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整肃吏治·匡正时弊(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魂越千年:沙丘遗帝再定华夏》最新章节。
这日清晨,赵政刚踏入县衙,就见刘邦被五花大绑地押在院中。县尉大声呵斥:"刘季!你昨日醉酒误了巡夜,该当何罪?"
刘邦满身酒气,却嬉皮笑脸:"昨夜月色太好,忍不住多饮了几杯..."
"按律当杖责二十!"县尉挥手就要用刑。
"且慢。"赵政上前一步,"刘亭长虽有过错,但念其平日勤勉,可否让他戴罪立功?"
县令闻声从堂内走出,阴阳怪气地说:"赵吏掾倒是心善。不过..."他话锋一转,"你近日四处走访,莫非是对本官处理的徭役事宜有所不满?"
气氛顿时剑拔弩张。萧何适时出现,手中捧着一卷竹简:"县令大人,这是郡里新发的公文,要求严查徭役虚报。"
县令脸色骤变。赵政趁机开口:"下官确实发现名册有疑。若大人允许,愿当众核对,以证清白。"
次日,县衙大堂挤满了前来听审的百姓。赵政将收集的证据一一陈列:真实的户籍记录、百姓证言、往年的徭役档案...
"按户籍,沛县今年只需征发五百人。"赵政声音清朗,"多出的三百个名额,不知作何用途?"
县令冷汗涔涔,强作镇定:"这、这是为预防不足..."
"预防不足?"萧何适时接话,"还是有人想从中克敛钱财?"
就在僵持之际,刘邦忽然带着几个乡老闯入堂内:"县令大人!俺们愿意作证,赵吏掾说的句句属实!"
原来赵政早就安排刘邦去联络受害百姓。此刻众人齐聚公堂,群情激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县令见大势已去,只得妥协:"既、既然如此,就按实际人数征发..."
堂外顿时欢声雷动。一个老农激动地跪地叩首:"青天大老爷啊!"
退堂后,萧何与赵政并肩走在回廊下。
"今日之事,赵兄处理得漂亮。"萧何意味深长地说,"不过县令绝不会善罢甘休。"
赵政望着廊外湛蓝的天空,轻声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今日我们护住的不仅是三百个名额,更是百姓对官府的信任。"
这时,刘邦嬉笑着凑过来:"赵老弟,今日多谢解围。不过..."他压低声音,"俺听说县令在暗中联系郡守的亲信,你要小心。"
就在此时,一骑快马飞驰入城,马上驿卒高喊:"急报!陈胜大军已破陈县!"
众人脸色骤变。萧何轻声道:"看来,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赵政握紧袖中的玉佩,目光坚定。乱世已至,他必须加快脚步了。
望着堂外欢欣鼓舞的百姓,赵政恍惚间又回到了那座现代化的政务大厅。那时他作为一个旁观者,目睹着工作人员如何耐心地为老人办理养老金,如何细致地解答百姓的疑问。他记得当时自己还曾嗤笑:"如此琐碎之事,何须亲力亲为?"如今亲自处理这些"琐事",他才真正明白——治国之道,不在高堂之上的宏图大业,而在市井巷陌的柴米油盐之中。每一个被免除徭役的农夫,每一个得到公正对待的百姓,都是支撑这个国家最坚实的基石。
夜色渐深,赵政独坐灯下整理文书。当他看到"陈胜"二字时,前世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他清楚地记得在博物馆的展板上读过:陈胜起义后虽声势浩大,却因内部倾轧迅速败亡。而真正终结乱世的,将是此刻还默默无闻的刘邦、项羽等人。历史就像一条奔流的大河,表面波涛汹涌,暗流却自有其方向。如今他这条本应消逝在历史长河中的游鱼,却要逆流而上,试图改变整条河流的走向。这究竟是痴心妄想,还是天命所归?
窗外,一轮残月挂在树梢,清冷的月光洒在院落里。赵政吹熄油灯,任由月光将自己笼罩。这一刻,他仿佛看到了咸阳宫中那个不可一世的自己,也看到了两千年后博物馆里那个幡然醒悟的灵魂。
"这一次,"他在心中默念,"朕不会再辜负这片土地上的黎民百姓。"
远处传来几声犬吠,更添夜色深沉。而新的一天,即将在曙光中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