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流言暗指蔽日奸(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最新章节。

日食过去的第三天,洛阳城仿佛一锅被慢火逐渐加热的油,表面平静,内里却翻滚着令人不安的躁动。

南宫,却非殿。

早朝的气氛比往日更加凝滞。御座上的少年天子依旧神色平静,但丹陛之下的百官,却明显分成了几块。以司徒桥玄、尚书卢植为首的清流官员,腰杆挺得笔直,目光时不时锐利地扫向宦党的方向,仿佛随时准备弹劾。而以往气焰嚣张的曹节、王甫等人,今日却显得有些沉默,眼神闪烁,似乎在谨慎地观察着风向。更多的大臣则低垂着头,努力减少自己的存在感,在这诡异的平静中嗅到了山雨欲来的气息。

刘宏指尖轻轻点着玉圭,目光看似随意地掠过曹节。这位中常侍今日特意穿了一身略显陈旧的朝服,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忧国忧民之色,若非刘宏早已通过张让知晓其昨日在私宅如何暴怒地砸碎了一地珍宝,几乎也要被他这表演骗过去。

“众卿可有本奏?”刘宏的声音打破沉寂,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仿佛真为日食天谴而忧心忡忡。

廷尉张歆率先出列,手持笏板,声音洪亮:“陛下!日食之异,亘古罕有,今太史令能精准预言,实乃上天垂象,警示陛下!臣闻街巷童谣传唱,‘日无光,龙困塘,云蔽目,狐鼠狂’!此必指朝中有奸佞蒙蔽圣听,以致天怒!请陛下彻查!”

“臣附议!”几位御史台的官员立刻跟进。

曹节眼皮猛地一跳,出列躬身,语气沉痛:“陛下!日食乃天道运行,岂可轻附人事?童谣俚语,多为无知小民穿凿附会,或为…”他话音一顿,目光阴冷地扫过桥玄等人,“或为别有用心者散布,欲乱朝纲,惑乱民心!请陛下明鉴,切莫轻信!”

“曹常侍此言差矣!”卢植踏前一步,声若金石,“《诗经》有云,‘惟迩言是听,惟迩言是争’。童谣虽微,或为天意之先声!岂不闻秦时‘阿房阿房’之谶?且太史令精准预言日食,岂非正是天意欲使陛下明察之证?若说别有用心,臣倒要问,是谁蒙蔽圣听,使天降此咎?!”

“你!”曹节气得脸色发白,手指微颤地指着卢植,“卢尚书,你这是在指桑骂槐!”

“够了。”刘宏轻轻开口,声音不高,却瞬间压下了殿内的剑拔弩张。他揉了揉眉心,显得十分困扰:“天象示警,朕心不安。童谣之事,空穴来风,未必无因。然亦不可偏听偏信。曹常侍。”

“老奴在。”曹节连忙躬身。

“你既言童谣或为谣言,那便由你,会同司隶校尉,详加查访,看是何人散布,目的何在。务必给朕,也给百官一个交代。”刘宏的语气平淡无波。

曹节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错愕与难堪。让他去查指向自己的童谣?陛下这是…他偷眼觑向御座,只见少年天子目光清澈,似乎全然信任,却又深不见底。

“老奴…领旨。”曹节咬牙,将这根硬骨头咽了下去。他心中警铃大作,陛下此举,看似公允,实则将他架在了火上!查不出,是他无能;若查出是自己手下人干的,更是打自己的脸;若真查出是清流所为…那恐怕陛下也不会让他轻易动那些人。

“退朝吧。”刘宏挥挥手,起身离去,留下满殿心思各异的臣子。

曹节站在原地,只觉得背后那些清流官员的目光如同芒刺。他阴沉着脸,快步走出却非殿,低声对紧跟而来的小黄门吩咐:“去!让蹇硕立刻来见我!还有,让咱们的人,都管好自己的舌头!”

……

与此同时,洛阳城西雍门附近的金市,正是人声鼎沸之时。

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流摩肩接踵。空气中混杂着牲畜的气味、烤饼的焦香、以及劣质脂粉的腻味。在一个卖黍粥的摊子旁,几个歇脚的力夫正唾沫横飞地议论着。

“听说了吗?前儿个日食,宫里早就知道啦!”一个黑瘦汉子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说。 “咋能不知道?太史令老爷算出来的!说是老天爷发怒啦!”另一个裹着破旧头巾的汉子接口,脸上带着敬畏与恐惧。 “发怒?为啥发怒?”旁边一个年轻些的后生好奇地问。 那黑瘦汉子左右瞅了瞅,声音更低了:“为啥?哼,俺听宫里当差的老乡说,是…是有人遮了皇上的眼啦!就像那乌云遮了日头一样!” “嘶——谁那么大胆?” “还能有谁?就那些没卵子的…”头巾汉子做了个阉割的手势,撇撇嘴,“听说贪得没边儿啦!修个宫苑,钱粮流水似的进去,都进了他们兜里!老天爷都看不过眼啦!” “怪不得!俺就说这两年税钱咋越来越重!” “嘘!小声点!不要命啦!”卖黍粥的老头儿赶紧制止他们,紧张地看了看四周,“那些‘戴貂’的(指宦官,其冠饰貂尾)耳朵灵着呢!”

类似的对话,在酒肆、茶馆、乃至闾巷墙根下,如同暗流般悄然涌动。恐惧与对权阉长久以来的不满,借着日食这股东风,迅速发酵、传播。

……

太学附近,更是暗流汹涌。

几名太学生聚在石经碑下,看似在讨论经义,实则情绪激动。 “桥公今日在朝堂之上,直斥奸佞!大快人心!”一个高瘦学生挥着拳头。 “可惜陛下虽英明,却仍被群小环绕!”另一个面容清癯的学生叹息,“‘日无光,龙困塘’,陛下便是那被困的真龙啊!” “我等既读圣贤书,岂能坐视?”一个年纪稍长的学生目光炯炯,“当效仿前朝党人,清议朝政,激扬名声,使正义彰于朝堂!” “对!我昨日已拟就一篇《日食论》,暗讽阉宦,正可传阅!” “慎言!”旁边一人谨慎提醒,“曹节定然派人紧盯太学,莫要授人以柄。” 那年纪稍长的学生冷笑:“怕什么?天象示警,民心惶惶,此刻正是舆论鼎沸之时。吾等所作,不过是顺应天意民心罢了。即便那些阉奴知晓,此刻他们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来太学抓人吗?”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把握,显然认为此刻已是反击的最佳时机。几人低声商议着如何将文章更快更广地传播出去。

……

北宫,一处偏僻的宫墙夹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