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三策定势(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强汉之墨色如血》最新章节。

“末将明白!”张翼领命。

一道道军令如疾风骤雨般发出,将庞大的战争机器再次高效运转起来。诸将领命,纷纷告退,行辕内只剩下诸葛亮与姜维等寥寥数人。

“丞相三步先手,神鬼莫测!潼关在手,蒲坂天堑,羌胡袭扰,曹真大军已成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姜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诸葛亮微微摇头,目光深邃:“伯约,此乃争得喘息之机,远未到高枕无忧之时。曹真八万大军,困兽犹斗,其反扑必如疯虎。司马懿在洛阳,亦不会坐视潼关易手。我军需争分夺秒,将这三步先手之利,化为真正鲸吞关中的基石!”他指向地图,“地缘已锁,下一步,便是以关养关,三军之命系于粮秣!”

正说话间,一名风尘仆仆的驿骑被亲兵引入帐中,呈上一枚密封的铜管:“报丞相!锦官城六百里加急,陛下手诏!”

诸葛亮神色一肃,接过铜管,验看火漆完好后取出帛书。展开一看,正是刘禅那熟悉的笔迹。前面是对魏延坚守长安、血战二十余日终待援军抵达的激赏之词,当看到“大汉锐将”四字御笔亲书时,诸葛亮眼中也掠过一丝欣慰。然而诏书后半段的内容,却让这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丞相,手指也不由得微微一颤。

“丞相,”姜维敏锐地察觉到诸葛亮气息的细微变化,“陛下有何旨意?”

诸葛亮缓缓合上帛书,脸上神情复杂,有感慨,有沉重,更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激赏。他沉默片刻,才沉声道:“陛下有旨:其一,赐魏文长将军御笔亲书‘大汉锐将’四字,以彰其奇袭坚守之功,彪炳千秋!其二……着令前线,详细查录自北伐伊始,所有为国捐躯之将士姓名、籍贯、功绩,无论官职高低,兵卒民夫,务必详尽无遗!陛下欲倾内帑,于锦官城择吉地,建‘大汉英陵’,亲书碑文,勒石铭记,使忠魂有依,供万世祭祀!”

帐内瞬间陷入一片肃穆的寂静。姜维等人,无不为之动容!沙场征战,马革裹尸本是常事,然帝王亲令建陵,逐一书写碑文祭祀,此等旷古殊荣,闻所未闻!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与悲壮感,瞬间充溢在每个人心头。

“陛下仁德,泽被忠魂!”姜维声音低沉,带着深深的感慨。

“此诏,当速传三军!”诸葛亮的声音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传令下去,陛下手书‘大汉锐将’即刻制成金匾,择吉日于城中高悬!英陵录名之事,由伯约亲自督办,务必周全,不得遗漏一人!此乃凝聚军心、激扬士气之无上良策!”

“末将领命!”姜维肃然应道,深知此任之重。

驿骑退下后,诸葛亮并未休息。他再次走到舆图前,目光锐利如鹰隼,扫过关中平原的每一寸土地,陇右的山川,荆襄的河流,乃至遥远的江东、漠北。案几上,另一份刚刚由随军主簿整理誊抄完毕的帛书被恭敬呈上——那是刘禅于锦官城闭门五日,呕心沥血所谋划的“破局五策”全文!洋洋数千言,条分缕析,从地缘锁钥、后勤屯田、外交制衡、内部整合到军事方略,无不切中肯綮,思虑深远,与诸葛亮心中所想竟有诸多不谋而合之处,更在盐铁专营、分化曹魏内部等细节上提出了令人拍案的精妙之笔!

“陛下年方双十……胸中竟藏有如此锦绣!我大汉之幸也!”诸葛亮心中默念,一丝欣慰与更重的责任交织。他提起笔,就着跳动的灯火,在刘禅“破局五策”的帛书旁,开始飞速地批注、细化、调整,将帝王的战略宏图,转化为一道道可执行的具体军令。赵云、王平已完美执行了地缘锁钥的第一步,后勤上,划分军屯(渭北平原,三万兵,每人二十亩,抢种粟麦)、民屯(长安南户县、周至,招抚流民十万户,免租三年,民六军四分粮)的区域和负责人选迅速敲定;控制盐池、铁矿,命张裔主持官营,换取羌胡马匹粮草之事也即刻安排;外交上,联络东吴(携长安府库珍宝,重申灭魏后地域划分,由太子互证盟约,令李严江州兵佯动配合)、鲜卑轲比能(赠铁器丝绸,许战马万匹扰幽并)、西羌(册封羌王,令姜维统羌兵断凉州粮道守陇右)的使者人选和具体策略也一一落定;内部整合上,魏延“关中大都督”掌兵权受诸葛节度、杨仪升“丞相长史”掌民政以分权制衡、调李严入长安任“副都督”主管粮运民屯并整编其江州兵等关键人事安排,亦在诸葛亮的笔下定下基调;军事上,“三层防御圈”(外层潼关、蒲坂津、武关坚壁清野,中层赵云、王平骑兵袭扰粮道,内层长安深沟高垒囤粮)的构建与抓住秋寒(九月飞雪)反击烧毁魏军冬衣粮囤的时机,更是重中之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灯火摇曳,映照着诸葛亮伏案疾书的身影。窗外的长安城,经历了一日的喧嚣与部署,渐渐沉入一种紧张的寂静。唯有更夫的梆子声,和远处军营隐约传来的金柝之声,在夜风中飘荡。这份寂静之下,是无数道命令正在星夜传递,无数支兵马正在悄然调动,无数工匠民夫正在挥汗如雨。

