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急诊室内见生死(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针途》最新章节。

这一夜,林闻溪见识了多种急症处理:骨折复位、伤口缝合、中毒洗胃、过敏休克抢救...西医的方法直接快速,但往往治标不治本;中医的方法起效较慢,但更注重整体调节。

凌晨三点,最令人揪心的病例来了。一位产妇因产后大出血被送来,面色苍白如纸,已经处于休克状态。

“血型匹配!立即输血!” “血压太低了!升压药!” 医生护士全力抢救,但出血仍在继续。

一位老护士突然说:“这像是中医说的‘血崩’啊!我奶奶说过,这种情况可以用独参汤固脱止血!”

主治医生皱眉:“都什么时候了,还讲中医!” 麦克莱恩却问:“有什么依据?”

老护士说:“老家有类似病例,西医止血无效,服独参汤后血止住了。说是‘大补元气,固脱止血’。”

情况危急,常规方法已经无效。主治医生终于点头:“试试吧!但必须配合输血和支持治疗!”

林闻溪立即电话联系医学堂中药房,紧急煎制独参汤。汤药送来后,通过鼻饲管给患者喂服。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服药后半小时,出血逐渐减少;一小时后,血压开始回升;到天亮时,患者竟然度过了危险期!

主治医生看着稳定下来的生命体征,喃喃自语:“这...这怎么解释?” 麦克莱恩深思道:“也许人参中的某些成分能促进凝血或加强血管收缩?这值得深入研究。”

晨曦微露时,急诊室终于暂时平静下来。疲惫不堪的医护人员轮流休息。林闻溪坐在走廊长椅上,思绪万千。

这一夜,他见识了现代医学处理急症的速度与效率,也目睹了其局限与无奈。同时,他也看到了中医在急症中的独特价值——不是替代西医,而是互补不足。

周振邦瘫坐在他旁边:“闻溪,我一夜之间好像过了十年...” 孙明远声音沙哑:“那个大出血的产妇...我真以为救不活了...” 李文瀚推推眼镜:“《备急千金要方》中早有急诊记载,古人应对急症亦有丰富经验。”

秦若虚默默递来笔记本,上面画着中西医急诊流程对比图,以及可能的结合点。

林闻溪望着窗外渐亮的天空,忽然说:“你们发现没有?昨晚最成功的病例,都是中西医合作的结果。”

众人沉思。确实,那个哮喘患者用西药缓解后,需要中药调理防止复发;那个惊厥患儿用针刺止痉后,需要中药清热祛邪;那个产后大出血的产妇,更是中西医结合才救回的。

梁启远难得地没有反驳,而是轻声说:“我父亲总说西医万能...但昨晚那个肝硬化出血的患者,我们用尽所有方法也没能救活...”

顾静昭也叹道:“我家世代中医,但若那心梗患者只用中医,恐怕也凶多吉少。”

不同的医学体系,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这一夜的生死经历,让这些年轻医学生超越了派别之争,看到了更本质的东西——医学的目的是救人,而不是证明某种理论正确。

晨光中,麦克莱恩和陆九芝一起来到急诊室。两位老师看着疲惫但眼中闪着新光芒的学生们,相视一笑。

陆老说:“经历一夜生死,有何感悟?” 林闻溪代表大家回答:“学生明白了,中西医如左右手,各有所能,合则双美,离则两伤。”

麦克莱恩点头:“记住这一刻的感受。将来无论你们成为中医还是西医,都不要忘记:医学的对面是生命,生命的价值超越所有理论之争。”

朝阳完全升起,急诊室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但这些年轻医学生的内心,已经发生了微妙而深刻的变化。

急诊室内见生死,见的不仅是患者的生死,也是旧观念的死亡和新观念的新生。在这一夜之间,他们真正理解了何为医者仁心,何为博采众长。

林闻溪走出医院,沐浴在晨光中。他知道,自己的医学之路因为这一夜而彻底改变。从此,他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中医学徒,也不是西医的盲目崇拜者,而是一个真正以生命为中心的医者。

前路漫长,但他已经找到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