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河风初渡(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旱魃:陇塬骸骨三百万》最新章节。
刘沐暖把装月琴的包袱抱在怀里:“在路上断了根弦,还没来得及修。”
“没关系,琴房里有备用弦,我帮你修。”张静淑领着她往里走,“咱们学堂虽然不大,但乐器还挺全的,有两架钢琴,都是洋人捐的,还有小提琴和大提琴。不过我还是喜欢民乐,去年我学了古筝,你要是想学,我可以教你。”
校园里种着几棵白杨树,树干笔直,像穿着军装的士兵。几个女生坐在树下的石凳上,手里拿着乐谱在哼唱,声音像黄莺似的。刘沐暖看见她们的校服——灰布褂子,黑裙子,脚上是布鞋,跟她想象中的“洋学生”不太一样。
“那是音乐班的同学,”张静淑说,“在练《毕业歌》呢,先生说下个月城里有集会,让咱们去表演。”她忽然压低声音,“不过你别跟别人说,最近查得紧,搞不好会被当成乱党。”
刘沐暖点点头,心里又开始发紧。她跟着张静淑穿过操场,看见前面有栋红砖楼,窗户是拱形的,上面爬满了青藤。“那就是琴房,”张静淑说,“先生就在二楼的第一间。”
刚上到二楼,就听见一阵钢琴声。琴声清脆得像泉水叮咚,弹的是她熟悉的《致爱丽丝》。刘沐暖停下脚步,忽然想起去年冬天,先生第一次在课堂上弹这首曲子,她听得入了迷,下课还追着先生问了半天。
“先生弹得好吧?”张静淑笑着推了她一把,“进去吧,先生等你呢。”
刘沐暖深吸一口气,推开了琴房的门。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在地板上织出金色的网。一个穿蓝布旗袍的女人坐在钢琴前,头发挽成髻,手里拿着支铅笔,正在乐谱上写着什么。听见门响,她回过头,脸上露出温和的笑。
“沐暖来了。”先生站起身,声音像春风拂过湖面,“路上顺利吗?”
“嗯,先生。”刘沐暖把月琴放在桌上,看见琴弦断了的地方,心里有点不好意思。
“断了根弦?”先生拿起月琴看了看,“老杏木做的,音质不错。张静淑,去把备用弦拿来,咱们帮沐暖接上。”她把月琴放在腿上,轻轻抚摸着琴身,“去年你说要带家里做的月琴来,我就一直惦记着。民乐和西洋乐,本就该互相学习,就像这黄河和铁桥,各有各的好。”
刘沐暖看着先生的手,那双手弹钢琴时灵活得像小鸟,此刻抚摸月琴时,又温柔得像母亲的手。她忽然想起离家时娘的叮嘱,想起弟弟的木哨,想起爹蹲在车辕旁勒麻绳的样子……眼眶一热,眼泪差点掉下来。
“怎么了?”先生看出她的不对劲,递过来一块手帕,“想家了?”
刘沐暖摇摇头,又点点头:“先生,我能……能先弹首曲子吗?用月琴。”
“当然可以。”先生把月琴递给她,“等接好弦,你弹一首咱们家乡的曲子吧。我听说平凉的民歌很好听,像塬上的风一样自由。”
张静淑拿着琴弦走进来,笑着说:“我来帮你接弦,保证比原来的还结实。沐暖,你弹什么曲子?我帮你伴奏,用钢琴。”
刘沐暖看着窗外,阳光正好落在操场上,几个女生的影子被拉得很长。远处,隐约能听见黄河的水声,混着城里的喧嚣,像一首宏大的乐曲。她接过接好弦的月琴,手指轻轻放在琴弦上,忽然想好了要弹什么。
那是一首余湾的民谣,是奶奶教她的。歌词里唱着黄土塬,唱着黄河水,唱着春天播种、秋天收获,唱着亲人的牵挂和远方的期盼。月琴的声音带着点沙哑,像风吹过塬上的沟壑,而钢琴的伴奏像流淌的河水,温柔地托着这质朴的旋律。
琴声漫出琴房,漫过校园的白杨树,漫过兰州城的青砖灰瓦,朝着远方的黄土塬飞去。刘沐暖闭着眼睛,仿佛看见爹娘站在土坡上,弟弟举着木哨,纸风车在风里转啊转……她知道,从这一刻起,她的音乐里,既有了家乡的泥土味,也有了黄河的涛声,还有这兰州城里,新旧交替的风。
夕阳西下时,张静淑领着刘沐暖去宿舍。路过校门口时,她看见中山桥的灯光亮了起来,像一条金色的带子,横跨在黄河上。桥上有行人在散步,有马车在缓缓驶过,远处的白塔山在暮色里,像一尊沉默的佛。
“那就是中山桥,”张静淑说,“明天我带你去看看,站在桥上能看见羊皮筏子从下面漂过,可壮观了。”
刘沐暖点点头,摸了摸兜囊里的木哨。她想,等放假回家,一定要把这桥上的风景告诉弟弟,告诉他钢琴的声音和月琴的声音混在一起,有多好听。她还要教他吹《茉莉花》,用五线谱的调子,吹给塬上的风听。
晚风从黄河上吹过来,带着湿润的气息,拂过她的脸颊。刘沐暖抬头望向天空,星星已经出来了,像撒在黑丝绒上的碎钻。她知道,在这片星空下,家乡的窑洞前,爹娘一定也在看着同样的星星,等着她回去的消息。
而她的音乐之路,才刚刚开始。就像这黄河水,从黄土塬上流过,穿过兰州城的铁桥,要去更远的地方,遇见更广阔的世界。
这章刘沐暖去兰州求学了,她会遇到什么样的故事呢,欢迎大家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