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药石无光疗暗疾,算筹归匣隐惊雷(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退休满级大佬的养崽日常》最新章节。

卫生队消毒水的气味如同冰冷的蛇,缠绕在陆建国的鼻腔和肺腑里,挥之不去。伤口经过孙队长那近乎刮骨疗毒般的清创和重新包扎,剧痛虽被强力压制下去,却化作一种更深沉、更顽固的钝痛和灼热,潜伏在绷带之下,随着每一次心跳无声地搏动。他躺在行军床上,身体疲惫得如同被掏空,意识却异常清醒,如同绷紧的弓弦。张参谋那冰锥般的目光和“伤情稳定后单独报告”的命令,沉甸甸地压在心头,比臂上的伤口更令他感到沉重。

禁闭室的铁门在身后沉重地关上,隔绝了走廊微弱的光线和声响,只留下死寂的黑暗。陈大雷和李铁牛被带走了,去向不明。陆建国知道,他们此刻必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要复盘整个任务的细节,尤其是他受伤和王强被留下的关键环节,以及——那神秘的“地方群众”。他闭上眼,娘那张在晨光中沉静如古井的脸庞清晰地浮现出来。他几乎能想象,当张参谋那双习惯于洞察一切的眼睛,捕捉到“靠山屯”、“苏禾”、“不明药粉”这些字眼时,会掀起怎样的风暴。军营的纪律不容含糊,任何未经报备的“介入”,尤其是来自一个身份背景模糊的“地主婆”的介入,都可能被解读为不可控的风险,甚至……某种“污染”。

左臂的伤口在寂静中灼痛着,每一次搏动都像在提醒他娘那包药粉的存在。他下意识地用右手隔着军装按在左胸,那小小的油纸包硬实的触感带来一丝奇异的慰藉,却也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烫得他心头一紧。娘的药在疗愈他的伤口,却也可能成为引爆他身上所有“疑点”的导火索。

时间在黑暗中缓慢爬行。不知过了多久,铁门上的小窗被拉开,一张严肃的面孔出现在外面,声音毫无波澜:“陆建国,张参谋让你过去。现在。”

来了。

陆建国深吸一口气,压下伤口的痛楚和翻涌的思绪,努力挺直脊背,用未受伤的右手支撑着身体,从行军床上坐起。动作牵扯着左臂,剧痛让他眼前一黑,但他咬紧牙关,没有停顿。他整理了一下身上皱巴巴的军装,抚平左胸口袋的褶皱——那里是药包的位置,也是此刻他唯一能汲取力量的地方。他迈步走向门口,脚步在空寂的走廊里发出轻微的回响,每一步都踏在未知的惊雷边缘。

团部值班室的门敞开着,光线比卫生队更加冷硬刺眼。张参谋坐在桌后,面前摊开着陈大雷的任务报告和几份档案。他没有抬头,只是用笔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单调而压迫的“笃笃”声。空气凝滞得如同灌了铅。

“报告!”陆建国在门口立正,声音尽量平稳,却难掩一丝因疼痛和紧张带来的沙哑。

张参谋这才缓缓抬起头,目光如同冰冷的探针,瞬间锁定了陆建国苍白的脸和刻意保持挺直的姿态。他的视线在陆建国左臂厚厚的绷带上停留片刻,最终落在他那双强自镇定的眼睛上。

“进来。门带上。”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

陆建国依言走进,反手轻轻关上厚重的木门,隔绝了外面的声响。他走到桌前,再次立正。

“坐。”张参谋指了指桌前的硬木椅子。

陆建国没有推辞,忍着左臂的牵扯感,动作略显僵硬地坐了下来。椅子冰凉坚硬,硌着伤后的身体。他强迫自己迎向张参谋审视的目光,如同在荒野中面对一头蓄势待发的猛兽。

张参谋拿起桌上的报告,翻到其中一页,指尖重重地点在几行字上:“‘遭遇小股敌人巡逻队交火’,‘陆建国同志掩护撤退时左臂被流弹擦伤’,‘经地方群众简单处理’……”他念得很慢,每一个字都像淬了冰,“陆建国,告诉我,‘简单处理’四个字后面,省略了多少东西?”

他身体微微前倾,目光锐利如鹰隼,紧紧攫住陆建国的眼睛:“那个‘地方群众’,是谁?具体在哪里?用了什么方法‘处理’你的伤?为什么任务逾期?王强负伤后,你们在敌后停留的具体时间、地点、行动轨迹?每一分钟,都要给我交代清楚!”

