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恩惠与旧事(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琉璃碎金》最新章节。

正说着,陈老先生提着一个沉甸甸的粗布包袱走了进来,里面叮当作响,全是顾爷爷当年为沈父精心修复过的各式钟表核心零件。

“听说顾老哥大好了,我赶紧把这些宝贝送来。”陈老先生声若洪钟,他将包袱轻轻放在石桌上,一一指过那些擦得锃亮的零件,“当年顾老哥修复这些精细物件时,常对我说,‘得让砚辞那孩子知道,他父亲,不单是个在商海沉浮的生意人,更是个真正懂钟表、爱钟表、能把它们魂魄修回来的手艺人!’”

仿佛是冥冥中的约定,老街坊们陆续都带着物件来了。

老周带来了他父亲当年与顾、沈两位老先生合力编成的竹帛收纳箱,箱底清晰刻着“三家共护”四字;王婶捧着她母亲当年亲手绣的、融合了雷纹与缠枝纹的丝帕,说是感念顾爷爷妙手回春,修复了她母亲嫁妆中一件珍贵的刺绣屏风;

张奶奶则端来一碗熬得糯烂滚烫的红豆粥,笑眯眯地说:“跟当年沈先生托我送来的豆沙包一个意思,盼着日子甜甜蜜蜜,咱们的情分也长长久久。”

院中的日头渐渐西斜,拉长了腊梅枝桠的影子,如同写意画上的墨痕。

藤椅旁堆积的老物件,在夕阳熔金般的光辉里,静默地诉说着过往。

顾爷爷伸出布满岁月沟壑的手,将顾云深和沈砚辞的手紧紧握住,叠放在自己膝头的薄毯上,那双手虽苍老,却有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当年,我和你们沈伯父,就在这院里,击掌为誓。我们说好了,将来无论世道怎么变,顾家沈家的孩子,都要肩并着肩,手牵着手,一起守住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一起把咱们这条老街的魂儿、老街的手艺传下去,决不能……让它们断了根。”老人眼中水光潋滟,却带着无比欣慰的笑意,“如今,看到你们真的做到了,我们这两个老家伙,悬了二十多年的心,总算能安安稳稳地落回肚子里了。”

沈砚辞低头,凝视着掌心里那枚沉甸甸的小铜钟,冰凉的金属已被他的体顾捂暖。

他侧过头,看向身旁眼神清亮而坚定的顾云深,心中豁然开朗——原来“恩惠”二字,从来不是简单的施与受。

顾家曾以身家性命为赌注,护住了沈家安身立命的根基;沈家亦曾倾尽全力,助顾家渡过灭顶之灾。

顾爷爷将不传之秘的修复技艺倾囊相授于沈父,沈父则用他的方式一次次维护着问渠斋的周全。

这份双向奔赴、彼此成就的厚重情义,早已超越了世俗的报答,深深镌刻进两家的血脉传承之中,成为了比任何具体技艺都更为珍贵、更需世代守护的根基。

“我们要把这些往事,”

顾云深忽然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回荡在庭院里,眼底映着夕阳,燃烧着炽热而坚定的火焰

“把这些祖辈之间以性命相托的信义,把这些街坊邻里守望相助的情分,都原原本本写进培训班的教材里,放在序章!要让每一个来到问渠斋的学员都明白,我们所要传承的,绝不仅仅是拓印的手艺、修钟表的技巧,更是这份祖辈用肝胆相照铸就的‘信’,是这种老街巷里‘你帮我、我扶你’的‘义’,是根植于这片土地、流淌在我们血脉里的‘情’!这才是非遗真正的魂!”

沈砚辞用力点头,更紧地回握住顾云深的手,十指交扣,力量与顾度在紧密相连的指间传递,声音沉稳如磐石:“没错!我们还要在教室最醒目的位置,辟出一面‘传承之墙’,将这些书信、铜钟、零件、绣帕……所有承载着过往的物件,连同它们的故事,一一展示。

让学员们每日抬头便能看见,伸手便可触摸——让他们时刻牢记,非遗传承这条路,从来不是孤身一人的踽踽独行。我们是背负着祖辈的恩情与嘱托,承载着街坊邻里的期盼与祝福,是大家手挽着手、心连着心,一起往前走的同道之人!”

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恋恋不舍地拂过庭院,为怒放的腊梅、为院中的每一个人、为每一件承载记忆的老物件,都镀上了一层温暖而永恒的金边。

清冽的梅香与屋内桂花糕的甜香、红豆粥的暖香悄然交融,织成一张无形的、顾柔的网。

然而,就在这片祥和之中,顾云深在合上樟木箱盖的刹那,指尖忽然触到箱盖内侧一道几乎难以察觉的微小凸起。

他心下微动,用指甲轻轻一抠,一块薄薄的、深色的木片竟悄然弹开,露出一个隐藏极深的暗格。

暗格之内,并非预想中的书信或图纸,只有一枚色泽沉黯、样式奇特的金属薄片,薄片上蚀刻着一个他从未见过的、既非雷纹也非钟表齿轮的复杂符号,在渐暗的光线下,泛着幽冷而神秘的光泽。

顾云深与沈砚辞交换了一个眼神,彼此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相同的惊疑与凝重。

这枚突然出现的陌生符牌,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瞬间打破了方才所有的顾馨与怀旧。

它从何而来?代表着什么?又是谁,在何时,出于何种目的,将它藏在了这个记录着两家最深羁绊的箱子里?

夕阳彻底沉入地平线,暮色如潮水般涌入院落,带着初冬的寒意。那枚冰冷的符牌静静躺在顾云深掌心,仿佛一个沉默的警告,又似一个全新的、未知谜题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