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这把刀,是该磨一磨,还是…该换一把了?(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最新章节。
马车在寂静的街道上行驶,车轮碾压青石板的声音在夜色中格外清晰。吴铭坐在车内,心神紧绷,所有的感官都提升到了极致。他试图通过声音和转弯的方向判断目的地,但马车似乎故意在绕行。
约莫一炷香后,马车终于缓缓停下。
车帘被侯太监掀开,外面并非宫墙殿宇,而是一处看似普通的宅院后门,黑漆漆的,没有任何标识。
“吴大人,请。”侯太监的声音依旧平淡无波。
吴铭下了车,跟着侯太监走进那扇不起眼的小门。门内是一条狭窄的甬道,仅容一人通过,墙壁上挂着昏黄的油灯,光线摇曳,气氛压抑。
穿过甬道,又经过几重有人无声把守的暗门,眼前豁然开朗,竟是一间陈设简单却戒备森严的密室。墙壁似乎格外厚重,隔绝了外界的一切声音。室内只有一张桌,两把椅,以及角落里的侯太监——他进来后便如同雕像般立在阴影里,仿佛不存在。
而桌旁,坐着一个人,正就着桌上一盏孤灯,翻阅着一份文书。
正是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
吴铭心中巨震,连忙上前跪拜:“臣吴铭,叩见陛下!”他万万没想到,皇帝竟然会在宫外如此隐秘的地方召见他!
“起来吧,坐。”朱元璋没有抬头,只是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压迫感,比在乾清宫时更甚。
吴铭依言起身,谨慎地在那张椅子上坐了半个屁股,腰杆挺得笔直,心中飞速思索着皇帝此举的深意。
朱元璋终于放下了手中的文书,抬起头,那双深邃的眼睛在昏暗的灯光下,锐利得仿佛能穿透人心。他没有寒暄,直接开门见山:
“蒋瓛见过你了?”
一句话,如同惊雷在吴铭耳边炸响!皇帝果然知道!蒋瓛的出现,甚至他们的会面,都在皇帝的掌控之中!
刹那间,吴铭背后冷汗涔涔。他没有任何犹豫的余地,立刻躬身道:“是。蒋公前日于鸡鸣寺,确与臣见过一面。”
“他跟你说了什么?又给了你什么?”朱元璋的语气听不出喜怒,仿佛在问一件寻常公务。
吴铭知道,此刻任何隐瞒和欺骗都是最愚蠢的选择。他将心一横,将蒋瓛所言大致复述了一遍,重点强调了毛骧可能罗织罪名、贪墨财物、以及暗中经营势力、甚至或有异心的部分,并将那铁盒的存在和盘托出,只隐去了具体证据内容,等待皇帝示下。
说完,他垂首屏息,等待皇帝的雷霆之怒或是更深的试探。
密室内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只有灯芯偶尔爆开的轻微噼啪声。
良久,朱元璋才发出一声意味不明的轻笑,笑声中却无丝毫暖意:“呵,蒋瓛这个滑头,倒是会找机会。自己躲清静,把这烫手的山芋扔给你。”
吴铭不敢接话。
朱元璋站起身,在狭小的密室内踱了两步,缓缓道:“毛骧做的事,有些,咱知道。有些,咱装作不知道。一把刀,用久了,总会沾上血锈,甚至会有自己的想法。”
他停下脚步,看向吴铭,目光如炬:“咱现在问你,你觉得,这把刀,是该磨一磨,还是…该换一把了?”
又是一个致命的问题!而且比在乾清宫时问得更加直接、更加赤裸!
吴铭感到喉咙发干。他知道,自己的回答,将直接决定毛骧的命运,甚至可能决定自己的命运。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斟酌着语句:“回陛下,刀之利钝,在于持刀之人。若刀锋虽锈,其铁犹坚,磨之或可再用。若其铁已腐,恐稍一用力,便崩裂伤手…然,是磨是换,唯持刀之人圣心独断,臣不敢妄言。”
他依旧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将问题巧妙地引回了皇帝自身,强调最终决定权在皇帝手中。
朱元璋盯着他看了半晌,忽然道:“若是让你去磨这把刀,你敢吗?”
吴铭心脏猛地一跳!皇帝果然是想借他之手!
他抬起头,迎向皇帝的目光,声音沉稳却坚定:“陛下有命,臣万死不辞!然,磨刀需有砧板,需有方法。毛指挥使树大根深,爪牙甚众,若无确凿铁证与万全之策,恐非但不能磨刀,反遭其噬。”
他在表态忠心的同时,也巧妙地提出了实际困难:需要证据和策略。
朱元璋似乎对他的回答还算满意,点了点头:“咱既然让你去,自然不会让你空手而去。蒋瓛给你的东西,你看过了?”
“臣…尚未敢细看。”吴铭如实回答。
“看看吧。”朱元璋淡淡道,“看看那里面,有没有能让你这把新锤子,砸下去能砸准地方的东西。”
吴铭心中了然,皇帝这是默许甚至鼓励他使用铁盒里的证据了。他立刻从怀中(他出于谨慎,已将铁盒随身携带)取出铁盒,当着皇帝的面打开,然后小心翼翼地翻阅起来。
朱元璋就站在一旁,默默地看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仿佛在看一件与己无关的东西。
当吴铭看到那些关于胡惟庸案内幕的记载时,他的手微微颤抖,下意识地抬头看了皇帝一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朱元璋的眼神冰冷如水:“怎么?觉得触目惊心?觉得咱是昏君,被小人蒙蔽?”
“臣不敢!”吴铭连忙低头。
“哼,盛世需用重典,乱世需用重刑。”朱元璋的声音不带一丝感情,“有些事,知道就好。这些东西,你自己烂在肚子里。”
“是!”吴铭冷汗淋漓,他知道,自己触碰到了帝国最核心、最黑暗的秘密。
很快,他看完了所有东西,心中已然有了计较。这些证据,虽然惊悚,但若想一举扳倒毛骧,似乎还差最关键的一环——直接证明他有“不臣之心”的铁证。蒋瓛提供的,多是旁证和毛骧的“黑历史”。
朱元璋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缓缓从袖中取出一份薄薄的、似乎刚刚写就的密旨,放在桌上。
“光有旧账还不够,得让他犯点新错。”朱元璋的声音低沉而冷酷,“这份旨意,你拿着。三日后,朕会下令,让毛骧暂离京师,赴江北核查军屯。你,就在他离京之后,动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