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完了,真成老朱了,大儿子噶了(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最新章节。

北海镇尚未完全从战火中恢复,但来自海上的威胁迫使新明必须做出强硬回应。镇国秦王吴铭的决定如同在紧绷的弓弦上又加了一分力,整个势力机器围绕着即将到来的海上出击高速运转起来。林风受命后,立刻返回新明港,以“扬威号”、“破浪号”为核心,集结了包括四艘经过修复和加强的次级战舰在内的主力舰队,水兵们虽然疲惫,但眼中都憋着一股被挑衅后的怒火和求战之心。

“风信营”的探子们被大量撒向南方的海域,他们伪装成渔民或商贩,利用小型快船,冒险接近琉球群岛附近,追踪那几艘尼德兰船只的动向。情报如同雪片般传回:对方共有三艘战舰,两艘较大的约三百吨,一艘较小的约一百五十吨,装备火炮数量不详,但观测到其水手操作娴熟,显然训练有素。它们似乎在琉球与日本之间的航道上游弋,时而拦截检查过往商船,时而在一些无人岛屿停靠,行为模式介于巡航、贸易和侦察之间。

吴铭坐镇北海镇,一边督促防务重建和军工生产,一边与林风保持着密切的信件往来,共同制定作战计划。基于敌我力量对比和战术目标,他们最终确定了一个“诱敌分割,集中优势,速战速决”的方案。新明舰队将利用对附近海域水文和岛礁分布的熟悉,设法将尼德兰舰队引入一处预设的、利于己方发挥火炮射程和精度优势的伏击海域。

就在林风舰队即将完成战前准备,择机出航之际,一个意外的访客再次打破了平静——朝鲜使者金成柱去而复返。这一次,他没有带太多随从,神情也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严肃。

“秦王阁下,”金成柱屏退左右,压低声音对吴铭说道,“在下刚刚收到国内传来的紧急消息,与贵方即将进行的行动有关。”

吴铭心中一动,面上不动声色:“金使者请讲。”

“我国在日本的商馆探知,那几艘尼德兰船只,并非孤立行动。它们与日本九州岛的某些强藩(如岛津氏)有所勾连,似乎在进行军火贸易,甚至可能达成了某种针对……针对新兴海上势力的秘密协议。”金成柱语速不快,但每个字都很有分量,“更重要的是,我国水师在济州岛以南海域,发现了另外一支尼德兰舰队的身影,规模更大,约有七八艘战舰,正向北移动。其目的地不明,但时间点上,很难说与琉球那几艘船没有关联。”

这个消息如同一盆冷水,让吴铭瞬间清醒。如果情报属实,那么林风舰队面对的将不是一个可以轻易吃掉的小目标,而可能是一个精心布置的陷阱!一旦林风舰队与那三艘船纠缠时,那支更大的舰队突然出现,后果不堪设想。

“贵国提供的消息,非常重要。”吴铭郑重地向金成柱表达了感谢,心中念头急转。朝鲜人此次主动提供如此关键的情报,其用意值得玩味。是真心示好?还是想借新明之手削弱尼德兰人,或者……只是想看看新明如何应对这场危机,以便他们调整自己的策略?

“王爷客气了。”金成柱微微躬身,“我家主公一直视新明为重要的合作伙伴,自然不希望贵方陷入险境。此外……”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我国还获悉,大明朝廷似乎也知晓了尼德兰人北上的消息,有御史正在鼓动‘借夷制叛’之策,虽未被采纳,但此风向,不可不察。”

大明想借尼德兰人的手来对付新明?吴铭眼中寒光一闪,这并非没有可能。对于南京的衮衮诸公而言,只要能除掉他这个“海外弃民”,借助谁的力量并不重要。

送走金成柱,吴铭立刻以最高密级,通过信鸽和快船,将这一紧急情报告知了即将出发的林风,并附上新的指令:取消原定伏击计划,舰队暂缓出击,转而采取更谨慎的监视和骚扰战术,务必查明那支更大尼德兰舰队的虚实和意图,绝不可贸然与敌主力决战。

同时,吴铭加强了对辽东方向的关注。那个神秘的、传递过消息的辽东商人渠道,被他再次启用,试图探听大明朝廷对“借夷制叛”态度的更多内幕。

局势的复杂程度再次升级。新明仿佛置身于一个多方势力博弈的棋盘上,每一步都需慎之又慎。

林风接到吴铭的新指令后,虽然有些意外,但深知其中利害。他立刻调整部署,将舰队化整为零,以单舰或双舰为单位,利用速度和灵活性,远远缀着那三艘尼德兰船,不断进行骚扰性的炮击和侦察,既不让对方安宁,也避免被其缠住。这种如同群狼撕咬的战术,虽然战果有限,却成功激怒了尼德兰人,也使得对方无法从容进行贸易或侦察。

几天后,林风的耐心和谨慎得到了回报。一艘执行骚扰任务的快船,在琉球以北约百里处,果然发现了那支规模更大的尼德兰舰队!足足有七艘战舰,其中两艘体型甚至超过了“扬威号”,正呈战斗队形向北偏西方向航行,其目标……似乎直指朝鲜海峡,或者说,是新明港与大陆之间的关键航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们想封锁我们!切断我们与朝鲜乃至日本的可能联系!”林风瞬间明白了对方的战略意图。这支主力舰队的目的,并非直接进攻设防坚固的新明港或北海镇,而是要扼住新明的海上咽喉,困死他们!

