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东46(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艺之神》最新章节。

李斯:(语气急切)墨掌门,北方长城急需十万副铁镞,咸阳宫的铜柱铸造也卡了壳——工匠说,没有“荆鼎”的铜料配方,铸出来的柱子承不住屋顶重量。

【墨渊从袖中取出一卷青铜简,简上铭文闪烁金光。他将简册置于案上,简片自动展开,组成一幅完整的《天工开物》图谱。】

墨渊:(指向其中一页)长城用镞,需以“徐鼎”秘法淬火;宫柱铸造,要按“扬鼎”比例调配铅锡。(抬头)臣所求,不过是让工艺门弟子参与修订《工律》。

【嬴政突然大笑,笑声震得铜人掌心的夜明珠微微颤动。他取过传国玉玺,在图谱上盖下“受命于天”的印文。】

嬴政:(掷出玉玺)准了!即日起,工艺门执掌天下工坊。告诉天下匠人,凡能改进器物者,赏爵一级,食邑百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墨渊接玉玺时,指尖触到印文凹陷处,突然想起二十六年前景天工殿的九鼎。殿外传来工匠们整齐的号子声,似与当年九鼎震颤的频率渐渐相合。】

墨渊:(躬身)臣,领旨。

【嬴政转身望向窗外,咸阳城的工坊区正升起袅袅青烟,三千座熔炉的火光染红了半边天。十二铜人眸中突然闪过微光,与千里之外某处山腹中的九鼎遥相呼应。】

第三幕:器承千秋

场景:工艺门·藏鼎窟

时间:汉高帝五年·春

【幽暗石窟内,九尊巨鼎沉于寒潭,潭水凝结着千年寒冰。墨渊立于潭边,鬓发已全然雪白,玄袍上的齿轮纹样被岁月磨得模糊。】

【青衣少年捧着新铸的铜剑走来,剑鞘上雕刻着秦代驰道图。他将剑递给墨渊时,潭水突然翻涌,九鼎同时发出嗡鸣。】

少年:(声音清亮)掌门,长安来报,新帝已下令沿用秦代度量衡。只是……当年随始皇帝东巡的工匠说,您曾预言“秦历二世而亡”?

墨渊:(抚过剑身)不是预言,是工艺。(指向潭中九鼎)秦法苛急,却忘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他们用九鼎气运铸十二铜人,却不知器物需养,而非强用。

【少年突然指向“青鼎”,鼎身饕餮纹中渗出缕缕金光,正缓缓融入潭水。】

少年:九鼎的气运……在流入新朝?

墨渊:(点头)从大禹铸鼎到如今,三千年了。(取出当年那卷帛书,纸张已脆如蝶翼)工艺门的使命,从不是守护某一个王朝,而是让文明借着器物传下去。(将帛书递给少年)这是九鼎图谱,你要记住,真正的天工,是让器承国运,而非国承器运。

【少年接图谱时,潭水突然平静如镜,九鼎金光敛入鼎身,仿佛从未亮起过。窟外传来新抽的柳枝轻响,混着远处工坊的锻打声,如同一首跨越时空的歌谣。】

少年:(握紧图谱)弟子明白了。

墨渊:(望向窟顶缝隙透入的天光)去长安吧,告诉新朝的工匠,用我们的手艺,为这天下造更多的犁、更多的车、更多的书简。(微笑)毕竟,比起鼎彝,百姓更需要的是能种出粮食的铁器。

【少年转身离去时,听见身后传来轻微的碎裂声。回头时,只见墨渊的身影与潭边寒冰渐渐相融,唯有那枚“天工”令牌落在潭岸,被初生的春草轻轻覆盖。】

【镜头拉远,藏鼎窟外的山壁上,新刻的《考工记》续篇正被雨水冲刷,字迹却愈发清晰。远处的长安城郭中,千万座工坊的烟火连成云海,与三千年的文明脉络,终于汇成同一片天地。】

《天工承运》

工艺门 无名

九鼎沉光接大荒,周纲坠处起秦章。

玄衣掌火熔三代,铁骨承气运千霜。

轨合山河车辙定,量齐日月斗升长。

莫言匠者无名姓,一器传灯照未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