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佛郎机使团,到了(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最新章节。

圣意既定,水师扩建与南洋探察的步伐愈发加快。而就在福州船厂开始为新一批大洋舰备料,南洋探察分队继续深入搜集情报之际,一艘悬挂着奇异旗帜、船体明显异于中式帆船的佛郎机夹板船,在初冬的寒风中,缓缓驶入了广州市舶司指定的泊位。

佛郎机使团,到了。

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广州,乃至飞报入京。朝野上下,目光瞬间聚焦于此。这是大明立国以来,首次有明确国家背景、且船炮犀利的西番使团正式到访,其意义非同小可。

朱元璋对此极为重视,下令以藩国贡使之礼接待,但严令地方官员密切监视,不得使其滋事,亦不得泄露军国机密。接待与谈判的重任,自然而然落在了熟悉海贸、通晓番情(相对而言),且深得帝心的吴铭肩上。

吴铭并未急于赶往广州,他首先通过八百里加急,详细了解了使团的情况:正使名为阿尔瓦雷斯,自称受葡萄牙国王派遣,携国书与礼物,意在“通商修好”。使团成员约三十人,包括几名商人、一名自称“神父”的传教士,以及数名明显是军官和水手的人物。他们所乘船只“圣若昂号”虽不算特别巨大,但其侧舷分布的炮位以及船体的结构,都让见过草图的水师将领们暗自心惊。

腊月初,佛郎机使团主要成员在严密“护送”下抵达南京。 觐见仪式在奉天殿举行,庄重而戒备。阿尔瓦雷斯等人依礼参拜,献上了诸如天鹅绒、玻璃器、自鸣钟等礼物,其国书由通译官宣读,言辞虽显恭敬,但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其航海成就与火器技术的自豪,以及对扩大贸易、甚至“传播天主福音”的期望。

朝堂之上,百官反应各异。有对奇珍异宝啧啧称奇者,有对番人相貌服饰指指点点者,更有不少官员对那“传播福音”之说面露警惕与厌恶。

朱元璋高踞御座,神色平静地接受了国书与礼物,说了几句“远来辛苦,赐宴款待”的场面话,便将具体交涉事宜全权交给了吴铭与礼部。

真正的较量,在觐见之后的会谈中才正式开始。

在礼部衙门的议事厅内,吴铭作为主谈,与阿尔瓦雷斯及其副手展开了数轮交锋。阿尔瓦雷斯果然提出了更为具体,也更为苛刻的要求:希望大明开放更多港口供其船只停靠贸易;允许其传教士在指定城市建立教堂、自由传教;并希望获得一块类似满剌加附近的土地,作为其商站和补给点。

“贵使所言,与我大明律法祖制多有不合。”吴铭态度温和,语气却不容置疑,“我朝欢迎四方商旅,然皆需遵守市舶司则例,于指定口岸交易,依法纳税。至于传教、土地之事,绝无可能。”

阿尔瓦雷斯显然对如此直接的拒绝感到不满,他试图展示肌肉:“尊贵的太傅阁下,我葡萄牙王国船队纵横四海,火炮犀利,无所不摧。我们带着友谊而来,希望得到相应的尊重与便利。”

这话语中隐含的威胁,让在场的几位大明官员脸色顿变。

吴铭却微微一笑,端起茶杯轻啜一口,淡然道:“贵国船炮之利,本官略有耳闻。然,我大明立国数十载,扫荡群雄,廓清寰宇,靠的也是赫赫兵威。南海虽阔,亦在王化之下。贵使可知,我大明水师新式战舰,已然下水,其巨炮射程,未必逊于贵国。友谊,需建立在相互尊重与平等互利之上,而非坚船利炮之胁迫。”

他言语平和,却针锋相对,既点明已知悉对方底细,也展示了己方并非没有倚仗,更将话题拉回了“平等互利”的框架内。

阿尔瓦雷斯目光闪烁,意识到这位年轻的大明太傅并非易与之辈,态度稍敛。后续的谈判,开始围绕具体的贸易品类、税率、以及有限度的技术交流(吴铭提出可派工匠观摩学习其船舶修补技术,但被阿尔瓦雷斯以涉及机密婉拒)等实际问题展开,进程缓慢而艰难。

就在吴铭与佛郎机使团周旋之时,太保府内,因佛郎机人带来的新奇事物,也掀起了一阵小小的波澜。

吴铭将佛郎机进献的那座精巧的自鸣钟带回了府中研究。这座依靠齿轮和发条驱动的机械,立刻吸引了次子吴麟的全部注意。他几乎废寝忘食地趴在钟表前,透过玻璃表蒙,痴迷地看着里面那些咬合转动的微小齿轮,小手指跟着它们的轨迹在空中虚画。

“爹爹……它们……为什么会自己动?”吴麟仰起头,眼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好奇与求知欲。

吴铭心中一动,这正是引导他接触更深入机械原理的绝佳机会。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找来了一些大小不一的木质齿轮模型。

“麟儿看,”他动手将两个齿轮啮合在一起,转动其中一个,另一个也随之转动,“就像这样,一个带动一个,力量就传过去了。钟表里面,就是有很多很多这样的齿轮,靠着里面一根叫做‘发条’的东西积蓄力量,然后慢慢地、有规律地释放出来,指针就动了。”

他尽量用最浅显的语言解释着。

吴麟听得极其专注,伸出小手,小心翼翼地拨弄着那些木质齿轮,观察着它们如何相互作用,小脸上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他不再满足于看,开始尝试用吴铭给他准备的小木片和细轴,自己搭建简单的齿轮组,试图复制那种动力传递的效果。

徐妙锦看着小儿子那专注忘我的模样,对吴铭叹道:“这孩子,心思怕是真要长在这些机巧之物上了。”

吴铭却欣慰道:“能沉浸于一物,探究其理,是好事。此非机巧,乃格物之功。说不定未来,我大明战舰风帆转动、火炮瞄准,皆需此类学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