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造鼎(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艺之神》最新章节。

宫束班鼎事记:颛顼年间那场笑劈柴的造鼎闹剧

宗门藏经阁的竹卷里,总藏着些正经史料外的边角趣闻。就说那本泛黄的《朴工杂记》,前半卷还端端正正记着宫束班在颛顼帝时期“以陶承道,以石载德”的正经事迹,后半卷却突然画风一转,用歪歪扭扭的字迹写着:“帝令造鼎,群憨乱舞,三日笑倒八人,裂陶十七,余者皆捧腹不能起——此乃宫束班第一笑谈也。”

今日便翻出这段往事,讲讲那群被墨老管得严严实实的工匠,是如何在造鼎这件大事上,把颛顼帝的朝堂差点变成笑场的。

帝命降,憨货们的“鼎”力狂想

那日颛顼帝在濮水之畔见了宫束班的陶器,龙颜大悦,转头就给墨老派了个新活:“朕欲制一鼎,祭天地,镇四方。汝宫束班,可敢接?”

墨老当场拍着胸脯应了,回来就召集三十多个弟子,蹲在工坊前的空地上开动员会。他手里举着根烧焦的木棍,在泥地上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圈:“帝要的鼎,得比咱平常做的陶鼎大十倍,三足两耳,庄重!威严!”

话音刚落,石陀就蹲不住了。这小子刚学会轮制陶器,正得意着呢,当即蹦起来:“班主!十倍算啥?我给它整个十二足!三足镇东,三足镇西……”说着还张开双臂比划,结果没站稳,“咚”一声摔进旁边的泥坑里,溅了满脸泥,活像个刚出土的陶俑。

众人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哄笑。墨老气得用木棍敲了敲石陀的脑袋:“镇你个大头鬼!三足为稳,自古定数,多一只都不稳!”石陀抹了把脸,还不服气:“那我在足上刻花纹!刻只野猪,再刻只兔子……”

“刻刻刻,就知道刻!”墨老没好气道,“这是祭天的鼎,要肃穆!肃穆懂吗?”他一边说一边板起脸,试图摆出威严的样子,可嘴角却没忍住,微微抽了抽——谁让石陀满脸泥污,还瞪着俩大眼睛较真呢?

这还只是开始。接下来讨论鼎的大小,更成了一场闹剧。有个叫木禾的弟子,平时负责做木工具,脑子一根筋,非要按“帝高九尺”来算:“鼎得比帝还高,才显得尊敬!”另一个叫陶叶的女弟子反驳:“那咋抬?得二十个人抬着走,祭天的时候还没到地方,人先累垮了!”

两人争得面红耳赤,差点动起手来。最后还是墨老拍板:“高一丈,腹径八尺,够大了。”可木禾不依,偷偷找了根长绳,跑到部落里最高的那棵柏树下量了量,回来哭丧着脸说:“班主,一丈高的鼎,比柏树还高,窑里烧不下啊!”

众人又笑倒一片。墨老捂着额头,心想这群憨货,怕是把造鼎当成搭窝棚了。

取土记:从“泥巴大战”到“舌尝百味”

造鼎的第一步是取土。墨老特意强调:“此鼎关乎祭祀,土必取濮水之阳,三尺之下的‘胶泥’,无砂无石,细腻如脂。”

石陀自告奋勇带队,领着五个弟子去了濮水畔。到了地方,他学着墨老的样子,蹲下来捻土,可没捻两下就不耐烦了,抓起一把土就往陶叶身上扔:“你看这土,多细!”陶叶哪肯吃亏,抓起一把泥就回扔过去:“细个屁,里面有小石子!”

一来二去,好好的取土变成了泥巴大战。等墨老闻讯赶来,六个弟子已经滚成了泥人,你追我赶,在河滩上闹得欢,旁边还堆着几堆“候选土”,混杂着草根、石子,甚至还有半条小鱼——估计是石陀挖土时从泥里翻出来的。

“胡闹!”墨老气得吹胡子瞪眼,可看到石陀举着一条小鱼,傻乎乎地问“这鱼算不算土的一部分”时,又忍不住笑了。他让众人把混了杂物的土倒掉,重新教他们辨土:“捻之无粒,握之成团,摔之不散,方为好土。”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尝土”环节。墨老说,好的陶土微甘,若带苦味,烧出来易裂。石陀第一个尝,刚把土放进嘴里,就“呸呸呸”吐出来,一脸苦相:“跟黄连似的!”接着木禾尝,尝完皱着眉:“有点涩,像没熟的果子。”

轮到陶叶,她小心翼翼地捻了一点土,抿了抿,说:“这个有点甜。”众人赶紧围过去,你一点我一点地尝,跟抢什么宝贝似的。结果有个叫石夯的弟子,急着表现,抓起一大把土就塞进嘴里,嚼得满脸通红,最后憋得说不出话,直摆手——原来他拿错了,抓了一把带着河沙的土。

墨老又气又笑,用木棍敲了敲石夯的背:“让你尝,没让你吃土块!憨货!”

塑形时:歪瓜裂枣与“抽象派”鼎耳

土备好,开始塑形。墨老定了规矩:先做个小泥模,定好比例再放大。可这群憨货,个个都想“创新”。

石陀做的第一个鼎模,三足倒是三足,可一个长一个短一个歪,活像个三条腿的瘸子。他还得意地举起来:“你看,这样站着稳!”结果手一松,“啪”一声摔在地上,三足全断了,引得众人又是一阵笑。

木禾更绝,非要给鼎耳搞“艺术创作”。别人做的鼎耳是对称的弧形,他偏要做成两个三角形,还说:“这样像山,有气势!”结果陶叶拿起来一看,笑得直不起腰:“你这哪是鼎耳,分明是两只小三角旗,插在上面要打仗啊?”

最让人头疼的是鼎腹。墨老要求圆润饱满,象征“天地圆满”。可石夯手笨,做着做着就歪了,一边鼓一边瘪,活像个被人打了一拳的肚子。他急得满头大汗,用手使劲拍,越拍越歪,最后那鼎腹变成了个不规则的椭圆形,墨老看了都忍不住吐槽:“你这是做鼎还是做怪胎?”

为了把鼎腹做圆,众人想了个馊主意:围着鼎模转圈,每人负责拍一边。结果你拍重了,他拍轻了,最后鼎腹被拍得坑坑洼洼,像个长满疙瘩的南瓜。石陀看了,还一本正经地说:“这样好,防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