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整肃吏治·匡正时弊(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魂越千年:沙丘遗帝再定华夏》最新章节。

县衙档案室的浓烟尚未完全散去,焦糊味混杂着潮湿的灰烬气息在晨风中飘散。赵政站在废墟前,目光如炬地扫视着被焚毁的竹简残片。萧何匆匆赶来,官袍下摆还沾着救火时的泥水。

"户籍田册损毁大半,"萧何声音低沉,"这把火来得太巧了。"

赵政弯腰拾起一片未燃尽的竹简,上面依稀可见"骊山役"三字。"有人想掩盖什么。"他轻轻摩挲着竹简边缘的焦痕,"正好,我们便从徭役名册查起。"

三日后,县衙账房内烛火通明。赵政将新整理的徭役名册与往年存档逐一比对,指尖在竹简上缓缓移动。忽然,他的手指停在某处:"县令批注,今岁需征八百人赴骊山?"

正在整理文书的萧何抬起头:"按往年惯例,五百人足矣。"

"多出的三百人..."赵政冷笑,"怕是有人想从中牟利。"

为验证猜测,赵政换上粗布衣裳,独自走访乡间。在城东李家庄,他遇见一个正在田里劳作的老农。

"老丈,今年家里可要出徭役?"

老农唉声叹气:"本来只需出一个,县里非要征两个。小老儿两个儿子都要去骊山,这地可怎么种啊!"

赵政注意到老农手上厚厚的茧子,心中一动:"若是只出一个,您待如何?"

老农浑浊的眼睛顿时亮了:"那、那真是天大的恩德!"

这日清晨,赵政信步来到市集。晨光熹微中,只见一个卖陶器的老妇人正对着破碎的陶罐垂泪。原来是一群衙役纵马而过,撞翻了她的摊位。

"这可是俺一家老小半个月的口粮啊!"老妇人哭诉道。

赵政蹲下身,仔细帮老妇人收拾残片。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摊前 - 正是刘邦。他二话不说,掏出钱袋:"这些陶器,俺全要了。"

老妇人怔怔地看着他,刘邦却咧嘴一笑:"就当是替那些不长眼的东西赔罪。"

午后,赵政来到城西视察水利工程。只见曹参正带着民工疏浚河道,周勃在指导年轻人搬运石块。突然,一阵争吵声传来。

"这河道不能这么改!"一个白发老匠人激动地指着图纸,"会冲垮下游的良田!"

曹参皱眉:"这是县令定的方案。"

赵政上前细看图纸,立即发现问题所在。他取过笔,在图纸上轻轻一改:"老匠人说得对。依秦时郑国渠旧制,此处该有个分水闸。"

老匠人激动得热泪盈眶:"大人懂水利!"

傍晚时分,赵政正在整理证物,忽闻门外车马声。王陵带着两个随从,抬着一口木箱来访。

"听闻赵吏掾在查徭役之事,"王陵开门见山,"特来献上这些账本。"

箱中竟是县令历年贪腐的详细记录。王陵淡淡道:"沛县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不容有人如此糟践。"

深夜,赵政独自来到县狱。白日里那个醉酒闹事的年轻人蜷缩在草堆中,见他来了,急忙跪地:"大人,小的知错了!"

赵政点亮油灯,发现年轻人身上满是鞭痕。"这些伤..."

"是县尉打的,"年轻人哽咽道,"因为小的不肯做伪证陷害大人。"

就在赵政准备离开时,狱卒悄悄塞给他一封信:"这是从县令书房找到的。"

信中赫然写着郡守与县令勾结,虚报徭役名额分赃的罪证!

走访数日后,赵政带着满满的证言回到县衙。就在他准备向县令发难时,一个意外发生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