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搜神记?卷七(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儒林外史大白话》最新章节。
起初,在汉朝元帝、成帝时期,有有远见的人预言:“魏朝时期会有‘和’的迹象,西方三千多里处会出现裂开的石头,上面有五马的图案,还刻着‘大讨曹’的文字。”等到曹魏刚兴起时,张掖郡的柳谷真出现了裂开的石头:建安年间开始显现,黄初年间图案成形,太和年间文字完备。石头周长七寻(一寻约八尺),中间高约一仞(一仞约七至八尺),青色石质上有白色纹路,龙马、麟鹿、凤凰、仙人的图像都清晰可见。这是魏、晋两代更替的征兆。到了西晋泰始三年,张掖太守焦胜上奏说:拿留存郡里的旧地图对照现在石头上的文字,发现文字数量有差异,于是详细绘制图样呈上。查看石头上的图案,有五马的形象:其中一个马形上,有人戴着平顶头巾、握着戟;另一个马形没完全成形,旁边的文字有“金”“中”“大司马”“王”“大吉”“正”“开寿”;还有一组文字排成行,写着“金当取之”。
西晋武帝泰始初年,人们穿衣服时,上身简洁、下身宽大,穿衣的人都要勒紧腰。这是君主权势衰弱、臣子放纵专权的征兆。到了元康末年,妇人穿两裆(类似背心的服饰),还把它套在交领衣服外面,这是内宫势力向外扩张的迹象。当时做马车的人,只看重车子轻便小巧,还频繁改变车身样式,都用白色竹篾做镶边,这大概是古代丧车的遗留样式,是西晋灾祸的征兆。
胡床(折叠椅)、貊盘(少数民族用的盘子)是北方翟族的器物,羌煮(羌族人的煮食方式)、貊炙(貊族人的烤肉方式)是翟族的食物。从泰始年间开始,中原地区盛行这些东西。富贵人家一定会收藏这些器物,宴请宾客时,必定先上羌煮、貊炙。这是少数民族侵犯中原的先兆。
太康四年,会稽郡的蟛蚑(类似小螃蟹的甲壳类动物)和螃蟹都变成了老鼠,数量多到遍布田野。这些老鼠大量啃食稻谷,造成灾害。刚变成老鼠时,有毛和肉却没有骨头,只能在田埂间活动,几天后都变成了母鼠。
太康五年正月,两条龙出现在武库的井里。武库是存放帝王兵器、珍宝的地方,房屋幽深严密,不是龙该待的地方。之后七年,藩王互相残杀;二十八年,果然有两个胡人(指匈奴人刘渊、刘聪)僭越称帝,他们的名字里都有“龙”字。
太康六年,南阳郡捕获了一只两只脚的老虎。老虎属阴却生活在阳间,是五行中“金”对应的兽类;南阳的“阳”属火,金的精气进入火的区域,失去了原本的形态,这是王室混乱的妖兆。太康七年十一月景辰日,四角兽出现在河间郡。上天像是在警示:“角是战争的象征,四代表四方,将会有战乱从四方兴起。”后来河间王果然联合四方兵力,引发了战乱。
太康九年,幽州边塞以北出现死牛头说话的怪事。当时武帝常生病,很担心身后事,却没把皇位传给最合适的人,这是思想昏乱的征兆。
太康年间,有两条鲤鱼出现在武库的屋顶上。武库是存放兵器的地方,鱼有鳞甲,也和兵器同类;鱼属极阴之物,屋顶属阳,鲤鱼出现在屋顶,象征极阴的势力会用战乱侵扰阳间的皇权。到惠帝初年,诛杀皇后的父亲杨骏时,箭雨射进皇宫,皇后被废为平民,死在冷宫。元康末年,贾后专权,污蔑并杀死太子,不久自己也被诛杀废黜。十年间,两次发生太后、皇后引发的祸乱,正是鲤鱼显形的应验。从此,西晋的祸乱就接连不断了。京房《易妖》中说:“鱼离开水,飞到路上,战乱就要发生了。”
起初做木屐时,妇人穿圆头的,男子穿方头的,大概是故意用样式区分男女。到太康年间,妇人都穿方头木屐,和男子的没区别,这是贾后专权善妒的征兆。
西晋时,妇人梳发髻,梳好后用丝织品紧紧束住发髻环,这种发髻叫“撷子髻”,先从皇宫里开始流行,后来全国都跟着效仿。到西晋末年,就发生了怀帝、愍帝被匈奴俘虏的事。
太康年间,全国流行跳“晋世宁”舞,跳舞时要按住手拿着杯盘反复翻转,歌词唱道:“晋世宁舞,杯盘反复。”这舞蹈暗藏危险:杯盘是酒器,却取名“晋世宁”,是说当时人只贪图吃喝,没有长远眼光,就像杯盘握在手里,随时可能翻转掉落。
太康年间,人们都用毛毡做头巾、腰带和裤脚的镶边。于是百姓互相调侃:“中原肯定会被胡人攻破。毛毡是胡人生产的东西,现在全国用它做头巾(裹头)、腰带(束身)、裤脚镶边(围裤口),胡人已经用三种方式控制中原了,怎么会不灭亡呢?”
