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盐铁专营补军用(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最新章节。
教导旅如同五百柄淬火的利剑,携带着皇帝的意志与生杀大权,直奔北军大营而去,预示着一场内部的雷霆风暴即将掀起。然而,风暴需要燃料,利剑需要铸材,支撑整个北伐庞然巨物运转的,是每日如同流水般消耗的钱粮。债券之策虽已布下,但远水解不了近渴,且成效尚在未定之天。刘宏面前那本标注着巨大赤字的国库账册,依旧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逼迫他必须在短期内找到稳定而庞大的财源。
这一日,温室殿内的气氛比往日更加凝重。刘宏、卢植,以及面色依旧有些复杂的大司农周忠,再次聚在一起。案几上摊开的,除了国库账册,还有各地呈报上来的、关于流言影响下粮价波动的奏疏。
“陛下,”周忠的声音带着疲惫与无奈,“债券章程已在拟定,然民间观望者众,首批能募集多少,尚难预料。且即便募集成功,资金到位亦需时日。而北伐各项开支,已是刻不容缓……皇甫将军整军之赏银,陈墨匠作监采购原料之款项,乃至维持北军日常之粮秣……皆需即刻拨付。库藏……库藏实在难以为继了。”
他几乎是在陈述一个绝望的事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钱,一切都是空谈。
卢植眉头紧锁,他负责统筹后勤,压力巨大。他沉吟许久,终于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然,向刘宏躬身道:“陛下,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老臣思虑再三,眼下若要快速筹集巨额军资,或有一策,只是……此策恐将触动甚广,引来非议。”
“讲。”刘宏目光锐利,他知道卢植接下来要说的,必然是能解燃眉之急,但后患不小的猛药。
“盐铁之利!”卢植缓缓吐出四个字。
周忠闻言,脸色骤变,几乎要立刻出声反对。
卢植不待他开口,继续快速说道:“自武帝以来,盐铁官营,便为国库重要财源。虽至本朝,管制渐松,民间私煮、私铸渐多,然其利依旧丰厚!陛下,盐乃民生日用所必需,铁乃军国利器之根本!若能暂时强化盐铁专营,收回部分由豪强富商把持之利,由国家统一产销,则可在短时间内,获得一笔稳定而巨大的收入,足以支撑北伐初期之耗!”
“不可!万万不可!”周忠再也忍不住,急声反对,“卢尚书!此策乃是与民争利之下下策!盐铁之利,关乎民生,若骤然收紧,必然导致盐价、铁器价格上涨,苦的还是百姓!此其一也!其二,各地煮盐、冶铁之业,多由地方豪强经营,其势力盘根错节,与朝中诸多官员亦有牵连。若强行收回,必遭其激烈反抗,轻则阳奉阴违,重则恐生民变,动摇地方稳定!届时,外患未除,内乱又起,如何得了?!”
周忠的反对,句句在理,直指此举的核心矛盾——国家利益与豪强利益的激烈冲突。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是权力和统治根基的博弈。
刘宏沉默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案几。他深知盐铁专营的利弊。在中央强盛时,这是充盈国库的利器;但在中央权威下降时,强行推行,确实可能激化矛盾。历史上,王莽改制就曾在这方面遭遇惨败。
然而,他还有别的选择吗?加税?债券?都太慢,或者不确定性太高。北疆的烽火和美稷的危机,不会给他慢慢筹措的时间。
“卢爱卿,”刘宏看向卢植,“若行此策,依你估算,短期内,可增收多少?”
卢植显然早有腹案,立刻答道:“若雷厉风行,严格管控主要产盐区(如河东、渤海、会稽等地)及大型铁矿,打击大规模私贩,三个月内,至少可增收钱帛逾五万万!若能持续半年,则十万万亦非不可能!此乃解燃眉之急最速之策!”
五万万!十万万!这两个数字,让周忠都倒吸了一口凉气。这确实是一笔足以让北伐机器重新轰然启动的巨款。
“代价呢?”刘宏追问,目光如炬。
卢植神色凝重:“正如周大人所言,盐铁价涨,民怨或有;豪强反弹,势所必然。尤其冀州、徐州、益州等地,豪强势力根深蒂固,恐难驯服。且……朝堂之上,亦必有人为其张目,攻讦陛下与朝廷。”
刘宏缓缓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沉沉的天空。他的内心在进行着激烈的权衡。一边是北疆危局、北伐大业,一边是内部潜在的动荡和士族豪强的反弹。
“陛下!”周忠再次恳切劝谏,“还请三思啊!此策虽能得一时之利,然遗祸深远!昔日桑弘羊之策,虽富国强国,然亦招致诸多非议。且如今朝廷威望,不比武帝之时,强行推行,恐适得其反!”
“周爱卿,”刘宏没有回头,声音低沉而清晰,“你可知道,此刻在北疆,鲜卑的铁蹄之下,每日有多少村落化为焦土?有多少百姓流离失所?美稷城中,段煨或许正在浴血苦守,等待着朕的援军?皇甫嵩正在整训的军队,若因无饷无粮而溃散,届时,鲜卑铁骑长驱直入,荼毒的可就不仅仅是北疆了!你所说的民怨、豪强反弹,与国破家亡、社稷倾覆相比,孰轻孰重?!”
他的声音并不高昂,却带着一种千钧重压,让周忠哑口无言。
刘宏转过身,目光已经变得无比坚定,那是一种摒弃了所有犹豫,唯有目标导向的决绝。
“朕意已决!”他一字一顿地说道,“采纳卢爱卿之议,即日起,强化盐铁官营,以补军用!”
“陛下!”周忠还想再劝。
“周爱卿!”刘宏打断了他,语气不容置疑,“朕知道代价!但有些代价,必须支付!此事,朕不要求你赞同,但需要你执行!你是大司农,掌管国家财政,此策之具体推行,离不开你的职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