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铁旗南疆(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辅警黎明》最新章节。
第五十五章 铁旗南疆
丧尸爆发第十年,春。
凛冬的余威终于被浩荡南风彻底驱逐,温暖的、带着海洋湿润气息的气流,席卷过南中国的广袤大地。曾经冻结一切的酷寒,在持续数年的全球性气候紊乱后,终于向生命让出了道路。枯黄的大地上,顽强的野草率先顶破板结的土层,抽出嫩绿的新芽,在废墟的缝隙间,在荒芜的田野边缘,在废弃公路的裂缝里,倔强地宣告着又一个轮回的开始。
然而,这生机之下,依旧是沉甸甸的死亡底色。游荡的尸群并未因寒冬而彻底消亡,它们只是变得更加迟钝、腐朽,如同褪色的污渍,依旧顽固地涂抹在文明的残骸之上。只是,在南方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一种新的秩序,一种以钢铁、鲜血和绝对意志浇筑的秩序,已经如同磐石般稳固下来,将死亡牢牢压制在文明的边界之外。
它的名字,叫世安。
广东,广西,福建,上海,香港,澳门……这些昔日繁华鼎盛、人口稠密的沿海明珠,如今都飘扬着同一面旗帜——深沉的墨绿底色,中央是简洁有力的白色“SA”徽记(Safety & Order),徽记下方是两道交叉的银色利剑,象征着武力与秩序的结合。这面旗帜所覆盖之处,便是世安军的疆域,是末世中唯一能提供相对安全和生存保障的“净土”。
十年血火,从梅州五华县那个小小的据点起步,李峰和他亲手缔造的世安军,如同一台精密而冷酷的战争机器,在无尽的尸潮与残酷的人性倾轧中,一路向南,再向东,最终将整个中国南部沿海最精华的区域,尽数纳入掌控。百万身经百战、装备精良、意志如铁的世安军士兵,是这疆域最坚实的基石。他们装备着整合了末世前军工遗产和十年技术攻关成果的制式武器:改进型95-3式突击步枪(更适应恶劣环境,可靠性更高)、大口径反器材狙击步枪(针对变异体)、轻型装甲运兵车、经过特殊加固的99A主战坦克,以及重新恢复小规模生产的武直-10武装直升机。这支军队不事生产,唯一的目标就是征服、肃清、守卫。他们的铁蹄之下,没有怀柔,没有妥协。归顺者,接受秩序改造;反抗者,迎接的只有毁灭性的炮火与精准的子弹。世安军的信条简单而残酷:要么在秩序中生存,要么在混乱中灭亡。
在百万大军的身后,是超过几百万的世安治下民众。他们如同涓涓细流,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依附在这片巨大的钢铁丛林之下,寻求着末世中难得的喘息。世安军控制的城市不再是废墟,而是一座座巨大的、被高耸厚重混凝土围墙圈起来的生存堡垒。围墙之内,是经过清理、改造、重建的“安全区”。电力依靠修复或新建的火力发电厂、小型核电站(上海、深圳等核心城市)以及遍布的风力、太阳能阵列维持;净水厂日夜运转;农业依靠集约化的无土栽培工厂、被严格防护并轮作休耕的土地以及近海养殖(在清除水下威胁后谨慎恢复);工业则围绕着军工、医疗、基础建设、资源回收和有限的生活必需品制造艰难运转。十年间,一套以“生存贡献”为核心的、冰冷但相对公平的社会体系,在世安军的铁腕下建立并运转起来。
而这一切的核心,那个从二十五层钢铁堡垒中走出的男人,此刻正站在中国北方的地理与政治分界线上——黄河。
浑浊的河水裹挟着上游解冻的泥沙和不知名的污秽,在初春的阳光下翻滚奔涌,发出沉闷而亘古的咆哮。河岸两侧,一边是世安军墨绿色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另一边,则是五种不同颜色、不同图案的旗帜,象征着盘踞在黄河以北、被世安军兵锋压得喘不过气的五大残余势力。
河南岸,一片肃杀。
李峰负手而立,站在一处略高的土坡上。他依旧身形挺拔,十年岁月和无数杀伐在他脸上刻下了更深的轮廓,眼神却比当年在碧桂园落地窗前更加深邃,如同无底的寒潭,映不出丝毫波澜。一件挺括的黑色长款风衣下摆被河风吹得微微拂动,露出内里深灰色的世安军高级将领常服,肩章上是简洁的三颗将星,在阳光下泛着冷硬的金属光泽。