太康末年,京城洛阳流行唱《折杨柳》歌,歌曲开头有描写战乱艰辛的歌词,结尾是被俘杀戮的内容。后来杨骏被诛杀、杨太后被囚禁致死,正应了《折杨柳》的不祥之意。
武帝太熙元年,辽东有匹马长出角,角长在两只耳朵下面,长三寸。等到武帝去世,王室就陷入了战乱之苦。
惠帝元康年间,妇人的首饰里有五种类似兵器的配饰,还用金、银、象牙、兽角、玳瑁等材料做成斧、钺、戈、戟的样子,当作发簪。男女有别是国家重要的礼仪,所以服饰穿戴也该不同,现在妇人用兵器做装饰,是极其反常的妖兆,后来果然发生了贾后专权作乱的事。
元康三年闰二月,皇宫前的六口钟都流出“眼泪”,过了五刻才停止。前一年,贾后在金墉城杀死杨太后,却不知悔改,所以钟流出“眼泪”,是在为杨太后的遭遇悲伤。
惠帝时期,京城洛阳有个人同时具备男女两种身体特征,还能和男女双方发生关系,而且生性特别淫乱。当时天下战乱不断,正是因为男女阴阳之气混乱,才出现这种妖异的人形。
元康年间,安丰县有个叫周世宁的女子,八岁时渐渐变成男子,到十七八岁时,男性特征基本形成,但女性身体特征没完全消失,男性特征也没完全发育成熟,娶了妻子却没孩子。
元康五年三月,临淄县出现一条十多丈长的大蛇,背着两条小蛇从城北门进入,径直穿过集市,进入汉城阳景王祠后消失不见。
元康五年三月,吕县地面流出鲜血,东西长一百多步。之后八年,封云在徐州叛乱,杀死、伤害了几万人。
元康七年,霹雳击中了城南的高禖石(皇宫里祈求生子的祠庙前的石头)。高禖祠是求子的地方,贾后善妒,还想杀害怀帝、愍帝,所以上天发怒,用霹雳击石来警示贾后会被诛杀。
元康年间,全国开始流行用乌杖(黑色拐杖),用它支撑腋下走路,后来逐渐在拐杖末端加上金属套,停下时就把拐杖竖在地上。到怀帝、愍帝时期,王室多灾多难,京城沦陷,元帝作为藩王在东方建立德行,维持天下秩序,这正应了“用乌杖支撑身体”的征兆。
元康年间,贵族子弟互相效仿,散开头发、光着身子喝酒,还当众调戏婢女、妾室。违背他们的人会破坏交情,指责他们的人会被嘲笑,追求时尚的人都以不参与为耻。这是胡人侵犯中原的苗头,后来果然发生了“永嘉之乱”(匈奴、羯族等胡人作乱)。
惠帝太安元年,丹阳郡湖熟县的夏架湖,有块大石头浮在水面上漂了二百步后上岸,百姓惊叹着互相转告:“石头来寻找(灾祸)了。”随后石冰(当时的叛军首领)就攻入了建邺。
太安元年四月,有个人从云龙门进入皇宫大殿前,面朝北方拜了两次,说:“我要当中书监。”随即被抓起来斩首。皇宫是戒备森严的重地,现在身份低微的人居然能闯进去,守卫还没察觉,这是皇宫将要空置、地位低下的人逾越上位者的妖兆。后来惠帝迁都长安,洛阳的宫殿果然空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