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万民盛世·永铸华章(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魂越千年:沙丘遗帝再定华夏》最新章节。
晨钟悠扬,响彻兴洛城。万民宫在初升的朝阳下巍然矗立,流光溢彩。百官身着庄严朝服,沿着汉白玉阶肃然列队,拾级而上。今日的朝会,气氛与往日不同,少了几分军政事务的紧迫,多了几分总结与展望的庄重。
赵政(嬴政)端坐于御座之上,玄色袍服上暗绣的日月星辰纹路在光线中若隐若现。他没有立刻让群臣奏事,而是将案头三份摊开的文书缓缓举起。那并非军报,也非寻常政令,而是三份承载着“万民之国”根基的证明。
他的声音平和,却如同沉钟,清晰地传遍大殿每一个角落:“今日朝会,朕想与诸卿,与天下万民,一同回顾我们共同走过的路。朕当年立誓,欲‘破除家天下,建立万民之国’。空口无凭,今日,便用这三份文书,向天下证明,此志非虚,此路可行!”
他首先拿起一份由议事院全体议员联名签署、盖满印章的卷宗:“此乃议事院呈送的‘大统君连任评估案’。三分之二以上议员审议通过,认可朕首任期内的施政方略与成效。”
接着,他举起第二份,是监察院以特殊火漆封缄的报告:“此乃监察院独立审计的‘大统君任期审计报告’。经周密核查,朕及皇室近侍,无任何贪腐、滥用职权之记录。”
最后,他拿起最厚的一摞,是由各郡县汇集而来的竹简、绢书,甚至还有民间粗糙的纸张:“此乃来自全国各郡,逾九成八州县呈送的‘民生反馈书’。其上所载,非颂圣虚言,皆是各地百姓对均田、科举、盐政、通商等新政实施后的切身之感。”
他将三份文书轻轻放回案上,目光深邃如潭:“有此三物,朕可问心无愧地告知诸位,告知天下——‘万民之国’,非朕一人之国,乃制度运行之国,乃民心所向之国!”
吏部尚书张良率先出列,手持一份详尽的统计名录,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实证力量:“陛下,自科举开考至今三届,共取士八百零三人。其中,寒门及平民子弟,占六成有余!此等英才,如今遍布各州县,督导均田,兴修水利,劝课农桑。前日东海郡急报,新任县令陈平,乃首届科举寒门进士,到任后亲自勘测地形,组织民力,耗时半年,修通三条主干灌渠,引水入旱塬,据郡守预估,今岁该郡粮产,可比往年翻上一番!”
户部尚书桑弘羊紧接着奏报,语气铿锵:“陛下,张尚书所言仅是人才之效。臣掌户部,可证民生之实。全国均田制已落实九成以上,户部巡查,未发现一例因豪强兼并而致百姓流离之案!西域通商半载,盐铁专营之税银,除必要国库留存,皆按陛下旨意,反哺于民。各郡县依律修建‘便民驿站’已逾两百座,百姓若有冤屈、建言,投书于此,经由监察院与行政院双重通道,一月之内,必有回复处置!”
此时,兵部尚书韩信稳步出列。他手中并非军情急报,而是一份关于边防建设的详实奏折。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军人特有的干练:“陛下,北境边防,经此一年整顿,已非昔日单纯驻防之貌。臣依陛下‘军民协同、平战结合’之理念,已将北境主要驻军与屯田兵民体系深度整合。士卒战时为锐旅,闲时则为熟练农工,参与屯垦,修葺水利。同时,臣推行‘标准化操典’,统一全军号令、战阵、技艺训练,务求如臂使指。如今北境守军,非但可御外侮,更能协助西域互市商道巡逻,维持边境秩序。前日,匈奴分治三部派遣质子入京,观摩我军演练后,其首领直言:‘华绥军纪之严明,士气之昂扬,非我匈奴散漫部众所能企及!’”
监察院正周亚夫最后呈上报告,并捧上一个打开的木匣,里面堆满了各式各样、由民间巧手绘制的“太平符”,有布帛,有竹片,甚至还有精心打磨的石头,上面刻画着五谷丰登、孩童嬉戏、商旅往来的图案。“陛下,自前秦余孽郑安案公开审判,明正典刑后,各地暗查显示,旧势力已彻底瓦解,再无死灰复燃之迹象。匈奴分治后,边境确已半年无烽火之警。这些‘太平符’,乃各郡百姓感念太平盛世,自发绘制,托臣转呈陛下。民心所向,便是这‘万民之国’最坚固的基石!”
