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房东滨江(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当恶魔降临于碧蓝航线》最新章节。
“太好了!滨姐,太感谢您了!这工作太合适了!”郑凯因由衷地感谢。
“甭客气!”滨江豪爽地摆摆手,“明天一早,姐带你去认认门路。今晚早点休息,你那屋我收拾好了,被褥都是新的。”
“滨姐,房租和水电……”
“啧,又来了!说了姐乐意!再提这个姐翻脸了啊!”滨江故意板起脸,随即又笑起来,“真要过意不去,以后姐的舰……咳,姐的‘大玩具’要是出了啥小毛病,你帮着瞅瞅就行!”
郑凯因有些疑惑她那个“大玩具”是什么。但还是他郑重地点点头:“没问题,包在我身上。”
第二天一早,滨江果然雷厉风行地带着郑凯因去了区图书馆。馆长老张是个戴着厚厚眼镜、头发花白的老先生,看起来有些古板,但滨江似乎跟他很熟络,几句话就把郑凯因夸得天花乱坠,尤其强调了他懂“电脑”。
老张推了推眼镜,打量了一下郑凯因:“小伙子,真懂计算机?我们那几台宝贝疙瘩,最近总闹脾气,不是读不出数据就是死机……”
“张馆长,我可以试试。”郑凯因态度谦逊。
老张将信将疑地带他去了机房。几台在这个时代堪称先进,但在郑凯因眼里颇为笨重的计算机摆在桌上。
郑凯因没有贸然动手,而是先仔细观察了线路连接,询问了工作人员故障现象,然后才谨慎地开机操作。他手指在键盘上敲击的速度和熟练度,让旁边看着的老张和工作人员都暗暗吃惊。
郑凯因利用脑机接口快速分析着系统日志和底层代码(虽然这个时代的系统在他眼里漏洞百出),很快就定位了几个常见的兼容性问题和驱动冲突。
他没有使用任何超越时代的手段,只是利用现有的命令行工具和配置文件进行了调整优化。不到半小时,几台电脑都恢复了正常运行,运行速度似乎还快了些。
“神了!”一个年轻的工作人员忍不住赞叹。
老张馆长严肃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他拍了拍郑凯因的肩膀:“小伙子,有真本事!行,就你了!试用期一个月,工资按临时工最高标准开!图书馆的日常维护也归你管,有空闲时间,这里的书你随便看!”
工作问题,迎刃而解。郑凯因正式开始了他在1983年北京的“半工半读”生活。
白天,他是区图书馆的“万能工”小郑。修电脑、换灯泡、整理书架,手脚勤快,态度温和,很快赢得了馆里上下的好感。空闲时间,他就一头扎进书海。区图书馆的资料确实不够前沿,但对于打基础已经足够。
晚上和休息日,他就去国家图书馆,查阅那些关于心智魔方基础理论、高维物理、能量转换、特种材料学的专着和期刊论文——这些才是考试的核心难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滨江没有食言,真的给他免了水电费,还时常“投喂”他,有时是几块酱牛肉,有时是一盘热腾腾的饺子,美其名曰“补充脑力”。郑凯因过意不去,发了第一个月工资后,执意请滨江下了顿馆子,虽然被滨江吐槽“小郑太见外”,但看得出她挺高兴。
其实一有闲空的时候,郑凯因也在不断的计算数实核心里面的加维密码,主要的是里面封存着UEG为文明复兴预留的工业设备与武装蓝图。
然而,在没有超级量子计算机的1983年,这无异于用算盘破解现代银行的加密系统。庞大的计算量如同天文数字,复杂的多维公式在纸上展开,往往需要几十页草稿纸才能完成一个阶段的推演。
郑凯因只能利用一切碎片时间:图书馆午休的间隙、深夜回到四合院后的片刻、甚至通勤公交车上摇晃的时光。他的房间里,草稿纸堆积如山,上面写满了常人无法理解的符号和算式。
脑机接口在这里发挥了核心作用,它像一个永不疲倦的协处理器,高速进行着基础运算和逻辑校验,但最核心的、涉及多维空间拓扑变换的密钥生成部分,依然需要郑凯因自己进行手算和决策。
进展缓慢得令人绝望,常常耗费数日的心血,最终发现一条路径走不通,又得推倒重来。
滨江有一次好奇地探头进来,看到满地的“鬼画符”,咋舌道:“小郑,你这是研究啥外星科技呢?比姐那堆零件还难懂!”
