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日本毒可 乐之死亡事件(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案要案详情录》最新章节。
一、死亡前奏:捡到的"幸运"可乐
1977年1月4日凌晨,东京品川站的钟声刚刚敲过十二下。十六岁的桧垣明和五位同事结束了一天的工作,疲惫却又带着几分兴奋地走出车站。明天不用上班,他们打算好好放松一下。
"快看!"同行的女同事突然指着路边的电话亭惊喜地喊道,"一枚10日元硬币!"她快步走过去,弯腰捡起硬币,目光又落在旁边一瓶未开封的可乐上。"还有一瓶可乐呢!"她兴奋地将可乐也捡了起来。
桧垣明看着同事手中的可乐,心里涌起一丝羡慕。在那个年代,可乐对他们这些打工的年轻人来说,还是一种小小的奢侈品。女同事注意到他的眼神,大方地将可乐递给他:"我不太喜欢喝可乐,就送给你吧。"桧垣明接过可乐,感激地笑了笑。
回到宿舍后,桧垣明将可乐放进冰箱冷藏,然后和同事们一起去洗澡。洗完澡后,大家聚集在二楼的休息室,一边喝着啤酒,一边聊天唱歌,气氛十分热烈。
凌晨一点多,桧垣明感到有些口渴,想起了冰箱里的可乐。他起身回到房间,拿出那瓶可乐,回到休息室。"我要喝可乐了,你们要不要来点?"他举起可乐问道。同事们都摇了摇头,继续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
桧垣明打开瓶盖,仰头喝了一大口。然而,他的脸色突然变得古怪起来,"这可乐味道不对,又苦又涩!"他惊呼一声,急忙将口中的可乐吐了出来,然后跑到洗手间用自来水漱口。
同事们并未太过在意,以为只是可乐变质了。然而,仅仅过了五分钟,洗手间里传来一声闷响。大家急忙跑过去查看,只见桧垣明倒在地上,身体不断抽搐,双眼翻白,已经失去了意识。
二、死神降临:毒发身亡
同事们慌了神,立即拨打了急救电话。十分钟后,救护车赶到,将桧垣明紧急送往北品川综合医院。然而,尽管医生们全力抢救,桧垣明的状况却没有丝毫好转。
医院的急诊室里,值班医生看着桧垣明的症状,心中充满疑惑。患者表现出典型的中毒症状,但具体是什么毒素,医生一时难以判断。他立即通知了警方,因为这很可能是一起刑事案件。
经过一夜的抢救,桧垣明的生命体征逐渐减弱。1月5日早上7点30分,医生宣布了桧垣明死亡的消息。随后,桧垣明的遗体被送往警局进行尸检。
法医在桧垣明的身体上发现了多处大面积的粉红色斑痕,这是氰化物中毒的典型特征。经过进一步检验,法医确定桧垣明是因氰化钠中毒而死,而毒源正是那瓶他喝剩下的可乐。
氰化钠是一种剧毒物质,只需极小剂量(0.15-0.2克)就能在几分钟内致人死亡。它在工业上应用广泛,如电镀、印刷、涂漆等行业都可能用到。氰化钠有微弱的苦杏仁气味,但在可乐这样的碳酸饮料中,这种气味很容易被掩盖。
警方立即对那瓶剩余的可乐进行了化验,结果证实其中确实含有大量氰化钠,含量高达1.4-1.6克,足以杀死数人。
三、连环凶案:第二具尸体
就在警方开始调查桧垣明死亡事件时,又一起悲剧发生了。
1月5日早上8点15分,距离桧垣明捡到可乐的电话亭约600米远的人行道上,一名中年男子突然倒地不起。附近的路人立即报警并呼叫救护车,但男子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就已经死亡。
警方赶到现场后,发现了一些关键线索:在男子倒地的位置附近,有呕吐物,其中夹杂着可乐的痕迹;在距离现场约10米的地方,有一个喝了一半的可乐瓶;而在约100米远的路灯柱下,又发现了一个空的可乐瓶。
警方立即对这些可乐瓶进行了化验,结果显示它们都含有氰化钠。第二瓶导致中年男子死亡的可乐中,氰化钠含量为1.9克;第三瓶在路灯下发现的可乐中,氰化钠含量高达3克。
这一系列发现让警方意识到,这不是一起普通的中毒事件,而是一起精心策划的连环杀人案。更令人担忧的是,凶手似乎在进行某种"实验",不断调整氰化钠的剂量,以寻找最适合的致死量。
四、全城恐慌:四瓶毒可乐
面对这起恶性连环杀人案,警方迅速采取行动。他们组成了一个约200人的特别行动小组,对案发地周边进行了地毯式搜查。
1月5日中午12点50分,搜查人员在距离最初发现可乐瓶地点600米远的一家商店前的红色电话亭旁,又发现了一瓶未开封的可乐。据商店老板的儿子说,他早上就看到了这瓶可乐,但因为有急事外出,打算回来后再喝,幸运地躲过了一劫。
警方对第四瓶可乐进行了化验,结果令人震惊:其中的氰化钠含量高达9克,是桧垣明所喝可乐中氰化钠含量的6倍多。如果有人喝下这瓶可乐,几乎可以肯定会当场死亡。
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发现了一个更为可怕的事实:从1976年11月开始,这一带有六七处不同的地方陆续出现过未开封的可乐,而且每隔两三天就会更换一次位置。这些可乐的位置越来越显眼,从灌木丛到草地,再到路边电话亭,最后甚至直接摆在了商店门口的台阶上。
这表明凶手早在两个月前就开始策划这一系列杀人行动,他在不断测试不同的位置和剂量,以找到最有效的杀人方式。而在这段时间里,可能有许多人曾接触过这些毒可乐,但幸运地没有饮用,因此没有出现更多的受害者。
五、案情迷雾:嫌疑犯的出现与消失
为了尽快破案,警方从留在可乐瓶上的指纹入手进行调查。在日本,只有有犯罪记录的人的指纹才会被录入警方的数据库。令人惊讶的是,这次指纹比对竟然有了结果。
指纹的主人名叫菅原博,46岁,曾因盗窃两次被捕,后因诈骗罪被通缉,已经销声匿迹13年之久。然而,经过进一步调查,警方发现菅原博与这一系列案件并无直接关联,他实际上是第二起案件的受害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