问题如同密集的冰雹,带着洞穿一切的力量砸了下来。空气骤然绷紧,值班室里的寒意几乎凝结成霜。陆建国感到左臂的伤口在张参谋的目光下灼烧般疼痛,胸口那包药粉的存在感从未如此强烈。他知道,风暴的中心,就是娘。他必须在这片由纪律和怀疑构成的寒流中,找到一条既能保全自己、更能护住娘周全的路径。算筹无声,但此刻,他必须在心中急速推演。

---

靠山屯的日头爬上中天,晒得泥土蒸腾起潮湿温热的气息。春耕的喧嚣在屯西头似乎被一道无形的屏障隔绝了。王翠花那间低矮的泥坯房,像一块沉默的伤疤,牢牢嵌在屯子的边缘。门扉依旧紧闭,破席子堵着的窗户缝隙里,透不进多少光亮,只有一片死气沉沉的昏暗。

苏禾放下那包温热的玉米饼和一小包远志安神药,已经过去了两天。门槛边空空荡荡,东西显然被拿进去了,但泥屋里再无一丝人声传出。屯子里的人路过时,脚步都不自觉地加快几分,目光匆匆掠过那扇紧闭的门,带着一种混合着畏惧、怜悯和避之不及的复杂情绪。赵老栓每日下工回来,也只是闷头推开吱呀作响的破门进去,很快里面便陷入一片死寂,仿佛里面住的不是活人,而是某种无法言说的沉重负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晌午时分,屯子里最是热闹。老支书在屯中央的老槐树下敲响了挂在枝桠上的半截铁轨,当当作响,招呼着各家各户准备歇晌吃饭。刘寡妇端着半盆刚煮好的杂粮糊糊,脚步迟疑地走到泥坯房附近,犹豫再三,还是没敢靠近,只是远远地将盆放在一块还算干净的石头上,朝着那黑黢黢的门洞方向喊了一嗓子:“翠花嫂子……饭放这儿了!”声音带着明显的紧张,喊完便像被烫着似的,赶紧转身快步走开了。

石头蹲在不远处的土坡上,咬着手指,好奇又有些害怕地望着那间屋子。他看见娘放下饭盆后,那扇紧闭的门纹丝不动。过了好一会儿,就在石头以为里面的人不会出来时,门轴发出一声极其干涩、仿佛生锈了千百年的“吱嘎”声。

一只枯瘦如柴、指甲缝里满是黑泥的手,猛地从门缝里伸了出来!那手像鹰爪般颤抖着,胡乱地在石头旁边的地上摸索着,一把抓住了那个盛着糊糊的瓦盆边缘。盆沿被碰歪,粘稠的糊糊泼洒出来一些,溅在那只枯瘦的手背上,可那手的主人似乎毫无所觉,只是死死地抓着盆,用一种近乎痉挛的力量,猛地将瓦盆拖进了门内!

紧接着,门又被一股大力猛地拽上,发出“砰”的一声闷响!整个过程快得如同鬼魅,只留下地上那滩泼洒的、冒着微弱热气的糊糊痕迹,和空气里弥漫开的、一丝不易察觉的酸馊与绝望混杂的气息。

石头吓得“哇”一声,连滚带爬地跑开了。

这一幕,被远处药圃边的苏禾尽收眼底。她深潭般的眼底,掠过一丝极其细微的涟漪。那只枯爪般的手,那不顾一切的攫取姿态,那门内深不见底的黑暗与绝望……王翠花的疯,绝非仅仅是惊吓过度。她的神魂深处,必然有一处被彻底摧毁的根基,一个无法愈合的脓疮。苏禾的目光缓缓扫过泥屋低矮的檐角,扫过那堵被风雨侵蚀得坑洼不平的土墙,最终落在墙角阴影里一丛半枯的、开着惨淡小黄花的野草上——那是败酱草,其根性寒,味苦辛,主入心肝经,最能清泻郁热,开窍醒神。

她放下手中刚采摘的半篮益母草,枯瘦的手指无意识地捻动了一下。药箱底层归匣的算筹寂静无声,但一个医者的“算”,已在这片绝望的死寂前悄然运转起来。寻常的安神远志,只能抚其表,难医其根。若要撬开这扇被疯狂和恐惧彻底封死的门,需要一味更烈、更准、直抵病灶的“药引”。那味药,或许就在这片沉默的土地上,在她识得的草木根茎之中,也在那个被所有人遗忘的、关于王翠花疯癫源头的秘密里。

她需要时机,也需要一个足够接近那疯狂内核的切口。刘寡妇那包带着暖意的玉米饼,只是投石问路。那滩泼洒在地上的、无人理会的糊糊,是绝望无声的呐喊。苏禾的目光沉静如水,转身走向看青棚。药香弥漫,她需要重新配伍。算筹虽隐,但疗治这暗疾的“筹算”,才刚刚开始。

---

团部值班室里,空气凝固得如同铅块。张参谋的问题带着冰冷的倒刺,每一个字都试图撕开陆建国话语的防御,直刺那讳莫如深的“地方群众”核心。

陆建国后背的冷汗已经浸透了衬衣,黏腻地贴在皮肤上。左臂伤口的每一次灼痛都像在提醒他时间的流逝和张参谋逐渐失去的耐心。他强迫自己迎上那双锐利如刀的眼睛,大脑在剧痛和高压下飞速运转。

