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磐石下的暗流(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辅警黎明》最新章节。

第七十六章 磐石下的暗流

丧尸爆发第十年,公元2036年3月30日,星期六,清晨七点半。

微雨如织,细密的雨丝将整个广州珠江新城笼罩在一片朦胧的灰纱之中。雨水敲打着世安军核心区内那些覆盖着复合装甲板的高楼外立面,发出连绵不绝的沙沙声,像是这座钢铁巨兽在清晨的喘息。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泥土气息、冰冷钢铁的味道,以及一丝若有若无的、从远处城墙外飘来的、被雨水稀释了的尸腐气。

珠江新城核心区,A3栋顶层复式公寓。这里是世安军陆军总司令刘振东的居所,与将军李峰所在的A1栋“磐石”中枢大楼仅隔着一片被严格净化的绿植隔离带和一条合金通道。

厚重的雕花合金入户门向内滑开,发出一声轻微的液压泄气声。刘振东魁梧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他没有穿笔挺的将官常服,而是套着一件深灰色的、质地厚实的羊绒衫,外面松松垮垮地披着一件敞开的旧式07荒漠迷彩作训服,迷彩服的肩章处,两个镶嵌着金星的陆军上将肩章被随意地别着,透着一股不拘小节的悍将气息。下身是同样宽松的深色作战裤,裤脚塞进一双磨损严重但保养良好的高帮陆战靴里。这副打扮,不像位高权重的总司令,倒更像一个随时准备带队冲锋陷阵的老兵连长。只有那双锐利如鹰隼、扫过雨幕时带着冰冷审视意味的眼睛,泄露出他掌控百万陆军的无上权柄。

他站在入户花园的廊檐下,深深吸了一口带着湿冷雨意的空气。刚从温暖如春的室内出来,这股寒意让他精神一振。视线下意识地投向隔壁A1栋顶层那巨大的、单向可视的落地窗方向。他知道,峰哥此刻可能也站在窗前,俯瞰着这座由他们亲手从尸山血海中夺回并艰难维系的城市。无形的压力和责任,如同这微雨,丝丝缕缕,无处不在。

楼下,A3栋入口处的雨棚下,早已是另一番景象。

八辆涂装着世安军磐石龙纹徽记、经过重度装甲改装的墨绿色路虎卫士越野车如同蛰伏的钢铁巨兽,引擎盖下发出低沉而稳定的怠速轰鸣,排气管喷出的白气在冰冷的空气中迅速消散。车前,肃立着整整十名身着“磐石III型”重型动力外骨骼的卫兵。

这套最新列装的单兵重甲,是火种舰队技术加持下的产物,比普通的“磐石II型”更加魁梧、厚重。主体框架是哑光黑色的高强度合金骨架,覆盖着模块化的复合装甲板,肩部加厚,延伸出护颈结构。头盔是全包裹式设计,整合了先进的战术HUD、夜视/热成像、空气过滤循环系统和加密通讯模块。面罩放下,只露出冰冷的护目镜片。他们手中的武器并非制式“扞卫者”,而是威力更大、加装了电控散热套筒和全息/光电混合瞄具的“重锤”12.7毫米重型反器材步枪,长长的枪管斜指地面,散发着毁灭性的压迫感。厚重的装甲靴踩在湿漉漉的合金路面上,溅起细小的水花。他们是刘振东的“磐石卫队”,负责拱卫陆军最高指挥官安全的绝对精锐,每一具外骨骼都价值连城。

在卫队前方,还站着五个人。为首的是刘振东的副官兼心腹,周锐少将。他同样穿着作训服,但没有披外套,站得笔挺如同标枪,手里拿着一个加固型军用平板。他身后是三名作战参谋和一名穿着便装、戴着眼镜、手里提着厚实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刘振东的行政助理胡杨。所有人都沉默地等待着,目光投向入口。

当刘振东的身影出现在廊檐尽头时,所有人精神一振。

“司令!”

“司令早!”

