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河风初渡(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旱魃:陇塬骸骨三百万》最新章节。

广武门的城楼在暮色里像一头沉默的巨兽,青砖缝里长出的野草在风里摇晃,像它嘴边的胡须。刘沐暖跟着老王的骡马大车在城门洞前排队,能听见城楼上士兵的吆喝声,还有铁枪托砸在地面上的闷响。

“把车上的东西卸下来检查!”一个穿灰布军装的士兵走过来,手里的步枪在夕阳下泛着冷光。他的帽檐压得很低,遮住了眼睛,只露出削瘦的下巴,上面沾着些干涸的泥点。

老王赶紧从车板上跳下来,递过去旱烟袋:“老总辛苦,咱是平凉来的,给学堂送点粮食,还有个女学生……”

“女学生?”士兵的目光扫过车板上的刘沐暖,眉头皱了起来,“洋学堂的?”

刘沐暖心里一紧,赶紧低下头,手指绞着衣角。去年寒假回家时,先生特意叮嘱过,兰州城里对洋学堂的学生查得紧,尽量别露身份。

“是……是她爹娘让她来学认字的,”老王赶紧打圆场,“乡下姑娘,没见过世面,老总多担待。”他悄悄往士兵手里塞了两个银元,“买点烟抽。”

士兵掂了掂银元,没说话,转身掀开麻袋看了看。糜子面从袋口漏出来,沾了他一手黄。他把钱揣进兜里,挥挥手:“走吧,下次进城早点,城门快关了。”

大车轱辘碾过城门洞的石板路,发出空洞的回响。刘沐暖抬头往城楼上看,能看见士兵的影子在垛口间移动,手里的步枪像一截黑黢黢的木头。城墙太高了,把天空切成了一条窄窄的带子,让她想起家里窑洞顶上的天窗。

“刚才可吓死我了。”老王抹了把额头的汗,“这些兵痞子,见了学生就没好脸色。前阵子有个洋学堂的男学生,就因为带着本进步书,被他们吊在城门上打了半宿。”

刘沐暖没说话,只是把怀里的琴谱又往深处塞了塞。车窗外,市井的喧嚣像潮水一样涌过来——挑着担子的小贩在人群里穿梭,嘴里喊着“甜醅子嘞”;穿长袍的掌柜站在铺门口,用算盘打得噼啪响;几个留着分头的年轻人聚在墙根下,手里拿着报纸,声音压得很低,像是在争论什么。

“那是蓬灰行,”老王指着路边一家挂着“蓬草烧灰”招牌的铺子,“兰州人做牛肉面,离不了这东西,比洋碱好用。”他又指着远处,“看见没?那是兑换证的钱笼,用铁丝网罩着,里面全是银元纸币,不怕抢。”

刘沐暖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个光头男人坐在铺台阶上,面前摆着个铁丝网笼子,里面的硬币叮当作响。他手里端着个茶壶,时不时抿一口,眼睛却警惕地扫视着来往的行人。

大车拐过一个街角,忽然听见一阵喝彩声。刘沐暖掀开车帘,看见一群人围在空地上,里面有个穿红衣服的女人正在翻跟头,手里的绸带像一团火在飞。围观的人里有穿棉袄的老汉,有戴银镯子的媳妇,还有几个穿军装的士兵,嘴里叼着烟,看得哈哈大笑。

“这是江湖班子,”老王说,“专在城门附近演杂耍,赚点辛苦钱。兰州城里啥人都有,有洋人,有商人,有兵痞子,你以后出门要当心。”

正说着,就见一辆洋车从旁边经过,车上坐着个穿洋装的女人,头发烫成卷儿,像刚出锅的油条。洋车后面跟着个丫鬟,手里提着个铁皮饼干盒,上面印着洋文。刘沐暖看得有些出神,直到老王喊她,才发现大车已经停在了一座石桥边。

“这是卧桥,”老王指着眼前的木拱桥,“你看它像不像一条卧龙?兰州人都叫它雷坛河桥,有几百年了。”

刘沐暖下车站在桥头,看见桥身是用木头搭的,桥洞像个巨大的月牙,倒映在河水里。几个洗衣妇蹲在岸边,木槌砸在衣服上的声音咚咚响,惊得水里的鸭子扑棱棱飞起。远处,几座水磨坊在河边转得正欢,白色的面粉从磨盘里漏出来,像纷纷扬扬的雪。

“过了这桥,再走两百步就到学堂了。”老王帮她把包袱卸下来,“我得赶在关门前出城,不然今晚就得睡在城外的车马店。”

刘沐暖从包袱里掏出两块银元递给他:“王叔,路上辛苦了。”

老王摆摆手:“你爹跟我是老交情,说这干啥。”他顿了顿,往学堂的方向看了看,“好好学,将来有出息了,别忘了咱余湾村。”

刘沐暖点点头,看着老王牵着骡子转身离开。大车轱辘碾过桥面的声音越来越远,最后被市井的喧嚣吞没了。她拎着包袱站在桥头,忽然觉得有点孤单——身边的人都在说她听不太懂的方言,空气里飘着她闻不惯的味道,连太阳都好像比家乡的更烈些。

她定了定神,往学堂的方向走。路边的槐树刚长出新叶,嫩绿的颜色晃得人眼睛疼。一个卖甑糕的小贩推着车经过,木甑子里的糯米香混着枣甜,让她想起娘做的八宝饭。她摸了摸兜里的锅盔,忽然觉得饿了。

学堂的校门是西式的,尖顶的拱门上刻着“甘肃公立女子学堂”几个字,字体是她熟悉的魏碑体,却又带着点洋味儿。门口有两个石狮子,爪子下却没有绣球,而是抱着两个皮球似的东西,看着有点滑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一个穿灰布校服的女生正从里面出来,看见刘沐暖,笑着走过来:“你是刘沐暖吧?我是三年级的张静淑,先生让我来接你。”她的辫子剪得很短,露出光洁的额头,说话时眼睛亮晶晶的,“我也是平凉来的,算是你老乡呢。”

“张学姐好。”刘沐暖赶紧放下包袱,心里松了口气。

“快进来吧,先生在琴房等你呢。”张静淑帮她拎起一个包袱,“你的月琴呢?去年听先生说,你带了把自己做的月琴,我还一直想看看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