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算筹无声连烽火,针线穿引两地心(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退休满级大佬的养崽日常》最新章节。
老支书重新扛起了生产队长的担子,吆喝声在清晨的薄雾里格外响亮:“都麻利点儿!节气不等人!二道梁子那片坡地,今儿个必须把茬子刨完!赵老栓,你带人去西沟把去年淤的水渠清一清!刘家媳妇,领着妇女队把选好的苞米种再筛一遍,瘪子一粒都不能要!”
屯子里重新充满了生机勃勃的嘈杂:铁锹锄头撞击冻土的闷响,老牛拉着犁铧的喘息和吆喝,女人们选种时的絮语和偶尔爆发出的清脆笑声。泥土解冻后的湿润气息、牲畜粪便的气味、草木萌发的新鲜味道,混合在微凉的春风里,是屯子一年初始的希望。
苏禾的日子,似乎又回到了最寻常的轨道。看青棚里,药香依旧,但不再是为救命的煎熬,而是日常晾晒草药的淡淡芬芳。她依旧沉默寡言,步履平稳地穿梭在屯子与她那片小小的药圃之间,偶尔被刘寡妇或别的妇人叫住,询问些头疼脑热的小毛病,她便用最简洁的话语指点一二,或是从藤条药箱里包一小撮对症的干草药递过去。无人再敢用异样的眼光看她,敬畏沉淀在眼神深处,化作一种近乎虔诚的信任。
然而,平静之下,并非全无痕迹。
屯西头,王翠花那间低矮的泥坯房,成了屯子里挥之不去的阴影。门扉紧闭,窗户被破席子堵得严严实实。偶尔,门缝里会传出几声意义不明的痴笑,或是陡然拔高的、充满惊恐的尖叫,划破屯子午后的宁静,让附近干活的人心头一悸,面面相觑,随即又低下头,更加用力地挥舞起手中的农具,仿佛这样就能将那不祥的声音隔绝在外。赵老栓彻底没了往日队长的威风,腰背佝偻得更厉害,每日沉默地跟着下地干活,收工后也只是闷头回家,对那个疯了的妻子不闻不问。王翠花成了屯子里一个活着的警示,无声地提醒着那场已经“盖棺定论”的风波背后,可能潜藏的、未被言说的秘密和她发疯前那句令人心悸的“他回来了”。
这天晌午,日头暖融融地晒着。苏禾正蹲在自家院墙根下,整理着刚从药圃采回的几株还带着泥土气息的柴胡。阳光落在她枯瘦却灵巧的手上,落在那些根须虬结的草药上。
“苏禾婶子!”一声带着喘息的呼唤传来。
苏禾抬起头,见是刘寡妇的儿子,一个十二三岁、名叫石头的半大孩子。他跑得小脸通红,额头上满是汗珠,手里紧紧攥着一个小布包。
“娘…娘让我给您送点东西!”石头跑到近前,呼呼喘着气,把那个小布包不由分说地塞进苏禾手里。布包温热,散发出一股新鲜玉米面烙饼的甜香。
“娘说,谢谢您上次给的那个…那个治拉肚子的草根,弟弟吃了就好了!这是今早新烙的,您尝尝!”石头说完,不等苏禾反应,又像来时一样,一阵风似的跑了。
苏禾拿着那温热的布包,站在原地。深潭般的目光落在布包粗糙的纹路上,又缓缓移向屯西头那间死寂的泥坯房。王翠花那晚惊恐扭曲的脸庞和那句“他回来了”的尖叫,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在她心底漾开一丝几不可察的涟漪。
她沉默地站了片刻,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布包温热的表面。然后,她转身,走回看青棚,将布包放在炕沿上。她没有立刻去吃那饼,而是走到墙角,打开了那个破旧的藤条药箱。她没有去碰最底层油布包裹的匕首和归匣的算筹,而是在中间一层,拿起几根晒干的、颜色深褐的根茎——那是宁心安神的远志。
她枯瘦的手指捻动着这几根其貌不扬的草药,动作平稳,眼神却比平日幽深了几分。片刻后,她取过一张干净的油纸,将这几根远志仔细包好,系紧。然后,她拿起炕沿上那包尚带余温的玉米饼,步履平稳地走出了看青棚。
她没有走向刘寡妇家,而是径直走向屯西头那间被阴影笼罩的泥坯房。
泥坯房前一片狼藉,门口扔着些不知谁家施舍的、早已冰冷的残羹,散发着隐约的馊味。苏禾在离门几步远的地方停下。屋内静悄悄的,仿佛刚才那声尖叫只是错觉。
苏禾没有敲门,也没有呼唤。她只是弯下腰,将手中那包温热的新鲜玉米饼,轻轻地、稳稳地放在了还算干净的门槛旁边。然后,她直起身,又将那个包着远志的小油纸包,压在了玉米饼的上面。
做完这一切,她没有任何停留,仿佛只是路过放下了一件无关紧要的东西。她转身,沿着来路,步履依旧平稳地往回走。深潭般的眼底,倒映着屯子里忙碌春耕的景象,也映着身后那扇紧闭的、死寂的门扉。阳光落在她花白的鬓角,也落在那包放在疯妇门前的、带着暖意的食物和安神的草药上。
算筹无声,归于匣中。但属于一个医者的“算”,对生命本身的关照与平衡,从未停止。药香弥漫,春耕继续,而那扇紧闭的门后,是依旧混沌的黑暗,还是终将被一丝微弱暖意撬开的缝隙?无人知晓。苏禾的身影融入屯子忙碌的底色,如同她来时一样安静,只留下门槛旁那两份小小的、沉默的馈赠,在初春微凉的空气里,散发着属于人间的、微弱却坚韧的温度与苦涩的清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
