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东46(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艺之神》最新章节。

《九鼎承运》

第一幕:周祚倾颓

场景:工艺门总门·天工殿

时间:周赧王五十九年·冬

【天工殿内青铜灯盏摇曳,三百六十根盘龙柱上镌刻着三千年工艺图谱。殿中央悬浮着九尊三足圆鼎,鼎身饕餮纹吞吐着微弱金光,正是镇国九鼎。】

【玄衣老者立于鼎前,青丝中杂着霜白,正是工艺门掌门墨渊。他指尖抚过“雍鼎”兽耳,鼎身突然迸出裂纹,金光如血珠滴落。】

墨渊:(声音低沉)三百年了……从平王东迁那日起,这九鼎的气运便一日弱过一日。

【灰衣童子捧着青铜卡尺匆匆入殿,靴底沾着关外冻土。】

童子:(气息急促)掌门!秦军已过函谷关,周王畿只剩下洛阳一城了!工匠营传来消息,九鼎底座的玄铁锁链开始锈蚀……

【墨渊转身时,玄色袍角扫过案几,案上堆叠的《考工记》抄本簌簌作响。他取过最底层那卷泛黄帛书,展开时可见朱砂绘制的九鼎剖面图。】

墨渊:(指尖点向图中枢纽)告诉锻造堂,用昆吾山赤金重铸锁链。记住,要掺三成陨铁——当年大禹铸鼎时,用的就是这方子。

童子:(抬头)可……周王昨夜已派使者出城,据说要向秦献鼎投降。

【墨渊突然按住震颤的“冀鼎”,鼎内传来闷响,似有千军万马奔腾。他袖口滑落一枚青铜令牌,牌上“天工”二字隐有流光。】

墨渊:(目光锐利)周室气数已尽,但九鼎不能亡。传我法旨,开启“承运大阵”,让九鼎分藏九处工坊。待新朝肇建之日,再以工艺门秘法重聚其灵。

【童子接令牌时,掌心被边缘棱角硌得生疼。殿外突然传来钟鸣,共响九声,每一声都让九鼎金光黯淡一分。】

童子:(握紧令牌)弟子这就去办!只是……史书会如何记载我们?

墨渊:(望向殿顶星图)工匠从不在史书上留名。但你记住,秦欲统天下,必先立度量衡、通驰道、筑长城——这些,都离不开工艺门的手艺。(转身时玄袍展开如鲲鹏振翅)去准备吧,三日后,我要亲手为九鼎最后一次淬火。

【童子退下后,墨渊取过案上的“规矩”二器,规为圆,矩为方,合在一起时恰好嵌进“豫鼎”底部的凹槽。他闭眼时,殿外风雪声渐远,唯有鼎身裂纹蔓延的轻响在空殿回荡。】

墨渊:(轻声自语)姬昌演易,周公制礼,而我工艺门……要为后世立“器”。

【九鼎突然齐齐下沉半寸,鼎足落地时激起尘埃。墨渊展开双臂,三百六十根盘龙柱同时亮起,将他身影拓印在殿壁上,与三千年工艺图谱融为一体。】

第二幕:秦庭奠基

场景:咸阳宫·章台殿

时间:秦始皇二十六年·秋

【章台殿金砖铺地,十二铜人列于两侧,铜人掌心托着夜明珠,照亮殿内的《秦律》竹简。嬴政身着玄色龙袍,手指叩击案上的方铜量器,器身刻着“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

李斯:(手持奏章)陛下,度量衡诏书已发往三十六郡。只是各地反馈,铁器制式仍有差异,尤其是南方郡国,农具尺寸竟有七种之多。

嬴政:(抬头)召工艺门的人来。

【殿外传来金属碰撞声,墨渊踏着晨光入殿,玄袍上绣着细密的齿轮纹样。他身后跟着四名弟子,各捧一件器物:方升、铜权、弩机、轨距模型。】

墨渊:(行礼)臣墨渊,奉“承运令”觐见。此乃工艺门按九鼎气运推演的标准器——方升容一斗,铜权重十六两,弩机射程百步,车轨宽六尺。

【嬴政取过铜权,掂量时眉峰微挑。权身刻着的校准刻度细如发丝,与他腰间玉佩的纹路隐隐相合。】

嬴政:(目光审视)当年周室献鼎,九鼎在途突然失踪。坊间都说,是你们工艺门藏了鼎。

墨渊:(从容)鼎者,国之器也。周德衰,故鼎隐;秦德盛,故器显。(指向案上模型)陛下请看,这轨距模型若推广天下,车同轨自能通行无阻。其尺寸,正是依“兖鼎”足距而定。

【李斯突然展开一幅地图,图上标注着驰道路线,沿线用朱砂点出七十二处工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