及普通人为追寻真相所付出的巨大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