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霜降收荞藏暖意,染坊初议启新程(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青娘的商业智慧》最新章节。
霜降这天的风,带着一股子钻心的凉。青娘裹紧了身上的粗布夹袄,踩着田埂往后山的荞麦坡走,鞋尖沾着的白霜被体温烘化,在布面上晕出浅淡的湿痕。坡上的荞麦早已熟透,褐红色的秸秆托着饱满的籽实,风一吹就发出“沙沙”的声响,像在跟她道早安。
“青娘,等等我!”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青娘回头,见陈三柱推着独轮车快步走来,车上放着两个竹编的大簸箕和一把镰刀,“我娘说今天霜降,荞麦得趁晴收,不然夜里下霜,籽实容易掉地里。”
青娘停下脚步,看着他额角的薄汗,从怀里掏出块帕子递过去:“你怎么跑这么急?慢些走,又不赶时间。”
陈三柱接过帕子,胡乱擦了擦脸,嘿嘿一笑:“这不是怕你一个人忙活不过来嘛。你看这荞麦长得多好,穗子比去年我在邻村见的还饱满,今年肯定能收不少。”
两人说着,已经走到坡顶。青娘蹲下身,握住一株荞麦秆,用镰刀轻轻一割,秸秆便应声而断。她把割下的荞麦捆成小束,摆放在坡上晾晒——娘以前教过她,刚割的荞麦带着潮气,得先晒半天,等籽实干爽了再脱粒,这样磨出的荞麦粉才不会结块。
陈三柱也跟着忙活起来,他力气大,割荞麦的速度比青娘快不少,不一会儿就割出了一片空地。阳光渐渐升高,白霜慢慢消散,空气中弥漫着荞麦的清香,混着泥土的腥气,格外让人安心。
“青娘,你说这荞麦粉磨出来,除了做饼,还能做些别的吗?”陈三柱一边捆荞麦,一边问道,“我上次去县城,见杂货铺有卖荞麦面做的饸饹,听说煮着吃很筋道,要不咱们也试试?”
青娘眼睛一亮:“好啊!等把荞麦收完,咱们磨些粉,做饸饹给王阿婆和村民们尝尝。对了,还能留些粉跟刘老板换些黄豆,他上次说黄豆快没了,正好跟他换些新的。”
两人说说笑笑,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坡上的荞麦已经割了大半,晒好的荞麦束堆成了小山。青娘从布包里拿出早上蒸的荞麦馒头和腌咸菜,递给陈三柱:“先吃点东西垫垫肚子,下午再接着干。”
陈三柱接过馒头,咬了一大口,含糊地说:“你做的馒头就是好吃,比我娘做的还香。对了,昨天我去镇上送货,见布庄的周老板了,他说最近城里的妇人都在打听你的黄布,问你能不能每月多送些,他还想把你的布卖到邻县去呢。”
青娘手里的动作顿了顿,心里有些犯嘀咕:“每月多送些倒没问题,可要是卖到邻县,运输就是个麻烦事。咱们现在就靠独轮车运布,邻县离咱们这儿有五十多里地,一来一回得两天,太耽误时间了。”
陈三柱点点头,咽下嘴里的馒头:“我也是这么跟周老板说的。他说要是你愿意,他可以帮你找个固定的车马行,每月定期运布,运费他出一半,还说要是你能开个染坊,招些人帮忙,以后就能染更多的布,不仅能卖到邻县,还能卖到府城去。”
“开染坊?”青娘心里一动。她以前也想过开染坊,可开染坊需要场地、工具,还需要雇人,要花不少银子,她之前赚的银子大多用来给村民换粮、修马路了,手里剩下的并不多。
陈三柱看出了她的犹豫,接着说:“周老板说,要是你资金不够,他可以先帮你垫一部分,等你赚了钱再还他。他还说,你现在有知府府的订单,又有这么多村民支持你,开染坊肯定能成。”
