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民心如水·疏则成川(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魂越千年:沙丘遗帝再定华夏》最新章节。

码头的商人们纷纷拱手致谢,脸上洋溢着安心和信任。一个来自中原的大商人感慨道:“有东海护着这商道,咱们这买卖,做得踏实!”

关中,汉地所谓的“流民安置区”。

这里与楚地的井然有序形成了地狱与天堂般的对比。一片荒凉的河滩上,胡乱搭建着歪歪扭扭的窝棚,用的都是破烂的草席和树枝。衣衫褴褛的流民挤在里面,面黄肌瘦,眼神麻木。几个穿着脏污官服的胥吏,拿着皮鞭,不耐烦地驱赶着流民去不远处更为贫瘠的荒地“垦荒”。

“快走快走!磨蹭什么?今天不把这亩地翻完,别想领粥!”

“官爷,行行好,孩子快饿死了,给口吃的吧……”

“吃的?地都没开出来,哪来的吃的?再啰嗦抽你!”

一个瘦弱的老人踉跄着倒在地上,气息奄奄。他的小孙子趴在他身上,哭声微弱。周围的流民默默看着,眼中只有绝望。

一个年轻官吏实在不忍,凑到带队的小头目身边,低声道:“头儿,这样不行啊……没粮种,没农具,这地开了也是白开。听说楚地那边……”

“闭嘴!”小头目厉声打断,紧张地看了看四周,“你想死吗?大王最恨人提楚地!前日王大人就因为建议向东海购粮,被……被砍了脑袋!你想步他后尘?”

年轻官吏脸色一白,噤若寒蝉,再不敢多言。

远处,一座新搭建的刑台上,血迹尚未干透,几只乌鸦在附近盘旋,发出不祥的啼叫。张良站在远离刑台的一处阴影里,望着这片人间惨状,拳头紧紧攥起,指甲深深掐入掌心。他闭上眼,痛苦地摇了摇头。他知道,有些话,再也说不得了。有些路,一旦走错,就很难回头了。

东海城议事堂。

萧何、韩信正向赵政汇报近期成果。

“主公,关中流民已安置一千三百户,近九成参与了农技培训,情绪稳定,耕种积极。张二郎等首批流民已通过考核,正式加入护粮队。”萧何递上厚厚的册子。

“南海商道,上月清剿海盗五股,护航商队损失率为零,盐税及商税收入比预期高出三成。项羽旧部融入顺利,军心稳固。”韩信言简意赅,数据确凿。

“江淮水利,主体工程已完成四成,进展快于预期。霸王……项羽他,确实尽心尽力,提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建议。”萧何补充道,语气中带着对项羽的认可。

赵政静静听着,目光扫过堂外庭院中那株愈发茁壮的“火种”。此时,项羽高大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他换上了一身东海文吏常穿的深色布袍,虽然依旧掩不住那份天生的彪悍之气,但眉宇间的戾气已消散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淀下来的沉稳。他走到堂中,对着赵政,郑重地行了一个臣属之礼。

“主公,”这个称呼从他口中说出,带着一丝生涩,却异常坚定,“江淮水患治理,乃楚地长久安稳之基,羽必竭尽全力。此外……”他略一沉吟,抬头道,“江东之地,尚有部分旧部及地方豪强,因信息闭塞,或对东海新政心存疑虑,或仍在观望。羽愿亲往江东,凭昔日微名,陈说利害,劝其归附,以免将来兵戈再起,徒耗楚地元气。”

此言一出,堂内微微一静。

萧何和韩信都看向赵政。让项羽回江东?这无异于放虎归山!虽然他近日表现合作,但谁敢保证他不会重聚旧部,再掀波澜?

赵政看着项羽的眼睛,那双曾睥睨天下的重瞳里,此刻清晰映照出的,不再是霸业的野心,而是对故土百姓的责任,和对旧部前程的挂念。那是一种放下执念后的清明。

“准。”赵政没有任何犹豫,声音平和而有力,“你需要多少人手?”

项羽摇头:“不需一兵一卒,只需主公一道安民告示,以及……对我的信任足矣。”

赵政点头:“好。江东之事,全权交由你处置。”

项羽再次躬身,然后转身,大步离去。步伐沉稳,背影依旧挺拔,却不再孤独,仿佛有了新的支撑。

韩信微微皱眉,待项羽走远,低声道:“主公,此举是否太过冒险?”

赵政走到窗前,望着项羽远去的方向,缓缓道:

“冒险?或许。但束缚猛虎,靠的不是牢笼,是让它自愿守护的山林。”

他顿了顿,声音带着看透世事的深邃。

“民心如水,堵则溃堤,疏则成川。刘邦在用泥土堵塞河道,而我们,在引导水流,汇聚成滋养万物的江河。”

“至于项羽……”

赵政的指尖轻轻拂过窗棂,目光似乎穿越了千山万水,看到了那片熟悉的、他曾渴望永远掌控的土地。

“他去找他的根了。而一个找到根的人,是不会轻易让自己再次漂泊的。”

庭中,“火种”的枝条在微风下轻轻摇曳,那猩红的花苞,在阳光下,仿佛即将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