潼关方向,血战余烬未冷,赵云正指挥士卒在残破的关墙上浇筑瓮城,壕沟引水的工程连夜进行,华阴、弘农的山头上,新建的烽燧燃起了第一堆示警的篝火。

蒲坂津西岸,王平的无当飞军借着月色,将最后一批巨石垒上新建的壁垒,冰冷的弩箭在月光下泛着寒光,对准了黑沉沉的对岸。

陕北高原上,羌骑的篝火与焚烧魏军粮车的烈焰交织,映照着酋豪滇零狂野的笑脸。

渭水之畔,张翼督率的工兵已点燃火把,号子声在河岸响起,清理河道淤塞的木筏开始下水。

而灞水东岸,曹真的大营灯火通明,中军帐内,气氛却压抑如暴风雨前的死寂。潼关失守、蒲坂被扼、粮道被袭的噩耗如同三道惊雷,接连炸响!曹真脸色铁青,死死攥着案几边缘,指节捏得发白。张合、郭淮等将肃立两侧,人人脸上都笼罩着阴云。

“诸葛亮……好一个诸葛亮!”曹真从牙缝里挤出这个名字,声音里充满了被愚弄的狂怒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惊悸。他原以为自己是张网捕雀的猎人,却不料自己庞大的身躯,已被对方悄无声息地套上了三道致命的枷锁!潼关一失,洛阳的援兵和粮草被拦腰斩断;蒲坂津被锁,北路的机动和补给成了泡影;陕北粮道被袭,军心已然开始浮动!他这八万大军的咽喉、臂膀和粮袋,竟在诸葛亮主力抵达长安的同时,被精准而狠辣地同时扼住!

“大将军,事急矣!”张合沉声道,这位老将此刻也感到了刺骨的寒意,“潼关乃命脉,必须不惜代价夺回!末将愿亲率本部骑兵,星夜驰援……”

“夺回?”曹真猛地打断他,眼中血丝密布,声音带着一丝疲惫的嘶哑,“赵子龙用兵稳如磐石,潼关天险,岂是仓促可下?我军粮草还能支撑几日?洛阳那边……”他顿了顿,没有说下去,但帐中诸将都明白他的未尽之言——坐镇洛阳的司马懿,会全力攻打潼关,还是会……乐见其成?

“报——!”一名斥候连滚带爬冲入大帐,“禀大将军!长安西门洞开!蜀军……蜀军大队骑兵出城,趁夜向我军左翼粮草囤积处袭扰!”

“报——!渭水北岸发现蜀军旗帜移动,疑有渡河反扑迹象!”

坏消息接踵而至。曹真猛地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再睁开时,眼中只剩下困兽般的狠厉和一丝决断:“传令!各营加强戒备,谨防夜袭!收缩防线,重点守护现有粮草!命郭淮将军,加固北岸营垒,严防死守!至于潼关……”他咬了咬牙,“飞马急报洛阳,请……请太尉(司马懿)速发援兵!”

命令下达,帐中气氛更加压抑。曹真明白,他庞大的战争机器,已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攻势的主动权,正在悄然易手。而这一切的转折点,就在诸葛亮踏入长安城的那一刻,以及他未雨绸缪布下的那三步夺命先手!

东方的天际,已隐隐透出一丝鱼肚白。漫长而关键的一夜即将过去。当第一缕晨光刺破黑暗,照亮长安城头那面依旧傲然挺立的“汉”字大纛时,这座古老的城池,将迎来它在新时代命运中,更为波澜壮阔的篇章。决定关中乃至天下归属的宏大博弈,在丞相三步绝杀先手落定后,才刚刚拉开它最惊心动魄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