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雨打青布催新计,夜叩柴门遇故人(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青娘的商业智慧》最新章节。

入伏后的青石村,总被一场场急雨缠得没了脾气。青娘刚把最后一匹野艾青布晾上竹竿,豆大的雨珠就砸在了布面上,溅起的水渍晕出浅淡的绿痕,像极了春日里溪边初生的苔衣。她慌忙搬来木梯,踮着脚把布往屋檐下挪,粗布裙摆扫过墙角的艾草堆,带起一阵清苦的香气——这是她三天前刚从后山采来的新料,原本想着晾干了再染两匹布,给村西的王阿婆换些治咳嗽的草药,如今倒先被雨水打湿了大半。

“这鬼天气,真是要断人活路。”青娘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心里暗暗犯愁。自上次用野艾染布证了清白,村长赵老栓虽没再找她麻烦,却暗地里嘱咐了村里的药铺和粮店,少收她用布换来的东西。前几日她拿一匹青布去换糙米,李掌柜支支吾吾了半天,只给了往常一半的量,还低声劝她:“青娘啊,不是我不肯帮你,是赵村长说了,你那布‘邪性’,怕沾了晦气。”

这话听得青娘又气又无奈。她知道赵老栓还惦记着她的染布方子,只是上次当众验布时,货郎陈三柱带着邻村的几个绣娘来撑场,又有王阿婆拿着穿了三年都没褪色的青布作证,村长才没敢再提“沉塘”的事。可明的不行来暗的,如今她染布换物的路,是越来越难走了。

正愣神间,院门外忽然传来“咚咚”的敲门声,伴着一阵熟悉的吆喝:“青娘在家吗?我是陈三柱!”

青娘眼睛一亮,连忙跑去开门。雨幕中,陈三柱披着一件油布雨衣,肩上扛着个鼓鼓囊囊的布包袱,裤脚全湿透了,沾着泥点。他见了青娘,咧嘴一笑,把包袱往门里一递:“快接着,这是你托我在县城带的明矾,还有两斤细盐——你说染布要用来固色,我特意找杂货铺老板挑的好货。”

青娘接过包袱,触手冰凉,里面的明矾用油纸包得严严实实,一点没受潮。她心里一暖,连忙拉着陈三柱进屋:“快进来躲躲雨,我给你烧碗姜茶暖暖身子。”

灶房里,柴火噼啪作响,水壶冒着白气。陈三柱坐在小板凳上,看着青娘熟练地切姜、煮茶,目光落在墙角堆着的几匹青布上,忍不住赞叹:“你这野艾染的布,真是越看越稀罕。上次我把你那匹‘驱虫青’带到县城,布庄的周老板盯着看了半天,问我能不能多带些货,说城里的太太小姐们就喜欢这种特别的颜色。”

青娘手里的动作一顿,抬头看向陈三柱:“周老板真这么说?他愿意收我的布?”

“怎么不愿意?”陈三柱喝了口姜茶,咂咂嘴,“周老板说了,你这布不仅颜色特别,还能驱虫,夏天铺床最舒服。就是他担心量少,问你能不能每月固定给他送二十匹,价钱好商量——比在村里换粮划算多了。”

这话像一道光,照进了青娘连日来的愁绪里。她早就想过把布卖到县城,可一来没门路,二来担心村长从中作梗,一直没敢行动。如今有陈三柱牵线,又有周老板主动要货,这岂不是摆脱村里困境的好机会?

可转念一想,青娘又犯了难。她现在每次染布,都要自己去后山采艾草,一天顶多采够染两匹布的量,要是每月要送二十匹,原料根本不够。而且村里的艾草就那么多,采得多了,后山的草怕是要被采光,到时候连现有的染布生意都做不成。

“怎么,你有难处?”陈三柱看出了青娘的犹豫,放下茶碗问道。

青娘点点头,把原料不够的事说了。陈三柱摸了摸下巴,沉思了一会儿,忽然眼睛一亮:“我倒有个主意。前几天我去邻村送货,见他们村外的荒坡上长了大片的野艾,比咱们后山的还茂盛。那荒坡是无主的地,谁都能采。你要是愿意,咱们可以去那边采,要是采得多了,还能雇几个邻村的妇人帮忙,给她们些粮食或者碎布当工钱,这样原料不就有了?”

青娘心里一动。邻村离青石村有十里地,来回要走两个时辰,确实远了些,但只要能弄到原料,这点辛苦算什么。而且雇人帮忙,还能给邻村的妇人添些生计,她们肯定愿意。这样一来,不仅原料的问题解决了,还能多染些布,除了给周老板供货,剩下的还能在村里换些急需的东西。

“这主意好!”青娘高兴得差点打翻手里的姜茶,“只是雇人的话,工钱怎么算才合适?”

