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百越归绥·农耕新篇(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魂越千年:沙丘遗帝再定华夏》最新章节。
“就比耕地!”龙且大手一挥,指向宫外,“找一块水田,你用你的耒耜,我用这秧马,再配上我们带来的曲辕犁!看谁先耕完一亩地!你要是赢了,我这批带来的所有农具,随你挑十件!我龙且再给你牵马坠蹬,叫你一声大哥!可你要是输了……”他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也不用你叫大哥,就把你那手‘一叉入水,必中鱼鳃’的绝活,教教我手下的儿郎,怎么样?”
这充满江湖气的赌约,瞬间冲淡了朝堂的严肃。阿蛮被他激得血气上涌,加上对自己力气和传统工具的自信,当即吼道:“比就比!怕你不成!”
赵佗和其他首领也来了兴趣,纷纷移驾宫外早已准备好的一块水田旁。
阳光下,水田波光粼粼。阿蛮脱去上衣,露出精壮的肌肉,手持厚重的木耒,低吼一声,奋力插入泥土,每一步都显得沉重而费力。而龙且则不慌不忙,将曲辕犁套好,自己坐上那轻便秧马,双脚一蹬,秧马轻巧地滑行出去,手中的犁铧随之破开泥土,留下笔直而深匀的沟壑。他的动作看起来远不如阿蛮那般费劲,速度却快了一倍不止!
围观的越人从最初的喧哗,渐渐变得安静,只剩下粗重的喘息声和泥土被翻开的哗哗声。阿蛮拼尽全力,额头青筋暴起,汗水如雨,但速度明显落后。最终,当龙且轻松耕完最后一垄,跳下秧马,面不改色地拍拍手时,阿蛮还在田中间奋力挣扎,距离终点尚有相当一段距离。
胜负已分。
龙且走到气喘吁吁、满脸不可置信的阿蛮面前,笑着伸出手:“阿蛮首领,承让了!你的力气,龙且佩服!不过,这农具嘛……嘿嘿。”他指了指身后的秧马和曲辕犁,“好东西,得试试才知道。”
阿蛮看着龙且伸出的手,又看了看那轻松耕完一亩地的农具,脸上的倔强终于化为一丝复杂的情绪,他猛地握住龙且的手,声音闷闷的:“我阿蛮说话算话!叉鱼的技巧,教给你们!不过……”他话锋一转,眼中露出光芒,“这犁,这秧马,得先给我们西瓯部!”
龙且大笑:“好说!管够!”
一场可能引发外交风波的文化冲突,就在这充满烟火气的田埂比试中,化为无形。赵佗看着眼前的一幕,眼中最后一丝疑虑终于消散,他转向张良,脸上露出了真正的笑容:“张先生,华绥国之诚意,与务实之风,本王今日见识了。这《岭南归附协议》,细节我们可以慢慢谈。”
与此同时,在番禺城外的第一批“农耕教习营”已经搭建起来。来自北境的兵士们在龙且的严令下,努力收敛着沙场煞气,笨拙地跟着行政院选派来的、曾在荆楚任职的李吏学习简单的越语。
“水……田……”李吏指着眼前的景象,一字一顿地教。
兵士们跟着念,语调古怪,惹得远处围观的越人孩童咯咯直笑。
一个叫张强的兵士,想跟一位越人老妪买些当地特产的“蕉布”,他努力回忆着李吏教的词,大声道:“阿婆,蕉叶!买蕉叶!”
那老妪疑惑地看着他,转身真的抱来一大捆翠绿的新鲜芭蕉叶,塞到他怀里。张强抱着沉甸甸的蕉叶,目瞪口呆,周围的同伴和越人百姓顿时笑作一团。最后还是路过的一位中原老农王伯帮忙解围,用刚学的几个越语词加上手势,才帮张强买到了想要的蕉布。事后,张强被同伴们好一顿调侃,还被罚去给教习营里帮忙的越人姑娘们送了三天蕉叶当“赔礼”,反而因此结识了几位越人朋友,学会了更多生活用语。
李吏则忙碌地处理着汉越百姓初期难免的摩擦。一起关于水源使用的纠纷闹到他这里:几户较早迁来的汉民想引水灌溉新开垦的稻田,而下游的越民则担心水位下降影响他们的渔塘。双方语言不通,情绪激动。
李吏没有武断判决,而是亲自带着双方查看水道,比划着沟通,最后想出一个“分时段引水”的办法:清晨水源充沛时,优先满足越民渔塘用水;午后阳光炽烈,蒸发量大时,再引水灌溉汉民稻田。他还编了几句简单的越语口诀,耐心地教给汉民,又用半生不熟的越语加上手势解释给越民听。他那种不偏不倚、务实解决问题的态度,渐渐赢得了双方的信任,被越人亲切地称为“李半语”。
随着一批批稻种、农具分发下去,随着教习营里中原老农手把手地传授育秧、施肥技术,随着汉越通婚家庭领到户部发放的“安家粮”和优先分配农具的承诺,岭南的土地上,悄然发生着变化。原本警惕的目光变得柔和,封闭的寨门逐渐敞开。
番禺的谈判进展顺利,赵佗最终接受了所有协议条款,取消“武王”称号,受封华绥国“岭南郡守”,越人首领依律可担任郡内长吏。消息传回兴洛,赵政并未显得过于欣喜,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万民宫内,他听着萧何汇报岭南最新进展,目光再次落在地图上那片已然平定的南方。
“茶痕落定,岭南风至。”他轻声对萧何道,“萧卿,你看,这新朝的规矩,有时候像杯清茶,初尝微苦,细品回甘;有时候,又得像这岭南暖风,徐徐吹之,方能化雨无声。”
萧何躬身:“大统君圣明。只是……臣担心,旧势力的根系,未必甘心就此被春风化雨。”
赵政抬眼,望向殿外更广阔的天地,眼神深邃:
“那就让风,再吹得猛烈些。看看是千年的枯枝顽固,还是新生的秧苗,更有破土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