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暗流涌动(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强汉之墨色如血》最新章节。
鸭水东望隐烽峦,海隅孤雏睨汉垣。
败鳞残甲栖荒岛,谗臣孽嗣窃钩环。
岂容鼠辈窥神器,自有霜锋镇雄关。
莫道新安刀兵靖,须防阴火复燎原。
辽东初定,百废待兴。襄平城头虽已高悬汉帜,然经年战乱留下的创痍,绝非旦夕可愈。马岱坐镇昌黎,总揽幽、平(新设平州,辖辽东、昌黎、玄菟、带方、乐浪诸郡)二州军政,日夜操劳。抚恤伤亡,安置流民,整饬吏治,修复城防,重置屯田,疏通商路……千头万绪,如同乱麻,皆需这位白发老将一一梳理决断。更有甚者,北疆广袤,新附之地,人心未稳,逃亡隐匿的公孙渊残党、以及被击溃的高句丽、乌桓散兵游勇,时而啸聚山林,劫掠乡里,虽不成大患,却亦牵扯官军不少精力。边境巡查的烽燧、哨卡虽逐步恢复,然防线绵长,难免出现疏漏罅隙。
这股潜藏的暗流,终究被鸭绿江(时称马訾水)以东的一双眼睛窥见。
高句丽国,其地大抵为汉武帝时所设乐浪、带方等郡故地,东汉末年以来,中原板荡,其地豪族渐趋自立,虽名义上仍时或受中原王朝册封,实则形同割据。至景耀年间,其东川王位宫,乃一野心勃勃、性情狡黠之徒。自其继位以来,虽表面上仍遣使向魏、吴称臣纳贡,换取封号赏赐,内里却常怀坐大自雄、甚至西窥辽东之志。昔日公孙渊割据辽东时,位宫与之虚与委蛇,互有往来,亦存忌惮。今闻公孙氏覆灭,蜀汉一举平定辽东,雷霆手段更兼迫抚乌桓、震慑鲜卑,位宫初闻之,亦感心惊,忙不迭遣使至昌黎,奉上贡表、方物,言辞恭顺,称颂“大汉再兴,天威浩荡”,并表示愿“永为藩篱,屏护东疆”。
马岱、毋丘俭等虽知其人未必真心,然幽州新定,不宜另启边衅,故亦以礼相待,厚赏来使,重申旧好,并谕其谨守边界,勿纳叛亡。
东川王位宫使者返回国都王险城(今平壤),备言汉军在辽东之善后忙碌、边防巡查之间隙以及马岱老成持重、意在安内之态。位宫听罢,那双细长的眼睛里,闪烁起难以掩饰的贪婪与侥幸之光。他召来心腹重臣,相府丞高延寿、大将军李琛,密议于深宫。
“汉人新得辽东,根基未稳,马岱老矣,忙于内政,其东顾之力必然有限。”位宫抚摸着玉圭,声音低沉而阴冷,“此真天赐良机也!公孙渊虽灭,其残部犹存,多逃匿海岛或窜入我境。更有甚者,听闻魏国太傅司马懿之侄孙司马羕,亦于乱军中脱逃,漂泊海上,欲寻安身立命之所。此辈皆与蜀汉有血海深仇,熟知辽东情弊,若得彼等为前驱,我等暗中资助,令其扰袭辽东沿海或边郡,使汉军疲于奔命。待其两败俱伤,或可使我高句丽得渔翁之利,即便不能尽复乐浪、带方故土,亦可西拓疆域,收取渔盐之利,强我国本!”
高延寿乃一老谋深算之文臣,闻言捻须沉吟道:“大王之见,实为强国之策。然,马岱、毋丘俭皆沙场宿将,关彝等年少气盛,锐不可当。若行事不密,为其侦知是我暗中操纵,恐招致雷霆之怒,汉军铁骑东渡鸭水,则我国危矣。”
大将军李琛却傲然道:“相府丞未免多虑!汉军虽强,然其重心在北防鲜卑、西抚乌桓,辽东新附,叛乱时有,焉能倾力东顾?我高句丽带甲数万,据鸭水天险,兼有海路之便,纵使汉军来伐,亦可据险而守,待其师老兵疲,再议和不迟。且资助公孙、司马余孽,使其扰汉,我等可隐身幕后,即便事发,亦可推诿于海盗流匪,彼蜀汉无确凿证据,又能奈我何?”
