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长安惊变 陛下夺权(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越三国之扶持汉献帝一统天下》最新章节。
曹操感到前所未有的掣肘。他发现,他亲手扶起来的皇帝,正在成为他最大的政治对手。
而我,则利用这个时间差,为刘协完成了最重要的一步——建立“虎卫军”。我用系统奖励,召唤出的侠岚人物也在其中。
这支军队,名义上是皇帝的亲卫军,但兵源却是我精心挑选的。他们不是曹操的嫡系,而是从各地收拢的忠勇之士,以及那些在战乱中家破人亡,对乱臣贼子怀有深仇大恨的青壮。他们的军饷,由刘协用内帑和“帝党”官员的捐俸支付,不经过曹操的司农府。
郭嘉为这支军队制定了最严格的训练方法,而我,则将后世的队列训练、纪律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当然是古代版的“忠君爱国”)融入其中。
虎卫军的将领,只听命于皇帝一人。
当曹操平定北方,准备南下一统天下时,刘协召见了我。
“姜小伍,赤壁之战,就要来了。”他的眼神平静如水。
“是,陛下。这是我们的机会。”我回答道,“曹操败,则天下三分,我们将有足够的时间积蓄力量。曹操胜,则他再无制约,必将取汉而代之。”
“朕明白了。”
赤壁之战的走向,因为我的存在,发生了一些微小的偏转。我让郭嘉(在我的系统医术“调理”下,他并未早逝)提醒曹操,东南风起,需防火攻。但周瑜和诸葛亮的计策实在太妙,加上瘟疫流行,曹操依然大败。
但我的目的达到了。曹操元气大伤,短期内无力南下。更重要的是,他在战败后,将怒火发泄在了那些主张南进的官员身上,并借机清除了朝中不少异己,导致他与士族阶层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而刘协,则在此期间,展现出了仁君的风范。他开仓济民,安抚流亡,赢得了天下的人心。虎卫军,也扩充到了三万人,成为了一支不可小觑的精锐。
真正的摊牌,发生在公元213年。
曹操平定西凉,威加海内,终于按捺不住,进爵魏公,加九锡。朝堂之上,无人敢反对。
除了荀彧。
荀彧以死相谏,最终在绝望中自尽。我让荀彧假死脱身。他的死,像一颗炸雷,震醒了所有还对曹操抱有幻想的人。
也点燃了刘协心中的怒火。
“够了!”在嘉德殿,刘协将曹操的奏章狠狠摔在地上,“他曹孟德,真的以为这天下是他曹家的了吗!”
我跪在他面前,平静地说:“陛下,时机到了。”
那一夜,许都城内,兵马暗动。
当曹操的亲信将领率领士兵,准备“请”皇帝同意他进爵魏王时,他们面对的,是早已列阵完毕,铠甲鲜明的虎卫军。
刘协身着龙袍,手持天子剑,站在虎卫军之前。他的身后,是郭嘉等一众“帝党”核心。
“朕,乃大汉天子!”他的声音传遍了整个宫城,“曹孟德功高震主,不臣之心,昭然若揭!今日,朕要的不是他进爵为王,而是他要交出所有兵权,还政于君!”
“若有不从者,以叛国论处!”
与此同时,我早已策反的曹营将领,在城外控制了曹操的兵马。而那些被曹操打压的士族,也纷纷表态,支持皇帝。
远在前线的曹操,收到了许都的消息,他气得吐血,却无可奈何。他没想到,那只他一直以为关在笼子里的鸟,不知何时,已经长出了利爪,甚至反客为主,将他一军。
他可以和天下诸侯为敌,但他不能以“叛臣”的名义,和整个大汉朝堂为敌。他的根基,还在“汉臣”这个名分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经过长达数月的对峙和谈判,曹操最终做出了妥协。他交出了大部分兵权,保留了魏王的封号,退回了他的封地邺城。
这是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曹操保住了性命和富贵,而刘协,则第一次真正将权力,握在了自己手中。
那一天,刘协在许都的祭天台上,祭拜天地。他不再是那个需要躲在别人身后的少年,而是一位真正的君王。他看着台下跪拜的文武百官,看着那面迎风招展的“汉”字大旗,泪水终于忍不住流了下来。
他转过头,看着站在他身侧的我。
“姜小伍,我们做到了。”
我微笑着,躬身行礼:“不,陛下。是您,做到了。您是这汉室的中兴之主。”
接下来的十年,是励精图治的十年。刘协在我和郭嘉等人的辅佐下,推行新政,改革吏治,发展民生,削弱藩镇。虎卫军成了国家的常备军,东宫学舍的弟子遍布朝野。
南方的孙权,西边的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也占据了一席之地),面对一个重新强大起来的中央朝廷,也不得不俯首称臣。
公元220年,曹操病逝于邺城。其子曹丕试图继位,被刘协以“藩王不得世袭兵权”为由驳回。曹丕起兵反抗,被虎卫军与各路勤王之师联手剿灭。
公元221年,刘协迁都洛阳。这座历经战火的古都,重新焕发了生机。
公元225年,刘协南巡,至长江,孙权出城十里,跪迎圣驾。刘备亦从成都赶来,君臣相见于洛阳,共话天下大势。
公元230年,刘协颁布《大汉新律》,整合了前朝法令,开启了中华法系的新篇章。
我站在洛阳的宫城之上,看着下方繁华的街道,川流不息的人群,恍如隔世。我来这个世界已经四十多年,从一个青年,变成了一个两鬓斑白的中年人。
刘协也已年近不惑,他是一位成熟、睿智、备受爱戴的君主。他治理下的这个王朝,虽然没有了开国时的赫赫武功,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史称“建安中兴”。
“先生,又在看风景了?”刘协走到我身边,如今的他,眼神沉稳,气度雍容。
“回陛下,臣是在看江山。”我笑道。
“这江山,是先生的江山。”刘协由衷地说,“没有先生,就没有朕,更没有这个大汉。”
“陛下言重了。”我摇摇头,“臣只是一个历史的修补匠。真正让这江山重归一统的,是陛下的仁德与坚韧。臣,只是为陛下点亮了前行的道路。”
刘协沉默了片刻,忽然问道:“先生,你到底来自哪里?”
我心中一颤,这个问题,他问了三十年。我一直笑而不答。
但今天,我决定告诉他。
“陛下,臣来自一个很远的地方,一个……在一千八百年后的未来。”
刘协的身体微微一震,他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惊讶,仿佛这个答案,他早已猜到。
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望着远方的夕阳,轻声说:“原来如此……怪不得,先生总能看到朕看不到的东西。那么,在先生的时代,后世会如何评说朕?”
我看着他那双充满期待的眼睛,想起了史书上那个悲情的“山阳公”,想起了那个被遗忘的末代帝王。
我微笑着,用尽全身的力气,给出了一个全新的答案:
“史书会记载,陛下讳协,字伯和。乃汉灵帝之子,汉少帝之弟。天资聪颖,仁德爱民。于乱世之中,卧薪尝胆,重用贤臣,削平藩镇,开创‘建安中兴’之盛世。乃大汉四百年江山,最后一位,也是最伟大的一位守成之君。”
刘协的眼中,泛起了泪光。他不是为虚名而喜,而是为自己终于摆脱了那个被预设的悲剧命运,为自己真正主宰了人生,而感到释然。
夕阳的余晖洒在我们身上,将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我知道,我的使命,已经完成了。而我决定整活。还为自己谋一下福利了。也是弄明白系统的原理。
汉室的余晖,在我的手中,终究没有熄灭,而是化作了照亮一个新时代的万丈光芒。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