青娘低头看着手里的荞麦馒头,心里反复盘算着。开染坊确实是个好主意,不仅能扩大生意,还能让村里的妇人有活干,多些收入。可她也担心,要是染坊开起来,管理不好,或者生意不好,不仅自己会亏本,还会连累周老板和村民们。
“我再想想吧,”青娘轻声说,“开染坊不是小事,得跟村民们商量商量,看看他们愿不愿意来帮忙,还要找个合适的场地,不能太着急。”
陈三柱点点头:“好,你慢慢想,我不催你。不管你做什么决定,我都支持你。”
吃过午饭,两人又接着割荞麦。下午的阳光比早上暖和些,晒在身上暖洋洋的。青娘一边干活,一边想起村里的情况。村里有不少妇人,因为家里穷,只能靠给人缝补衣服过日子,赚不了多少银子。要是染坊开起来,雇她们来帮忙,每人每天给些银子或者粮食,她们肯定愿意来,这样不仅能解决染坊的人手问题,还能帮她们改善生活,真是一举两得。
想到这里,青娘心里的犹豫渐渐消散了。她抬头看向陈三柱,笑着说:“陈大哥,我想好了,咱们开染坊!等把荞麦收完,我就跟村民们商量,找个合适的场地,再跟周老板说说,看看他能不能帮咱们找车马行。”
陈三柱一听,高兴得差点把手里的镰刀扔了:“太好了!我就知道你会同意的!场地的事你不用愁,村里东头有个废弃的院子,以前是个油坊,后来油坊倒闭了,院子就一直空着。那院子又大又宽敞,还靠近河边,取水方便,用来当染坊正好。”
青娘眼睛一亮:“真的吗?那太好了!咱们明天就去看看那个院子,要是合适,就跟赵村长说说,把院子租下来。”
两人越说越高兴,干活的劲头也更足了。傍晚时分,坡上的荞麦终于全部割完,晒好的荞麦束装满了两个大簸箕。陈三柱推着独轮车,青娘跟在旁边,两人满载而归。
回到村里,路过王阿婆家门口时,青娘停下脚步。王阿婆正坐在院子里缝补衣服,见他们回来了,连忙起身:“青娘,三柱,你们回来了!今天收荞麦累坏了吧?快进来歇歇,我给你们煮了些红薯汤。”
两人走进院子,王阿婆端来两碗红薯汤,热气腾腾的,喝一口,又甜又暖。青娘把开染坊的事跟王阿婆说了,王阿婆高兴得合不拢嘴:“好啊!开染坊是好事,不仅你能多赚些钱,还能让村里的妇人有活干。你要是需要帮忙,阿婆虽然年纪大了,缝补衣服不行,但洗布、晾布还是能行的。”
青娘笑着说:“阿婆,您要是愿意来,我当然欢迎。不过您年纪大了,可不能累着,每天来帮我看看布的颜色就行,不用干重活。”
王阿婆点点头,又叮嘱道:“开染坊要花不少银子,你可得仔细盘算着,别太着急。赵村长那个人,你也知道,要是租院子,他肯定会趁机要高价,你可得跟他好好讲讲,别让他坑了。”
青娘点点头,谢过王阿婆的提醒。两人喝完红薯汤,又聊了一会儿,才各自回家。
第二天一早,青娘和陈三柱就去了村里东头的废弃油坊。院子很大,有一个宽敞的正房和两个偏房,正房里还留着以前榨油用的工具,虽然有些破旧,但打扫干净还能用。院子后面有一口井,井水清澈,用来染布正好。院子旁边就是小河,取水、洗布都很方便。
“这个院子真是太合适了!”青娘高兴地说,“咱们把这里打扫干净,正房用来染布,偏房用来放染料和布,院子里搭些竹竿用来晾布,正好够用。”
陈三柱点点头:“是啊,这个院子比我想象的还好。咱们现在就去找赵村长,跟他说租院子的事。”
两人来到赵村长家,赵村长正在院子里抽烟杆,见他们来了,脸色不太好看:“你们来干什么?是为了租东头的废弃油坊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