消息传回,吴铭倒吸一口凉气。尼德兰人这一手,比直接的进攻更为毒辣。一旦海上通道被切断,新明赖以生存的外来物资(尤其是硝石、硫磺、部分金属)将难以为继,与朝鲜刚刚建立的脆弱联系也可能中断,长期来看,无疑是致命的。

“不能让他们得逞!”吴铭在议事厅内斩钉截铁地说道,“必须打破他们的封锁!林风舰队不能退,必须像钉子一样钉在南方海域,袭扰牵制那支主力舰队!同时,我们要另辟蹊径!”

他看向老陈和徐妙锦:“陆上通道能否想办法?通过苍狼部的领地,或者更北方的部落,尝试与辽东甚至朝鲜建立陆路联系?哪怕运量小,成本高,也必须打通!”

老陈面露难色:“王爷,陆路艰险,且经过多方势力,风险极大,运量也确实有限……”

“再难也要试!”吴铭打断他,“这是生死存亡之事!另外,格物院必须再次加快对替代材料的研究,比如,能否找到本地的硝土来源?或者改进冶炼技术,提高本地铁矿的利用率?”

徐妙锦凝重地点点头:“妾身明白,已加派人手在周边岛屿和山区勘探。冶炼方面,也在尝试新的鼓风法和炉型,但需要时间。”

时间,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

就在新明上下为打破封锁而绞尽脑汁时,辽东方面通过秘密渠道送回了一个模棱两可,却意味深长的消息。消息称,朝廷中对“借夷制叛”确有议论,但并未形成决议,反而有边镇将领上书,提醒朝廷警惕西夷乘虚而入,祸乱海疆。传递消息的人最后隐晦地提到:“北地苦寒,然狐兔亦有存身之道,望善加把握。”

“狐兔存身之道……”吴铭反复咀嚼着这句话。这是在暗示他,可以利用北方复杂的地缘形势,或者说,利用大明边军与中枢之间的矛盾,来寻求一线生机吗?

仿佛是为了印证这个猜测,几天后,巴特尔派来的信使带来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消息:一支约百余人的大明辽东镇骑兵小队,以“巡边”为名,越过了传统的界限,出现在了苍狼部与一个新归附小部落的草场交界处,并与部落牧民发生了小规模冲突。冲突很快平息,但大明骑兵留下话,要求苍狼部“约束部众,不得南扰”,语气颇为强硬。

“巡边?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吴铭冷笑。这很可能是一次试探,或者是一种施加压力的手段。大明或许想通过这种方式,警告新明不要指望陆上的援助,同时也试探苍狼部的态度和实力。

吴铭立刻回信巴特尔,建议他采取强硬但克制的态度,派人与大明骑兵交涉,申明草场归属,同时展示武力,让对方知难而退,但又不要主动升级冲突。他需要苍狼部这个盟友保持稳定,而不是被卷入与大明的直接对抗中。

南有尼德兰舰队封锁,西有大明边军威慑,新明的处境愈发艰难。然而,压力之下,也催生出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格物院在徐妙锦的主持下,对缴获的尼德兰火绳枪和部分船用构件进行了拆解研究,虽然核心工艺一时难以完全掌握,但在一些细节上受到了启发,比如枪机的改进和船帆索具的优化。同时,对本地资源的勘探也传来好消息,在北海镇以北的一处山谷中,发现了储量可观的硝土矿苗!虽然开采和提纯需要时间,但这无疑是雪中送炭。

而林风舰队在南方持续的骚扰战术,虽然未能取得决定性战果,却也成功地拖慢了尼德兰主力舰队建立稳固封锁线的步伐,并且在一次夜间突袭中,利用熟悉水文和夜色的优势,以轻微代价击伤了一艘落单的尼德兰辅助船只,俘获了十几名水手,其中还包括一名低级军官。

通过对这名军官的审讯,新明得以更深入地了解尼德兰东印度公司在东方的组织架构、舰队分布以及科恩总督的性格特点——一个精明、冷酷且极其注重实际利益的商人兼军阀。

“科恩最看重的是利润。”吴铭在得到口供后,若有所思,“或许……我们不一定非要和他拼个你死我活。”

一个大胆的计划,开始在他心中酝酿。既然尼德兰人以贸易和利益为先,那么新明是否可以利用这一点,尝试与对方进行有限的接触甚至……谈判?用对方感兴趣的东西,比如……来自北方“金山”的(哪怕是虚构的)消息,或者某些独特的商品(如高品质的玻璃、瓷器),来换取暂时的和平,或者至少是打破封锁的机会?

这个想法风险极大,无异于与虎谋皮。但面对眼下几乎无解的局面,似乎也值得一试。

吴铭将他的想法与核心幕僚们进行了商讨,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有人认为这是投降主义,绝不可行;有人则认为可以作为一种缓兵之计,争取宝贵的发展时间。

最终,吴铭做出了决定:“我们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谈判上,但多条路尝试总没有错。林风继续在南方保持军事压力。同时,秘密派出使者,携带我的亲笔信和一份‘厚礼’(包括一些精美的玻璃器和一份暗示北方有贵金属矿藏的地图),设法接触尼德兰舰队的指挥官。信的内容要软硬兼施,既展示我们的力量和抵抗决心,也抛出合作的诱饵,试探他们的反应。”

他顿了顿,补充道:“此事需绝对保密,尤其不能让其被大明或朝鲜知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