团部卫生队弥漫着浓重的消毒水和酒精混合的刺鼻气味。光线惨白,照在冰冷的器械和不苟言笑的医护人员脸上。陆建国躺在靠墙的一张简易行军床上,左臂的袖子被剪开,染血的旧绷带被小心翼翼地揭下。伤口暴露在空气里,狰狞的皮肉翻卷着,边缘泛着不健康的潮红,深处仍有隐约的炎症渗出。
戴着口罩的卫生队长姓孙,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兵医。他眉头紧锁,用镊子夹着浸透消毒药水的棉球,动作麻利却毫不温柔地清理着创面。药水刺激着暴露的神经末梢,带来一阵阵钻心蚀骨的剧痛,如同无数烧红的针在反复穿刺。陆建国死死咬住后槽牙,额头上、脖颈上青筋暴起,大颗大颗的冷汗瞬间浸透了额发和后背的军装,身体控制不住地微微痉挛,但他硬是没让喉咙里泄出一丝呻吟,只有粗重的呼吸在寂静的处置室里显得格外清晰。
“伤得不轻!拖得太久了!”孙队长声音透过口罩,闷闷的,带着严厉的责备,“看看这感染!再晚两天,你这胳膊还要不要了?地方上的人胆子也太大了,这种伤也敢随便处理?简直是胡闹!”他一边训斥着,一边手脚麻利地重新清创,撒上部队用的消炎药粉,换上干净雪白的绷带,动作专业而利落。
剧痛如同潮水,一波波冲击着陆建国紧绷的神经。每一次清创棉球的触碰,都让他眼前阵阵发黑。就在意识被痛苦撕扯得有些模糊的边缘,他感到胸口被军装和衬衣紧紧压着的那一小块硬物——娘给的药包。那硬实的棱角隔着布料,清晰地抵在皮肉上,仿佛带着某种温润的力量,透过皮肤,渗入血脉,奇异地中和着伤口的灼痛,带来一种近乎清凉的抚慰感。更重要的,是药包的存在本身,像一枚无声的符咒,一个来自生命源头的锚点,将他濒临溃散的意识牢牢地定住。他仿佛又看见了娘那双深潭般的眼睛,平静无波,却蕴含着能抚平一切惊涛骇浪的力量。
“好了!”孙队长最后打了一个利落的结,“每天按时来换药!这只胳膊暂时别用力!再让我发现你乱动,看我不把你绑床上!”他严厉地瞪了陆建国一眼,收拾器械转身离开。
处置室只剩下陆建国一人。剧痛稍缓,但伤口依旧一跳一跳地闷痛着,身体因为方才的忍耐而脱力般虚弱。他靠在冰冷的墙壁上,喘息着,汗湿的军装贴在背上,一片冰凉。
他费力地抬起未受伤的右手,探进左胸最里层的口袋。指尖触碰到那个被体温焐得微热的油纸包。他小心翼翼地将其取了出来。油纸包裹得严实,上面似乎还残留着娘指尖那股淡淡的、混合着草药与泥土的气息。他凝视着这小小的纸包,如同凝视着娘沉默的身影。没有犹豫,他解开系着纸包的麻绳,按照娘“三天一换”的叮嘱,用牙齿和右手配合着,艰难地撕开自己左臂上刚刚包扎好的、雪白的绷带一角。
孙队长撒上的白色消炎药粉下面,伤口依旧狰狞。陆建国屏住呼吸,右手微微颤抖着,极其小心地将油纸包里深褐色的、散发着浓郁苦涩清香的药粉,均匀地抖落在伤口深处和边缘。药粉接触到创面,带来一阵清凉的刺痛,随即是一种奇异的、如同干渴大地吸吮甘霖般的舒缓感,仿佛伤口深处那焦灼的火焰被一点点浇灭、抚平。
他笨拙地重新将绷带包扎好,动作远不如孙队长利落。做完这一切,他已是满头大汗,疲惫不堪。他将那个已经空了一小半的油纸包重新系好,珍而重之地放回贴身的口袋,紧贴着心脏的位置。那熟悉的、令人心安的重量和气息再次回归。
靠在冰冷的墙上,陆建国缓缓闭上了眼睛。左臂伤口的剧痛似乎被一种更深沉、更温和的力量包裹着、安抚着。娘的药粉在起作用,娘的“算筹”仿佛在无形中运转,为他化解着眼前的伤痛,也为他筹谋着即将到来的、更为严峻的审查。
此刻,千里之外的靠山屯,看青棚里,苏禾缝补完了那件破旧军装上最后一道裂口。她拿起剪子,仔细剪断线头,将衣服抖开,对着窗口的光线看了看。针脚细密整齐,裂口被完美地缝合,几乎看不出原来的痕迹。她枯瘦的手指轻轻抚过那补好的地方,动作轻柔,如同抚过儿子年轻却已刻上风霜的脸颊。
她将补好的军装仔细叠好,放在炕头。然后,她又拿起了针线筐里另一件需要缝补的旧衣。深潭般的目光落在跳跃的针尖上,平静无波,仿佛穿透了千山万水,落在了那间弥漫着消毒水气味的军营处置室,落在了那个正靠墙喘息、胸口紧贴着她所予“药石”的年轻身影上。
针尖穿透粗布,麻线无声穿引。一针,一线。
看青棚的晨光里,军营的寒壁下。
针线无声,连接着两地烽火,也连接着母子心头,那份超越言语、无需算筹、早已融入骨血的深沉牵念。药在身侧,算筹归匣,唯余这无声的针线,在时光里坚韧地穿梭,缝补着离别的伤口,也缝补着乱世里一份微小却不容摧折的安宁与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