他的身后,并非只有刘振东、王志刚等最初的班底。十年扩张,世安军早已形成一个庞大而高效的管理层。此刻,在他身后呈扇形肃立的,是整整五六十名世安军的核心高层与精锐护卫。
? 军方核心: 刘振东已晋升为世安军总参谋长,肩扛两颗将星,面容依旧刚毅,眼神锐利如鹰隞,身板挺直如标枪。他身旁是装甲兵司令王志刚,当年碧桂园的保安队长,如今已是统御钢铁洪流的悍将,脸上多了几道伤疤,眼神却更加沉稳凶悍。再往后,是空军司令(负责指挥那支规模不大但至关重要的空中力量)、海军司令(控制着重建的近海舰队和港口)、各大军区司令等,清一色军容整肃,杀气内敛。
? 行政中枢: 刘老师已非当年精打细算的后勤总管,而是世安政府首席执政官,负责整个世安体系的物资调配、生产建设和民生运转。他身形依旧敦实,但气度沉稳如山,眼中闪烁着精于计算的光芒。他身旁是民政厅长王小雨,当年那个在绝望谈判中挺身而出的瘦弱少女,如今已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干练女性,眼神坚定,眉宇间带着历经磨砺的坚韧。教育部长刘老师(当年碧桂园的孙老师),戴着眼镜,面容清癯,眼神却充满力量,他负责重建的世安教育体系是秩序延续的根基。还有卫生部长、建设部长、资源部长、情报总监……每一个都是十年血火中淬炼出的精英。
? 特别护卫: 在核心管理层外围,是整整一个营(约500人)的世安军近卫旅精锐。他们身着最新式的全地形数码迷彩作战服,外罩墨绿色防弹战术背心,装备着加装了先进观瞄具的QBZ-191突击步枪,头盔上配备夜视仪和战术耳机,眼神冰冷,如同最忠诚的猎犬,拱卫着他们的将军。更远处,是林晓芸率领的“暗刃”特种作战大队,他们如同融入环境的影子,无声地监控着每一个角落。
? 林晓芸: 她静静地站在李峰左后方半步的位置,这个距离既能随时执行命令,又保持着绝对的恭敬。十年时光并未在她脸上留下太多痕迹,反而增添了几分冷冽的英气和深邃。她已从李峰身边的“暗刃”成长为世安军情报总局局长兼特别行动处处长,肩扛少将军衔,是李峰手中最锋利也最隐秘的刀。她手中捧着一个打开的战术平板,屏幕上显示着实时更新的数据和情报,随时准备向将军汇报。
河滩上,钢铁巨兽组成的阵列散发着令人窒息的压迫感。超过二十辆经过深度改造、披挂反应装甲和格栅的99A主战坦克,炮口微微扬起,粗壮的炮管在阳光下泛着幽冷的金属光泽,直指对岸。它们的履带深深碾入松软的泥土,如同蛰伏的巨兽。更后方,是数十辆轮式步战车和自行火炮,构成了立体的火力打击群。
天空中,引擎的轰鸣如同滚雷,六架涂装着“SA”徽记和利剑标志的武直-10武装直升机,以双机编队的形式,在低空进行着威慑性的巡航。旋翼卷起的巨大气流吹得河面水波激荡,也吹拂着南岸众人的衣襟。它们机翼下挂载的反坦克导弹和火箭巢,以及机首下方的旋转机炮,清晰地传达着毁灭的信号。
河对岸,五大势力的首领及其核心随从,加起来不过百余人,站在临时搭建的简陋观礼台上。他们的脸色在坦克炮口和武装直升机的阴影下,显得异常苍白。有人强作镇定,有人眼神闪烁,有人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在初春微凉的河风中显得格外突兀。他们身后,各自带来的所谓“精锐”卫队,装备参差不齐,精神面貌与南岸那支沉默如铁的军队相比,如同乌合之众。十年前,他们或许还能凭借地利、人数或一时的凶悍割据一方。但在世安军十年征伐、整合了整个南方资源和工业潜力所打造出的战争机器面前,他们的抵抗显得如此可笑和徒劳。
黄河的涛声,成了这场不对等谈判的唯一背景音。没有冗长的外交辞令,没有虚伪的客套寒暄。世安军总参谋长刘振东上前一步,声音通过扩音器,冰冷清晰地传遍两岸:
“根据将军令!即日起,黄河以北区域,由尔等五方依现有控制区划分管辖,世安军不予干涉!”
他的话语如同铁锤砸落,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北岸首领们的神情微微一松,似乎看到了生存的希望。
然而,刘振东的声音陡然转厉,如同出鞘的利剑:“然!尔等需谨记以下铁律:
一、 自今日起,尔等五方需每年向世安政府缴纳定额贡赋!具体品类、数量由世安政府物资统筹部核定下达,不得短缺,不得延误!