位宫闻言,大为欣喜:“李将军之言,深得我心!风险自然是有,然成大事者,岂能畏首畏尾?此事便交由李将军与高相府丞共同筹划,务必机密!先设法联络上公孙残部与司马羕,许以重利,诱其为我所用。”
“臣等遵旨!”高、李二人领命,眼中皆露出跃跃欲试之色。
自此,一场针对新定辽东的阴谋,于王险城的深宫之中,悄然拉开了帷幕。
***
渤海之外,辽东半岛以东,星罗棋布着大小岛屿。其中一些较大的岛屿,如皮岛、身弥岛等,因其僻远、多山且易于藏身,成为了公孙渊败亡后,其部分残兵败将、家眷族人的逃亡之所。其中最大的一股,盘踞于一座名为“灰岩”的岛上。首领名曰公孙峥,乃公孙渊的远房族侄,官拜旧辽东郡尉,性情凶悍,颇有些勇力。溃败时,他收拢了残兵、家眷及部分财货约千余人,乘船逃至此岛,凭险据守,过着半海盗、半屯垦的生活,时时不忘“光复”辽东,但对汉军之威心存忌惮,不敢轻易登陆袭扰。
这一日,公孙峥正与几个头目在岛上简陋的聚义厅(实为一大些的木棚)内饮酒,咒骂蜀汉,哀叹时运,忽闻手下喽啰来报,称截获一条高句丽商船,船上除货物外,更有几名形迹可疑之人,自称来自王险城,有要事求见“公孙将军”。
公孙峥心下疑惑,高句丽人此时来作甚?莫非是来招降?或是窥探虚实?他命人将使者带来。
来者共三人,为首一人文士打扮,四十余岁,面容精干,自称金仁恕,乃高句丽国相府丞高延寿门下舍人。言辞颇为恭谨,奉上礼单,内有粮食百石、布帛五十匹、盐铁若干,以及美酒十坛。
“我家相府丞素闻将军乃辽东豪杰,一时英雄,不幸为蜀寇所乘,退守海上,深感惋惜。”金仁恕侃侃而谈,“我高句丽国主位宫大王,仁德英明,向来敬重公孙将军一门英豪。今闻将军困守孤岛,物资匮乏,特命小人送来些许薄礼,略表心意,绝非施舍,实乃英雄相惜之意。”
公孙峥看着那些实实在在的粮帛盐铁,正是岛上急需之物,心中警惕稍减,但仍板着脸道:“位宫大王的美意,公孙峥心领了。然我公孙氏与高句丽素无深交,大王为何突然如此厚待?”
金仁恕微微一笑,压低声音道:“将军快人快语,小人便直言了。当今天下,蜀汉窃据中原,倒行逆施,我家大王亦深感忧虑。尤其其吞并辽东后,鹰视狼顾,对我高句丽亦恐有觊觎之心。所谓唇亡齿寒,我家大王不愿见将军这般英雄埋没于海岛,更不愿见蜀汉日益坐大。故而,愿助将军一臂之力。”
“如何相助?”公孙峥身体微微前倾,眼中闪过亮光。
“大王愿以此岛为基,暗中资助将军兵马粮饷、刀甲器械。”金仁恕声音更低,“将军可借此招揽四方豪杰,积攒力量。待时机成熟,或可登陆袭扰汉军沿海戍堡、粮道,令其首尾不能相顾。若将军能有所作为,牵制汉军东线,我家大王承诺,将来事成,不仅承认将军据有辽东故地,更愿与将军结为兄弟之邦,永世修好!”
这番话,如同蜜糖毒药,精准地击中了公孙峥的野心与困境。他困守荒岛,前途渺茫,复国无望,每日都在担忧汉军何时会发兵清剿。如今竟有“强援”主动送上物资,还许诺支持他“复国”,这简直是做梦都不敢想的美事!虽然他也疑心高句丽人的真正目的,但在巨大的诱惑和现实的困境面前,那点疑虑显得微不足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