赵政轻轻拿起一枚雕刻着麦穗与骏马的木制太平符,指尖摩挲着那粗糙而温暖的纹路,脸上露出了真正释然而又无比欣慰的笑容。他环视殿内济济一堂的文武英才,忽然朗声道:“朕之首任任期,尚有三年。然,‘万民之国’之长久,不系于朕一人之身,更在于制度之传承。传朕旨意,自今日起,议事院可依《万民律》所定程序,着手筹备下任大统君之选拔事宜。朕在此承诺,必将全力配合,绝不以现任之权,干涉遴选之公!”
他的目光转向韩信与站在武官首列的项羽:“韩尚书,项都护。北境与西域之安宁,乃‘万民之国’之屏障,关乎万千黎民福祉。朕命你二人,会同兵部、工部,共同拟定一份‘边防永续策’,不仅要确保当下无虞,更要为子孙后代,铸就一道真正的钢铁长城!此乃重托,望卿等不负朕望,亦不负天下万民之期!”
兴洛城中心广场(午时)
阳光正好,兴洛城中心广场人声鼎沸,万头攒动。今日并非特定节庆,但百姓们自发聚集,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庆祝着“西域通商满半年”与“北境战事平息周年”。
广场一侧,工部军器监主事龙且,正得意洋洋地指挥工匠演示一台利用洛水水流驱动的“水力织布机”。只见水流冲击轮叶,带动复杂的连杆机括,织梭飞快穿梭,原本需要织工数日辛勤才能完成的一匹光滑锦缎,竟在众人眼前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
围观的妇人、匠人发出阵阵惊呼:“天爷!这…这机器一天怕是能织出往日三五天的量!”“龙大人,这宝贝可能推广?咱们家那织机,也该换换了!”
另一侧,兵部侍郎樊哙带着一队民兵,抬来好几个硕大的木桶,里面装满了来自西域的葡萄干、胡麻饼等特色食物,分发给在广场上嬉戏的孩童们。孩子们吃着从未尝过的甜点,笑得见牙不见眼。樊哙洪亮的声音响彻广场:“小家伙们,放开了吃!这都是西域的朋友们送来的!往后啊,咱们中原的米面,西域的瓜果,都能吃到!这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就在这时,一阵更加喧闹的声音传来。只见以乌孙大昆弥为首的西域使团,牵着十匹神骏非凡、汗湿如血的宝马,缓缓走入广场中心。乌孙大昆弥向着皇宫方向,也用刚学会不久的华绥官话,尽力高声道:“尊贵的华绥大统君!西域诸国,感念华绥开通商路、派遣工匠、共享技艺之恩德!特献上大宛天马十匹,聊表心意!愿与华绥,永世通好,情谊如这天马之驰骋,永不停息!”
他还示意随从捧出几个锦囊:“此乃我西域特有的作物种子,愿与华绥百姓一同播种,一同收获这‘通商’的果实!”
百姓们爆发出热烈的欢呼,有人激动地拿出自家留存的饱满稻种、麦种,热情地塞到西域使者手中,口中不住说着“互通有无”“一起丰收”。不同语言、不同服饰的人们聚集在一起,脸上洋溢着同样的喜悦与对未来的憧憬。
韩信与项羽并肩站在欢腾的人群外围,看着这前所未有的一幕。项羽沉默良久,忽然重重拍了拍韩信的肩膀,语气复杂,却带着前所未有的信服:“老韩…以前在战场上,我总觉得,只要我的戟够快,马够快,就能打下大大的疆土。可现在…看着这些百姓的笑脸,看着西域人真心实意地来送礼…我才算真正明白,你当年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靠的哪里是什么军威杀气,靠的是让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啊!”
韩信转头,看着这位曾经力能扛鼎、信奉绝对武力的霸王眼中流露出的感慨与认同,微微一笑,颔首道:“项兄所言极是。边防再是森严,堡垒再是坚固,终究是死物。唯有民心归附,万邦自愿来朝,才是真正的不破之城。如今我华绥之兵,不仅要戍守国门,更要协助屯田,兴修水利,护卫商路,与民一体,共筑太平。此方为强军之根本。”
洛水运河竣工通航现场(午后)
洛水之畔,人山人海。工部尚书宋礼亲自指挥着工匠,缓缓扳动巨大的青铜闸门机关。伴随着沉重的机括声和奔涌的水流声,闸门升起,早已等候在外的、满载着江南稻米、丝绸瓷器的船队,依次缓缓驶入新开凿的运河河道。
行政院副正曹参站在岸边,对特意前来观礼的赵政、韩信、萧何等人详细介绍:“陛下,韩尚书,萧相国。洛水-黄河运河一期工程竣工通航后,经测算,自江南往北境转运粮草辎重,路途时间与耗费,可减少六成以上!北境数十万军民,再无粮草转运之忧!同时,西域商队带来的香料、玉石等物,亦可经此运河便捷东输,兴洛城及周边百姓,无需远行千里,便可在市集购得远方珍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