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倭奴本性(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强汉之墨色如血》最新章节。

他猛地将战报拍在御案之上,发出“砰”的一声巨响,吓得殿内侍立的宦官浑身一颤。

“倭奴!蕞尔小邦,蛇豕之辈!竟敢如此猖獗!”刘禅的声音因愤怒而显得有些尖锐,“袭扰海疆,勾结逆贼,今又敢主动偷袭王师!真当我大汉刀锋不利否?!”

他猛地站起身,在殿中疾走数步,目光如炬:“斯卢部前车之鉴犹在眼前,彼辈竟毫不畏惧,反而变本加厉!此等狼子野心,若不彻底根除,东疆永无宁日!今日敢偷袭舰队,他日就敢寇掠沿海!倭人不除,朕心难安!”

皇帝罕见的震怒,迅速通过内侍传了出去。丞相诸葛亮、兵部尚书、卫将军秦宓等重臣被急召入宫。

“诸卿且看!”刘禅将陆抗的战报递给诸葛亮,“倭奴欺人太甚!朕意已决,必须发兵讨伐!永绝后患!”

诸葛亮快速浏览战报,面色凝重。他虽一贯谨慎,但此次倭人的行为,确实越过了底线,触及了大汉的核心利益和尊严。

“陛下息怒。”诸葛亮沉稳开口,“倭人卑劣,偷袭王师,自取灭亡,陆将军反击得当,战果辉煌,实可喜贺。然,跨海远征倭国,非同小可。其地悬居海外,水文不明,气候多变,土着凶顽。大军远征,补给困难,疫病易生。昔年武帝征伐朝鲜,虽胜亦耗损巨大。征倭之役,需从长计议,周密准备,力求一击必杀,方能彰显天威,而不至陷入泥潭。”

兵部尚书也附和道:“丞相所言极是。陛下,跨海征伐,首重水师。目前我水师虽强,然要支撑数万大军跨海远征并维持其补给,恐力有未逮。楼船虽巨,数量不足;运船更缺。且远征所需粮草、军械、药材,皆需巨量囤积。”

刘禅深吸一口气,强压下怒火,他知道诸葛亮和兵部尚书所言皆是老成谋国之见。

“相父与尚书所言,朕岂能不知?然,卧榻之侧,岂容豺狼鼾睡?倭人今日之举,已证明其绝非恭顺藩属,乃心腹之患!若不趁其尚未统一、力量相对分散之时,以雷霆万钧之势将其彻底打垮、消灭,难道要等其坐大,成为第二个匈奴吗?”

他走到巨大的东北亚海域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倭国九州岛的位置:“朕意并非立刻盲目兴兵。而是要以此为契机,正式将征伐倭国、将其纳入朝贡体系乃至郡县管理,定为国策!为此,可做如下准备:

一、 大力扩充水师!令将作监、水衡都尉全力督造新式楼船、艨艟及大型运兵、运粮海船!招募训练水手、水军!

二、 在朝鲜半岛南端,选择良港(如金官伽倻一带),设立大型水师基地及粮草物资囤积中转基地,作为征倭前进据点!

三、 令陆抗、丁奉等,加紧清剿三韩残敌,稳固后方,同时派遣细作、绘制海图、搜集倭国各岛情报,尤其是九州岛各部的情报、兵力、港口情况。

四、 责令户部、兵部,开始秘密囤积远征所需粮草、军械、药品。

五、 可先以外交手段,遣使严词斥责伊都国、奴国等,令其缚送主谋、谢罪赔偿。彼辈必然不从,如此,则我兴兵更有名正言顺之理由!”

刘禅的思路清晰,并非一味愤怒,而是包含了战略规划和步骤。

诸葛亮听完,沉吟片刻,羽扇轻摇,缓缓颔首:“陛下圣虑深远,老臣叹服。如此分步而行,筹备周全,则征倭之事,可行!且此举非为一时之愤,实为开拓海东,永靖边患,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臣,附议!”

“臣等附议!”其他重臣见丞相首肯,也纷纷表态支持。皇帝的战略眼光和决心,让他们也感到振奋。

***

一场关于讨伐倭国的最高决策会议,就在刘禅的愤怒和诸葛亮的冷静谋划中达成了共识。

“好!”刘禅精神大振,“既如此,即刻拟旨!”

“一、 嘉奖横海将军陆抗、水师副将丁奉及所有参战将士,按功论赏,抚恤伤亡。表彰其反应迅速,作战英勇,扬我国威于海上!”

“二、 擢升蒲元为将作监丞,专门负责督造新式海船及水战器械,务必在一年内,使楼船数量增加五成,新建大型运船三十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三、 令朝鲜都护马岱,协助陆抗,在朝鲜南端择址修建水师大寨及粮仓武库,并负责陆上安全与物资征集运输。”

“四、 令卫将军秦宓,加派精干细作,潜入倭国,绘制详图,离间诸国,搜集一切军情政情。”

“五、 责令户部、兵部、太常寺(负责礼仪祭祀),即刻开始秘密筹备远征所需各项物资。”

“六、 以大汉皇帝名义,拟写问罪诏书,遣使送往倭国伊都国、奴国等,历数其罪,责令其国王或主事者自缚至汉营谢罪,否则,天兵一到,齑粉立至!”

旨意一道道发出,整个帝国的战争机器,开始围绕着“征伐倭国”这一新的战略目标,高效地运转起来。

渭水河畔的船厂变得更加忙碌,锤声日夜不息;通往辽东、朝鲜的驿道上,信使和运输队更加频繁;各地的粮仓开始加大征收和储备力度;军队的调动和训练也增添了新的内容——登陆作战、海上航行适应性训练。

消息虽然保密,但如此大的动作,难免有风声传出。

朝野上下,一股新的激昂情绪在蔓延。许多武将摩拳擦掌,渴望在这场前所未有的跨海征伐中建立功业;文臣们则开始讨论如何治理未来的“倭地”,是设郡县还是立藩属。

陆抗在接到长安的旨意后,立刻与马岱协调,开始在朝鲜半岛最南端寻找天然良港,最终选定了一处避风条件极佳、水深充足的港湾(约在今釜山一带),命名为“镇海港”,开始大规模兴建水寨、码头、仓库。同时,他派出更多哨船,开始系统性地测绘对马海峡乃至九州岛北部沿岸的水文地理。

一场规模空前、旨在彻底解决东部海疆隐患、将帝国影响力拓展至海外群岛的远征,已经拉开了序幕。

肇元三年的这个夏天,大汉的刀锋,在经过短暂的磨砺和调整后,再次出鞘,这一次,它的目标,是那片日出之处的岛屿群。未央宫中的决策,将如同巨石入海,注定在东北亚的历史上,激起前所未有的巨大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