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流言蜚语惑京师(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最新章节。

讲武堂开学典礼的肃穆与激昂,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在洛阳特定的圈层内激起了层层涟漪。那一百名学员,尤其是那些被皇帝亲自诠释的“将者五德”所震撼的年轻面孔,带着一种混合着使命感与紧迫感的心情,投入了近乎严酷的学习与操练之中。他们仿佛是帝国肌体上新注入的、充满活力的血液,试图冲刷掉陈腐与颓废。

然而,任何革新,尤其是触及深层利益的革新,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明面上的朝堂之争可以被皇帝的权威暂时压下,但暗地里的抵抗,却如同隐藏在阴影中的毒藤,悄然蔓延。

就在皇甫嵩于北军大营以铁腕整肃军纪,卢植为筹措粮草焦头烂额,陈墨在西园为标准化生产呕心沥血之时,一股污浊的暗流,开始在洛阳的市井坊间悄然涌动。

起初,只是些零星的、窃窃私语般的议论。

“听说了吗?陛下非要打这一仗,是因为在宫里做了个噩梦,梦见北边有黑气冲犯紫微星呢!”

“嗨,哪是什么噩梦?我二舅姥爷在宫里当差,听说是因为陛下登基时得了北方胡人献的祥瑞,如今觉得压不住,心里发虚,非要打服了才安心。”

“打仗?说得轻巧!那得花多少钱粮?加税加到咱们小民头上,这日子还过不过了?”

这些议论,起初只是在酒肆茶馆的角落,由一些面目模糊的人“无意”中提起,很快便如同病毒般,在担惊受怕、对战争天然抱有疑虑的平民百姓中传播开来。恐惧与不满,是最易传染的情绪。

随后,流言开始升级,变得更加恶毒,更具煽动性。

“你们知道为啥今年开春黄河水那么浑浊吗?那是老天爷示警呐!天子不修德,妄动刀兵,这才引来了灾异!”

“可不是嘛!我听说啊,司天监的官员私下都说,星象显示,主君……咳咳,有些话不敢说啊,反正就是不吉利!”

“穷兵黩武,可是亡国之兆啊!前朝秦二世、汉武帝晚年……唉,这才安生几年?陛下年轻,可别被身边那些想立功的武人给蒙蔽了!”

流言如同无形的瘟疫,迅速扩散。它们被精心编织,巧妙地利用了百姓对战争的恐惧、对增加赋税的担忧,以及深植于汉代社会思想深处的“天人感应”学说。将北伐与“天谴”、“不德”、“亡国之兆”等骇人听闻的词汇联系起来,直指皇帝执政的合法性与道德基础。

更阴险的是,这些流言很少直接攻击皇帝本人,大多将矛头指向“怂恿陛下开战的好战武人”(影射皇甫嵩)、“借机敛财的酷吏”(影射卢植等负责筹款的官员),甚至隐约暗示皇帝是受了“小人”蒙蔽。这种看似“忠君爱国”的包装,使得流言更具迷惑性和传播力。

没过几天,洛阳城内的舆论氛围明显发生了变化。先前因雁门失守而产生的同仇敌忾之心,渐渐被一种疑虑、不安甚至抱怨的情绪所取代。集市上,粮价开始出现不正常的波动;一些太学生聚集的学社里,也出现了激烈的争论;就连朝中一些原本中立或暗自支持北伐的官员,态度也开始变得暧昧起来。

这股暗流,很快便通过刘宏自己建立的秘密渠道,以及卢植、皇甫嵩等人的奏报,汇集到了温室殿。

“……陛下,如今市井之间,流言蜚语甚嚣尘上,皆是指斥北伐乃不仁不义之举,妄动干戈必遭天谴。甚至……甚至有传言,影射陛下……”卢植站在御案前,面色凝重,话语中带着难以抑制的愤懑。他负责后勤,对民间物价和舆论的变化最为敏感。

“朕知道了。”刘宏打断了他,脸色平静得有些可怕。他放下手中一份来自京兆尹关于“平抑物价、安抚民心”的奏疏,目光投向殿外灰蒙蒙的天空。

他并不意外。从他决定力排众议推动北伐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会面临反扑。只是没想到,对方的动作这么快,手段这么下作,直接瞄准了民心这个最薄弱,也最重要的环节。

“查清楚源头了吗?”刘宏的声音听不出喜怒。

卢植摇了摇头,脸上露出惭愧之色:“老臣暗中查访,这些流言传播极快,源头隐蔽,多是通过市井无赖、游方术士乃至一些落魄书生之口散出,背后似有组织,但线索几经转手,难以追溯到真正的幕后主使。不过……”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老臣怀疑,与前番武库之事,乃至……已故中常侍曹节的残余势力,脱不了干系。只有他们,才如此熟悉宫中事务,并能利用旧有的关系网络,在民间兴风作浪。”

“曹节……余党。”刘宏轻轻咀嚼着这两个字,眼中寒光一闪。美稷血书的危机迫使他加快了军事准备,没想到这些阴魂不散的家伙,也趁机在背后捅来了软刀子。

“陛下,是否要京兆尹、司隶校尉加大查缉力度?抓捕几个散布流言的首要分子,以儆效尤?”卢植建议道,在他看来,对于此等惑乱民心、诽谤君上之举,必须施以严刑峻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