周锐等人立刻立正敬礼,声音低沉而有力,穿透雨幕。

磐石卫队的战士们动作整齐划一地行持枪礼,沉重的枪械与合金护甲碰撞,发出铿锵的金属摩擦声。

刘振东随意地摆摆手:“行了行了,又不是检阅。都准备好了?”他大步流星地走下台阶,冰冷的雨水立刻打在脸上、脖颈上,带来一丝刺痛。

“报告司令,车辆、人员、今日议程及简报已就绪!”周锐上前一步,语速清晰平稳,同时将手中的平板递了过来。屏幕上,是今天的日程安排、紧急待批文件摘要以及几份需要即时处理的部队调动指令。

刘振东没有接平板,直接拉开那辆打头的、改装最夸张的路虎揽胜行政加长版(底盘和车身都经过装甲强化,车窗是厚厚的多层防弹玻璃)的车门,庞大的身躯钻了进去。车内温暖干燥,真皮座椅散发着淡淡的养护油气味。司机是磐石卫队的一员,沉默地点火。

周锐迅速拉开副驾驶车门坐了进去。胡杨和三名参谋则上了后面的另一辆车。磐石卫队士兵则两人一组,迅速登上前后的护卫车辆。

车队如同苏醒的钢铁洪流,在引擎低沉的咆哮声中,碾过湿滑的路面,驶离A3栋,汇入世安军核心区专用的快速通道。车窗外,景象飞速掠过:巡逻的重装外骨骼士兵踩着沉重的步伐,装甲车在预设路线上无声滑行,低空掠过的无人机留下细微的嗡鸣。整个核心区如同一台精密运转的战争机器,在微雨中展现出冷酷而高效的秩序。

车内,温暖而安静,隔绝了外界的风雨声。只有雨刮器有节奏地刮擦着前挡风玻璃。

刘振东靠在宽大舒适的后座上,闭着眼,手指揉着眉心,似乎想驱散昨晚因处理堆积如山的文件而残留的疲惫。周锐则转身,开始汇报,声音平稳,没有废话:

“司令,简报:

第一,北方战区第7‘野狼’机步师、第15‘虎贲’山地师昨日完成第二阶段高强度对抗演习推演。红蓝双方战损数据及战术总结分析报告已于昨夜23时17分上传至您的加密终端,标为‘优先’。报告显示,山地师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对预设要塞攻击效率低于预期,建议针对性加强反无人机和电子对抗训练。”

周锐一边说,一边在平板上调出相应的图表和数据流,“第7师在平原高速穿插和步坦协同方面表现出色,但后勤补给链在推演后期被判定为‘橙色警戒’,过于依赖固定补给点。”

“嗯,告诉‘虎贲’,下个月演习要是还这鸟样,师长就别干了,去炊事班背大锅!‘野狼’的后勤主官也该敲打敲打了。”刘振东眼睛都没睁,话语却带着锋利的杀气。

“是。”周锐迅速在备忘录上标记,“第二,西南战区报告,昨日凌晨,代号‘剃刀’的边境快速反应特遣队在怒江以西15公里处成功拦截并清除了一股约百人规模的武装渗透者。初步判断为缅甸境内流窜的毒枭残余武装,企图进入我控制区掠夺资源。我方轻伤两人,全歼敌匪,缴获制式步枪32支,自制武器若干,少量毒品。详细战报及俘虏审讯记录待补充后上传。”

“干得不错。给‘剃刀’记集体三等功一次。受伤的兄弟用最好的药。”刘振东嘴角扯了扯,算是嘉许。

“第三,装备部汇报,‘磐石III型’重装外骨骼第二批生产线已在韶关基地调试完毕,月产能可提升至300套。但关键的高密度能量电池模块供应依旧滞后,舰队技术代表承诺的本月增量配额尚未到位,可能影响换装进度。”

“妈的,又是电池!”刘振东猛地睁开眼,眼神烦躁,“整天卡脖子!告诉装备部老赵,让他亲自去上海,找舰队那帮鼻孔朝天的家伙磨!磨不下来就找老王(王志刚),让他装甲军那边挤点份额出来应急!再不行……”他顿了一下,声音压低了些,“让小雨那边查查,看看有没有人在这上面动歪心思,倒卖配额。”

“明白!”周锐肃然应道。涉及到舰队的技术封锁和内部可能的腐败,问题变得异常敏感。

“第四,新兵训练营第三批次,七万人,昨日全部完成基础科目结业考核。整体合格率91.2%,体能达标率98.5%,轻武器射击优秀率78.3%,创历年新高。按计划,下周将开始兵种专业定向分配和驻防派遣。”周锐的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兵源素质的提升,是陆军战斗力的根本。

“嗯,好苗子不少。告诉训练总监,分配的时候眼睛擦亮点,尖子别浪费了。特别是那些有脑子、枪法又准的,优先补充到侦察部队和狙击手分队去。”刘振东的脸色缓和了一些。这些新血,是维持世安军庞大战争机器运转的基石。

“第五,”周锐的声音顿了一下,调出一份加密等级更高的文件,“‘壁垒’项目第一阶段(长江防线加固工程)进展报告。上海、南京、武汉三大核心堡垒节点主体结构完成度超过85%。但工程所需的高标号合金板材和特种水泥消耗远超预期,后勤部申请追加30%的配额,否则工期可能延迟……”