二、 黄河水道为世安军内河航运生命线!尔等势力所属船只、人员,未经世安军特批,严禁进入黄河主航道及南岸五公里范围!违者,视为敌对,即刻摧毁!
三、 尔等势力范围,严禁进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研发、试验!一经发现,视为对世安之挑衅,世安军将即刻发起全面打击,绝不留情!
四、 尔等需约束部众,严禁越界袭扰世安控制区!凡有世安民众于尔等控制区受侵害,尔等需即刻缉拿凶手,移交世安军法处!否则,视同包庇,严惩不贷!”
每一条都如同冰冷的枷锁,套在北岸势力的脖颈上。缴纳贡赋,意味着他们将成为世安军的附庸,源源不断地为其输血;放弃黄河航道和武器研发,意味着永远失去挑战的能力;约束部众移交凶手,更是将治外法权拱手相让。这是赤裸裸的城下之盟,是强者对弱者制定的生存规则。
北岸一片死寂。首领们脸色变幻,屈辱、愤怒、不甘在眼中交织,但在南岸那黑洞洞的炮口和天空中盘旋的死神面前,任何反抗的念头都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可有异议?”刘振东的声音如同最后的审判。
沉默。压抑的沉默。只有黄河的咆哮声越发响亮。
最终,五位首领中最年长、也是势力相对较大的一位,艰难地向前迈了一步,喉结滚动了几下,嘶哑地开口:“……谨遵……将军令。”声音干涩,充满了无力和认命。
另外四人互相对视,眼神挣扎片刻,终究颓然低头,无声地表示了臣服。在绝对的力量面前,生存的本能压倒了所谓的尊严。
李峰的目光如同冰冷的探照灯,缓缓扫过北岸那几张写满屈辱的脸,没有任何情绪波动。他微微颔首。刘振东会意,退后半步。
协议达成,无需握手,无需文书。世安军的意志,便是这片土地上最高的律法。黄河为界,南北分野。世安军的铁旗,至此牢牢插遍了整个南中国。
世安军治下,广州,原珠江新城核心区,世安政府总部大厦。
这座由末世前超高层写字楼改造加固而成的宏伟建筑,是如今整个南中国的心脏。巨大的“SA”徽记高悬于楼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大厦内部,没有了昔日的商业喧嚣,取而代之的是高效运转的行政机器。穿着不同颜色、不同款式但都佩戴着“SA”徽章胸牌的工作人员行色匆匆,空气中弥漫着纸张、电子设备和一种紧张有序的氛围。
在这座大厦的最顶层,一个占据整层的巨大办公室,便是李峰处理核心事务的地方。办公室视野极佳,巨大的落地窗可以俯瞰大半个广州安全区。室内陈设简洁到近乎冷硬:一张巨大的实木办公桌,一把符合人体工学的黑色高背椅,墙壁上是覆盖整面墙的巨大电子显示屏,实时显示着世安军控制区各主要城市的监控画面、资源分布图、军队部署状态以及边境警戒态势。另一侧墙壁则是顶天立地的书架,上面整齐码放的不再是书籍,而是一个个标注着编号和密级的档案箱。角落里,一个恒温恒湿的独立保险柜静静矗立。
此刻,李峰正坐在办公桌后,听取林晓芸的汇报。她换下了军装,穿着一身剪裁合体的深灰色行政套装,长发一丝不苟地绾起,显得干练而冷峻。
“将军,黄河协定已通过加密信道正式下发北岸五方,并同步录入中央数据库存档。”林晓芸的声音清晰平稳,语速适中,“我方在黄河沿线新增的三个监控前哨站已建设完毕,雷达和光电侦测系统完成调试,与预警体系完成对接。第一年贡赋清单已由物资统筹部(王志刚主管)拟定,主要包含稀有金属(铜、钨、稀土精矿)、经过初步提炼的燃油、抗生素原料药(北岸部分势力控制着末世前的制药厂遗址)以及部分优质牲畜幼崽(用于改善我方畜群基因)。清单将于明日通过加密信道发送。”
李峰的目光落在面前一份纸质报告上,那是王小雨亲自提交的《世安居民身份管理制度运行评估及优化建议(第十年度)》。他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规律的轻响。
“居民身份,依然是核心。”李峰开口,声音低沉,带着一种掌控全局的笃定,“北岸的混乱,根源在于身份的无序与特权的泛滥。世安能立,在于此。”
林晓芸点头:“是,将军。‘世安居民身份’(Safety Citizen Identity,简称SCI)等级制度,是维持内部秩序和激励体系的根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