“报告参谋,”陆建国开口,声音竭力维持着平稳,却无法完全掩饰那丝因疼痛带来的紧绷,“任务逾期,主要责任在我。遭遇巡逻队交火地点,在敌后预设坐标点东南约三公里处,一片桦木林边缘。时间大约是当天下午申时(下午3-5点)。敌人火力很猛,我们地形不熟,王强同志右腿胫骨中弹,行动能力完全丧失。”他语速不快,尽量回忆着清晰的细节,这是取信的基础。

“当时情况紧急,敌人紧追不舍。我和陈大雷、李铁牛交替掩护,试图将王强转移到更隐蔽的地方,但敌人咬得很死。王强同志坚决要求我们放弃他,带着情报先撤。”陆建国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一种真实的沉痛,“作为班长,陈大雷同志做出了艰难决定,由我和李铁牛继续阻击,他尝试背王强后撤。但敌人火力覆盖太猛,我们被迫分散。我在掩护李铁牛转移时,左臂被流弹击中,贯穿伤,失血很快。”

他抬起未受伤的右手,指了指自己左臂绷带的位置,动作牵动伤口,让他眉头瞬间紧锁,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当时天色将黑,我和李铁牛在林中与陈大雷、王强失散。我的伤急需止血,否则撑不过当晚。我们只能向远离交火区域、地形更复杂的山坳里撤退。”

关键点来了。张参谋的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紧紧锁住陆建国的脸,不放过任何一丝细微的表情变化。

“就在我们快撑不住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进山采药的老人。”陆建国深吸一口气,抛出了他反复权衡后选择的切入点。他没有直接提靠山屯,也没有提苏禾的名字和身份,只用一个模糊的、指向采药行为的“老人”形象。“老人看我们穿着军装受伤,二话没说,就把我们带到了他临时的落脚点,一个废弃的看山棚子。”

“止血?”张参谋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强烈的质疑,“什么老人有本事处理枪伤?他用了什么?”

“用的是山里常见的止血草药,白茅根烧成的炭粉,还有一些捣烂的蒲公英叶子。”陆建国迅速回答,这些都是东北山林里确实存在的、有止血消炎功效的常见草药,经得起查验。他刻意强调了“临时”、“简陋”、“常见草药”这几个词。“只是应急,勉强止住了大出血。老人话很少,只说是靠山屯的,棚子里也只有些简单的干粮和草药。处理完伤口,天已经黑透了。老人说山里夜里有狼,不安全,让我们在棚子里将就了一晚。第二天天蒙蒙亮,他给我们指了出山的方向,还塞给我们几个干窝头,就自己背着药篓进更深的山里去了。我们担心敌人搜山,也急着归队和寻找陈大雷、王强,就按他指的方向一路疾行,路上遇到了接应我们的地方民兵,这才辗转回来。”

陆建国一口气说完,心脏在胸腔里狂跳。他隐瞒了娘的存在,隐瞒了靠山屯的具体位置(只笼统提了“靠山屯”这个在东北并不罕见的地名),隐瞒了精心的治疗和那包关键的药粉,将一切归功于一个偶遇的、行踪不定的采药老人,并将停留时间压缩到一夜。他赌的是张参谋对东北山民采药习惯的基本认知,赌的是“民兵接应”这个环节的可查性,赌的是自己话语中细节的连贯性和那份刻意流露的、对“老人”救助的感激与对战友失散的沉痛交织的真实感。

张参谋没有立刻说话。他靠回椅背,手指交叉放在桌上,食指有节奏地轻轻敲击着桌面。那双锐利的眼睛如同探照灯,反复在陆建国的脸上扫视,试图找出任何一丝撒谎的痕迹。值班室里只剩下他指尖敲击桌面的“笃笃”声,和陆建国极力压抑的、因伤痛和紧张而略显粗重的呼吸声。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每一秒都像一个世纪般漫长。陆建国感到左臂的伤口在绷带下突突直跳,灼热的痛感蔓延开来。他放在膝盖上的右手,掌心已被冷汗浸透。他强迫自己保持目光的稳定,不去看张参谋,也不回避。他所有的精神都凝聚在胸口那包药粉上,仿佛娘那双沉静的眼睛正穿透千里,给予他无声的支撑。

“靠山屯……”张参谋终于开口,声音低沉缓慢,像是在咀嚼着这个名字,“采药的老人……”他沉吟着,目光扫过桌上摊开的靠山屯周边地形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村落和山林。“你说的地方民兵,是哪个公社的?具体是谁接应的?有证明人吗?”

问题转向了可验证的环节。陆建国心中稍定,立刻报出了之前与陈大雷对好的民兵队长姓名和所属公社。这是真实存在的环节,经得起调查。

“你的伤,”张参谋的目光再次锐利地钉在陆建国的左臂上,“卫生队孙队长报告说,创面感染严重,但处理得……‘很奇特’,清创时发现深处有不明成分的深褐色药粉残留,消炎效果似乎很强。这,也是那个‘采药老人’的手笔?”

最后的重锤落下!直指那包药粉!陆建国的心猛地一沉,几乎跳到嗓子眼。他感到喉咙发干,但脸上依旧努力维持着镇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