“批!”刘振东斩钉截铁,“告诉后勤部,前线工程要什么给什么!谁敢克扣‘壁垒’的物资,老子扒了他的皮!延误工期,前线几十万将士就得用血肉去填丧尸的口!延误一天,我亲自去工地当小工!”他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铁血,这是世安军生死攸关的生命线。

车队平稳地穿过雨幕,驶入一片更为森严的区域。这里的建筑更加庞大、厚重,风格冷硬,布满天线和传感器阵列。中心位置,一栋顶部镶嵌着巨大金色磐石龙纹徽记的墨灰色宏伟建筑拔地而起,如同一座钢铁山峰——世安军陆军总司令部,“铁砧”大楼。

大楼入口处,巨大的合金防爆门早已升起。车队鱼贯驶入内部专用通道,最终停在大楼深处的核心电梯厅前。门口,七八名同样穿着笔挺作训服、肩扛将校军衔的军官早已肃立等候,为首的是陆军参谋长罗振华中将。看到刘振东下车,众人齐刷刷敬礼:“司令!”

刘振东随意地回了个礼,目光扫过众人:“都到齐了?上去开会!”

“铁砧”大楼顶层,1号作战指挥中心。

巨大的环形会议桌占据了中心位置,桌面是光滑的合金材质,内嵌着多个高清战术显示屏。头顶是多层柔和的LED光源,将室内照得如同白昼,却没有任何刺眼的感觉。墙壁是巨大的曲面战术屏幕墙,此刻分割成数十个小画面,显示着全国各大战区、重点防线、训练基地的实时态势、兵力部署、后勤运输路线图甚至气象卫星云图。海量的数据如同无形的河流,在屏幕上流淌、汇聚。

刘振东坐在主位,周锐坐在他右手边首位。陆军司令部主要部门负责人:作训部、情报部、后勤部、装备部、人事部、工程兵司令等十余名高层将领分列两旁。气氛严肃而凝重。

会议持续了近三个小时。

议题涉及庞杂而具体:从东部沿海防尸潮压力的评估与预备队轮换方案,到西北戈壁新发现矿藏的开采与运输线路安全保障;从最新“火种”舰队提供的反重力运载平台在重型装备投送中的战术应用推演,到基层连队反应的部分新列装单兵口粮适口性差的问题解决方案;甚至细致到某个装甲旅维修连上报的专用工具磨损过快需要补充的请示……

刘振东主导着会议进程。他不再是家中那个披着旧迷彩服的随性男人,而是化身成了一台精准、冷酷、高效的战争机器处理器。他听取汇报,言简意赅地提问,直指核心。他对庞大军队的细节了如指掌,能随口报出某个主力师下属装甲团上次演习的油料消耗率,也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某个边防哨所轮换计划中的漏洞。他的决策迅速而果断,带着战场上磨砺出的杀伐之气:

“……西南边境的摩擦升温,不是偶然。情报部,48小时内我要看到克钦邦和佤邦那几个军阀头子最近三个月所有资金、武器流动的详细分析报告!作训部,‘西南之剑’特战旅一级战备状态延长,必要时可前出至瑞丽、腾冲一线预设阵地进行威慑性演习!”

“工程兵司令部,‘壁垒’工程追加的物资,从我的直属战略储备库里先调拨!后勤部三天内给我补齐!告诉施工部队,混凝土标号、钢筋密度,谁敢偷工减料糊弄事,直接按战时条例枪毙!”

“装备部,新口粮的问题,让研发中心的人自己下去吃!跟大头兵们一起吃一个星期!吃不出解决方案就别回来!另外,通知老王(王志刚),他那边试用新列装的‘炎龙’主战坦克反馈回来的引擎过热问题,让技术小组带着改进方案,下午去他装甲军指挥部报到!”

一道道指令如同无形的铁流,从这间指挥室发出,瞬间传导至世安军陆军的每一个神经末梢,驱动着这台庞大的战争机器高速运转。

会议结束时,已是上午十一点多。将领们鱼贯而出,神情或凝重或振奋,带着各自的任务匆匆离去。巨大的指挥中心很快只剩下刘振东和周锐两人,以及屏幕上依旧无声流淌的数据流。

刚才还如同磐石般沉稳的刘振东,肩膀几不可察地垮塌了一丝微不可查的弧度。他端起面前早已凉透的浓茶,灌了一大口,苦涩的滋味在舌尖蔓延,才勉强压下高强度脑力运转带来的疲惫。

“走吧,回办公室。”他站起身,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