“这个简单。”陈三柱笑了笑,“邻村的妇人大多在家闲着,你给她们每天两斤糙米,或者半匹碎布,她们肯定乐意。咱们可以先去跟她们说清楚,采回来的艾草要挑干净,不能有杂草,要是采得好,还能多给些工钱。这样既保证了原料的质量,又能让她们愿意长期帮咱们采。”

青娘点点头,觉得陈三柱想得真周到。她又想起村里的情况,犹豫着说:“只是……赵村长那边,会不会又找事?要是知道我要往县城卖布,他怕是要阻拦。”

提到赵老栓,陈三柱的脸色沉了沉,随即又舒展开:“你放心,这次咱们走大路,绕开青石村的村口,直接去邻村采艾草,再从邻村去县城。赵老栓就算想找事,也抓不到把柄。而且周老板在县城有些名气,要是赵老栓敢去县城捣乱,周老板肯定不答应。”

听陈三柱这么一说,青娘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她看着灶火映照下陈三柱的脸,忽然想起上次自己被村长诬陷时,是他带着人来帮自己解围,这次又主动帮自己找销路、想办法,心里不由得生出一股感激之情。她低头搅了搅碗里的姜茶,轻声说:“陈大哥,这次真是多亏了你。要是以后生意好了,我一定不会忘了你的帮忙。”

陈三柱哈哈一笑,摆了摆手:“你跟我客气啥?我也是看你这姑娘实在,手艺又好,才愿意帮你。再说了,你往县城卖布,我还能赚些运费,咱们这是互相帮忙,双赢!”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商量好明天一早就去邻村找妇人帮忙采艾草,后天就把第一批染好的布送到县城给周老板。雨渐渐小了,陈三柱起身要走,青娘把家里仅有的半袋糙米和一匹碎布塞给他:“陈大哥,这是给你的,你帮我带东西又冒雨跑来,这点东西你一定要收下。”

陈三柱推辞了半天,见青娘态度坚决,只好收下,又叮嘱道:“明天早上我来接你,你早点休息,别太累了。”说完,便披着雨衣,消失在雨幕中。

青娘送陈三柱出门,看着他的背影走远,心里充满了希望。她回到灶房,看着墙角堆着的艾草,又看了看晾在屋檐下的青布,觉得那些被雨水打湿的布面,仿佛都泛着淡淡的光。她知道,明天会是新的开始,虽然前路可能还有困难,但只要有手艺在,有真心帮她的人在,她一定能走下去。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青娘就起了床。她把家里的糙米分装成十几个小布包,又准备了些碎布,然后背着竹筐,在院门口等陈三柱。不一会儿,陈三柱就推着一辆独轮车来了,车上放着两个大竹篓,是用来装艾草的。

“走吧,咱们先去邻村的李家庄,我认识那里的李婶,她为人实在,肯定能帮咱们找到人。”陈三柱说着,把青娘的竹筐放在车上,推着车往前走。

两人沿着田埂走,清晨的露水打湿了裤脚,凉丝丝的。路边的稻田里,稻穗已经开始泛黄,偶尔有几只白鹭飞过,留下一串清脆的叫声。青娘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格外舒畅,仿佛连日来的烦恼都被这清晨的美景驱散了。

走了大约一个时辰,终于到了李家庄。李家庄比青石村大些,村口有一棵老槐树,树下坐着几个纳鞋底的妇人。陈三柱走上前,笑着跟她们打招呼:“李婶,张嫂,早啊!”

一个穿着蓝布衫、头发花白的妇人抬起头,见是陈三柱,连忙笑着起身:“三柱啊,今天怎么有空来我们村?这位是……”她的目光落在青娘身上,带着几分好奇。

“这位是青石村的青娘,她手里有门染布的好手艺,现在需要采些艾草当原料,想雇几位嫂子帮忙,每天给两斤糙米,或者半匹碎布当工钱。”陈三柱说着,指了指青娘手里的布包,“你们看,这就是她染的布,颜色多好看,还能驱虫呢!”

妇人们一听,都围了过来,拿起青娘手里的碎布翻看。一个穿绿布裙的妇人摸了摸布面,惊讶地说:“这布摸起来真舒服,颜色也稀罕,比城里布庄卖的还好呢!”

“是啊是啊,每天两斤糙米,这工钱可不低呢!”另一个妇人笑着说,“我家里正好没什么事,我愿意去!”

“我也去!”“算我一个!”

不一会儿,就有八个妇人愿意帮忙。李婶笑着对青娘说:“青娘姑娘,你放心,我们一定把艾草采干净,不耽误你染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