郑凯因只能苦笑搪塞过去:“一些…数学兴趣,瞎琢磨。”
在图书馆的同时,他也试图寻找40年代末关于果党官员迁台的相关报道,希望能找到林默之的蛛丝马迹。
他本来没抱太大希望,这类信息要么缺失,要么语焉不详。然而,在一份1947年的《大公报》角落,一则不起眼的简讯吸引了他的目光:
“资源委员会林默之专员,近日率团赴台考察基隆、高雄等地工矿资源,为战后重建及工业布局提供决策依据。林专员指出,台湾之电力、制糖及樟脑产业基础良好,颇具发展潜力……”
林默之!资源委员会专员!这个身份与慧子阿姨留下的模糊信息吻合!更重要的是,他是在1947年赴台考察!这说明在果党大规模败退之前,林默之就已经因公务频繁往来于大陆和台湾!他很可能在1949年后滞留台湾,而非临时随溃军撤离!这大大缩小了搜索范围和时间窗口!
郑凯因的心跳加速。他立刻记下这份报纸的日期和版面,并尝试寻找后续是否有关于林默之的报道。
可惜,1948年后的相关信息就几乎断绝了。但这条信息如同黑暗中的第一缕光,为寻找林默之提供了宝贵的线索:林默之,40年代中后期,资源委员会专员,负责台湾工矿资源考察。
他将这个发现记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与慧子阿姨留下的旧照片放在一起。照片上那个穿着旧式西装、面容清癯的男人,似乎变得清晰了一些。
郑凯因意识到,在备考心智魔方这条主线的同时,寻找林默之这条支线,也必须提上日程了。
他需要寻找相关的档案、寻找可能认识林默之的旧人……这在大陆并非易事,但并非毫无可能,尤其是在北京这样的地方……
————————————————————
原子科技公司内部技术档案
项目编号:ATI-QSC-2020
档案名称:量子态实体化核心(Quantum-State Core, QSC)别名数实核心
密级:绝密
研发主体:原子科技公司前沿物质研究所
首席科学家:Dr. 赛雷布洛(实验总监)
归档日期:2020年7月10日
一、核心突破:重新定义物质存在形式
数实核心(QSC) 是我司基于量子纠缠态操控与宏观物质波函数坍缩理论研发的划时代装置。其外观为银色三棱柱体(尺寸:12×6×3 cm),内部集成高维量子存储单元与拓扑场发生器,实现宏观物体的全息数据化压缩存储与精准实体复现,突破经典物理的质能守恒限制,被誉为“数字时代的物质打印机”。
?赛雷布洛注:此技术源于我司对希格斯场量子涨落的操控突破(2013年诺奖物理课题),标志着人类首次实现物质-信息的双向可控转换。?
二、技术制高点:三大核心引擎
1. 量子态编码引擎
数据压缩比:1:10?(1m3物体→1GB数据),采用铌酸锂光子晶体芯片存储,抗辐射干扰,寿命>200年。
信息保真度:99.%,通过量子纠错算法确保原子级结构还原,超越现有纳米制造精度。
2. 实体化重构引擎
能量效率:复现1kg物质仅需3.2kW·h(家用空调运行2小时能耗),为传统制造业能耗的1/50。
精度控制:原子堆叠误差<0.01nm,支持金属/聚合物/生物组织等94.7%材质复现。
3. 协同计算架构
- 依赖我司超级计算机“寰宇-7”解译量子态,支持与工业互联网(IIoT)、数字孪生平台无缝对接。
三、实用案例
我司的实用案例如下:
高端制造: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即时复现(零模具/产线|;航空火箭定制产线效率提升90%,成本降75% 。
医疗急救 :按患者CT数据打印器官支架(45分钟完成手术准备);国家级合作项目实现微米级生物兼容植入物。
军事后勤:战场现场生成武器配件(1台QSC=移动兵工厂)|;为我司安全部门提供“就地补给”原型系统 。
……
四、操作流程:四步重构物质世界
graph LR
A[物体扫描→量子态编码] --> B[数据压缩存储至QSC]
B --> C[“寰宇-7”解析量子态]
C --> D[能量场重构→实体复现]
注:全过程耗时8-30分钟,支持远程实体化。
五、安全与伦理:我司的技术红线
量子锁系统:未经授权访问触发波函数坍缩,数据自毁。
反逆向工程:物理拆解触发纳米蚀刻,芯片永久销毁。
六、战略展望:从地球到深空
赛雷布洛总监:
?“QSC将重塑人类文明的基础逻辑——原子成为可编程的字节。下一步,我司将聚焦:- 深空探索:星际飞船携带QSC,就地取材建造基地(如月球氦-3开采以及火星133号斯派修姆元素收集);
灾害响应:72小时内重建灾后核心基础设施;
跨维通信:与平行宇宙的物质信息交换(理论验证中)?
档案附录:"量子态实体化核心技术白皮书"
授权查询:总监级别以上权限可通过ATI Intranet访问全功能测试视频及专利集群(专利号:WO2020ATIQSC001-178)。
?原子科技公司前沿物质研究所 版权所有
"我们创造的不是工具,而是新世界的基石。" —— Dr. 赛雷布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