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两当风起:松沟密信(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旱魃:陇塬骸骨三百万》最新章节。
但也有犹豫的。西头的王小二,家里有个瘫痪的娘,还有个刚满三岁的娃。他攥着锄头,半天没说话,最后叹了口气:“志刚哥,不是我不想去,我要是走了,我娘和娃没人照顾。”
刘志刚拍了拍他的肩膀:“没事,你守着家也一样。咱们去打仗,就是为了让家里人能好好过日子。”
几天下来,愿意去接应的乡亲一共凑了二百三十多个人,大多是二十来岁的小伙子,狗娃也积极响应,还有几个四十多岁的汉子,都是有把子力气、不怕死的。刘志刚把他们分成三个小队,每队选了个负责人,冯虎带一队,冯栋带一队,剩下的一队由他自己带着。
这边忙着联络人手,吴新辉那边的物资清点也有了结果。粮食还够,能凑出二十多天的干粮;但武器实在少得可怜——百十把步枪,其中三把还是坏的,修了半天也只能勉强用;子弹只有一千多发,平均下来每个人还摊不上五发;剩下的就是些大刀和长矛,还是去年从敌人手里缴获的,有些刀刃都卷了。
“这可不行啊,”吴新辉拿着账本,皱着眉对刘志刚说,“就这点武器,别说跟敌人打仗了,怕是连自保都难。”
刘志刚也犯了愁。他在屋里踱来踱去,突然想起去年夏天打陈珪璋的时候,那时候也没多少战士,弹药也不多,最后也大胜,打仗不能光靠武器,也得靠智谋。
接下来的日子,黑松沟里变得忙碌起来。白天,男人们在沟里的空地上练习队列和刺杀,拿着木棍当步枪,一遍遍练着瞄准;女人们则坐在窑洞里,用破布裹着石块,再用麻绳捆紧,一个个石头包堆在墙角,很快就堆成了小山。晚上,刘志刚和吴新辉、冯虎他们就围着地图,商量着接应的细节——什么时候出发,走哪条路,到了两当后怎么跟王泰吉的部队汇合,万一遇到敌人该怎么应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周大叔也没闲着。他每天都带着几个老人,在村里的空地上晒粮食,把干粮分装成一个个小布包,每个布包里还放了点盐巴和咸菜。他说:“孩子们去打仗,得吃饱了才有劲。”
孩子们也察觉到了村里的变化。栓柱和狗娃每天都跑到练习的空地上,看着大人们操练,眼里满是羡慕。有一天,栓柱拉着刘志刚的衣角,仰着头问:“志刚叔,你们是不是要去打鬼子呀?”
刘志刚蹲下来,摸了摸他的头,心里有些发酸。他想了想,笑着说:“不是打鬼子,是去做一件能让大家早点回家的事。等我们回来,就带你们去山上去摘野果子。”
栓柱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拉着狗娃跑开了。看着孩子们的背影,刘志刚的心里沉甸甸的。他知道,这场仗打起来,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活着回来,但他不能退缩——为了这些孩子,为了黑松沟的乡亲们,他必须往前走。
转眼就到了二月中旬,贺峻霖终于回来了。他风尘仆仆地走进刘志刚的窑洞,顾不上喝口水,就把探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王泰吉的部队已经到了两当县周边,驻扎在县城外的一个村子里,看样子再过几天就要换防进城了。他们摸清楚了换防的路线——果然是走山道,从陕甘交界过来,会经过黑松沟东南方向二十多里的一道峡谷,那地方地势险要,正好可以埋伏。
两当县城里的守军不多,只有一个连的兵力,主要靠王泰吉的部队驻守。城外有三个要道,分别通往宝鸡、凤县和徽县,其中通往凤县的要道旁边,就是约定汇合的大槐树坡——那地方有一片茂密的树林,适合隐藏,也方便接应。
“还有个好消息,”贺峻霖喝了口水,接着说,“我在县城里遇到了王泰吉同志派出来的人,他说王泰吉同志已经跟部队里的进步士兵联系好了,到时候只要信号一响,就能里应外合。”
刘志刚听了,心里松了口气。这些天的筹备总算没白费,现在情况摸清了,就等清明前后,跟王泰吉的部队汇合了。
但他没敢掉以轻心。他把所有人召集起来,把贺峻霖探到的情况说了一遍,又把接应的计划重新梳理了一遍:清明前三天出发,分成三批走,第一批由贺峻霖带队,提前去大槐树坡埋伏,摸清周边的情况;第二批由冯虎带队,带着大部分武器和干粮,走在中间;第三批由他和冯栋带队,负责断后,顺便照看那些体力较弱的乡亲。
“记住,”刘志刚站在队伍前面,声音洪亮,“咱们这次去,是为了接应红军,为了让乡亲们过上安稳日子。路上一定要小心,不能惊动敌人。要是遇到危险,先保护好自己,别硬拼。”
众人齐声应道:“知道了!”
接下来的日子,大家都在做最后的准备。男人们把武器擦得锃亮,把子弹小心翼翼地装在弹药袋里;女人们把做好的石头包和烟雾弹分装起来,每个战士都带了十几个;周大叔和老人们则把干粮和水装满了每个人的背包。
二月末的一天,天刚亮,周大叔就敲着铜锣,在村里走了一圈。乡亲们都知道,这是要送队伍出发了。大家涌到沟里的空地上,看着即将出发的战士们,眼里满是不舍。
王小二抱着娃,走到冯虎面前,把一个布包递给了他:“虎哥,这是我娘做的饼,你带上,路上饿了吃。你们一定要好好的,早点回来。”
冯虎接过布包,重重地点了点头:“放心,我们一定回来。”
刘志刚的媳妇把他的棉袄整理好,又把一个装着草药的布包塞进他怀里:“路上小心,要是受伤了,就用这草药敷上。我和娃在村里等你回来。”
刘志刚看着媳妇和娃,心里有些难受。他想说点什么,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伸手摸了摸娃的头,转身跟上了队伍。
队伍缓缓地走出黑松沟,乡亲们跟在后面送了很远。栓柱和狗娃跑在最前面,一边跑一边喊:“志刚叔,冯虎哥,你们早点回来!”
刘志刚回头望了望,黑松沟的窑洞在晨雾中若隐若现,窑洞口的红灯笼还挂着,像是在为他们送行。他深吸了一口气,转过身,加快了脚步。
前面的路还很长,还会有很多危险,但他知道,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完成任务,就能早日迎来真正的安稳日子。
晨雾渐渐散了,日头慢慢升了起来,照在队伍的身上,也照在通往两当的山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