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湄南潮起与异国新篇(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从狼烟北平开始》最新章节。
春分刚过的曼谷,潮热像一张浸了水的棉絮,裹着栀子花的甜香从素万那普机场的玻璃门里涌进来。周明远推着行李车走出到达口,金属把手被体温焐得发烫,车筐里的物件却透着股妥帖的熟悉 —— 那个装着三条鎏金金鱼的玻璃缸稳稳立在角落,缸壁贴着层薄雾,能看见鱼鳍在水里轻轻扫过水草;旁边叠着个银灰色折叠钓竿,竿梢还缠着去年在开原鱼塘用剩的细线,这是他出发前特意翻出来的,总觉得带着家乡的水味,钓异国的鱼也能多份底气。
束从轩的语音从手机里飘出来,背景里混着长尾船突突的马达声和隐约的泰语吆喝:“明远,先别管工作,曼谷的烟火气藏在水上呢,找个船夫带你去湄南河转两圈,钓条罗非鱼当晚饭。” 周明远笑着摁了回复键,指尖刚触到屏幕,就听见身后有人喊 “taxi”,转头看见辆漆成亮绿色的 tuk-tuk 车停在路边,车身像从热带雨林里摘出来的一片嫩叶,车篷边缘挂着串茉莉花环,白色花瓣被潮热的空气浸得发软,每晃一下就飘出一缕清甜,混着司机身上淡淡的香茅皂味。
“先生,去哪里?” 司机是个四十岁左右的男人,穿件洗得发白的蓝色格子衬衫,领口别着枚小小的佛牌,说话时露出两排整齐的牙,眼角堆着笑。周明远报出酒店名字,把行李车往车后斗推时,司机连忙伸手帮忙,手指触到玻璃缸时特意放轻了动作:“哦,金鱼!很漂亮的鱼,湄南河的水也养得活。” 他边说边从车座底下摸出块蓝白格子的布,铺在行李车下方,“路有点颠,垫着不容易晃。”
tuk-tuk 车驶出机场高速时,街景像幅流动的热带画卷慢慢展开。起初是成片的现代写字楼,玻璃幕墙反射着刺眼的阳光,路边的广告牌上印着泰文和英文,偶尔能看见熟悉的连锁品牌 logo;拐进市区后,高楼渐渐变成了两层的传统木屋,红色的瓦檐翘得老高,屋檐下挂着串成串的芭蕉和菠萝,有的门口摆着矮矮的佛龛,供着小小的佛像,佛龛前的香插在装满米的瓷碗里,青烟细细地飘向天空。
路过一家露天小吃摊时,司机特意放慢了车速:“这是曼谷最好吃的冬阴功汤,先生要尝尝吗?” 摊位前的铁锅冒着白汽,摊主正用长勺搅动锅里的汤,柠檬叶和香茅的气味顺着风飘进车里,带着点辛辣的鲜。周明远摇了摇头,指了指车筐里的钓竿:“先去河边钓鱼,回来再吃。” 司机笑着点头,踩下油门时,车载收音机里飘出泰语情歌,旋律软软的,混着车轮碾过柏油路的 “沙沙” 声,倒让这异乡的路多了份温柔。
酒店选在湄南河沿岸的老街区,白色的建筑爬满了绿色的藤蔓,藤蔓间开着细碎的紫色小花。推开房间阳台门的瞬间,周明远先把玻璃缸放在了阳台的石桌上 —— 石桌被雨水冲刷得光滑,桌角还雕着小小的莲花纹。他蹲下来,指尖蘸了点缸里的水,温度比开原的井水暖些,金鱼似乎也适应了,正围着水草慢悠悠地转。抬头时,湄南河的景色正好撞进眼里:河水是淡绿色的,能看见水下细碎的水草在随波摆动,偶尔有小鱼游过,尾鳍划开水面留下细细的纹路;远处郑王庙的尖顶镀着晨光,金箔似的反光落在河面上,碎成一片跳动的星子;长尾船一艘接一艘地从河面划过,船娘的花头巾在风里飘着,有的是亮黄色,有的是玫红色,像撒在绿绸缎上的彩色纽扣。
“先生,要租船钓鱼吗?” 楼下传来喊声,周明远低头看见个穿棕色蓑衣的船夫,正举着竹篓朝他挥手,竹篓里装着刚捞上来的河虾,青灰色的虾壳泛着光,虾须还在轻轻颤动。他抓起折叠钓竿往楼下跑,凉鞋踩过酒店庭院的草地时,露水沾在鞋底,凉丝丝的,惊得几只白鹭扑棱着翅膀从草坪飞起,掠过河面时,翅膀尖碰了下水面,溅起小小的水花。
“水质软,钓罗非鱼得用本地的红蚯蚓。” 船夫把他引到一艘长尾船边,船身是深棕色的,船头绑着个小小的竹篮,里面装着蚯蚓罐和鱼篓。周明远刚坐稳,就看见岸边卖早点的摊位前,一个穿蓝色布衫的华侨阿婆正朝他招手,手里举着个竹编鱼篓,篓沿还挂着串茉莉花环,和 tuk-tuk 车上的那串很像。“小伙子,东北来的吧?” 阿婆踩着石阶走下来,声音里带着点闽南腔,“上次老乡鸡那伙人来,也在这儿钓了条三斤重的罗非鱼,用我的蚯蚓钓的。” 她把鱼篓递过来,“这个给你装鱼,比塑料篓透气,鱼不容易死。”
周明远接过鱼篓,指尖触到竹编的纹路,粗糙却扎实,还带着阳光晒过的暖意。他刚把蚯蚓挂在鱼钩上,远处就传来咚咚的舂击声,像有人在反复敲着石臼。顺着声音望去,一艘卖青木瓜沙拉的小船正朝这边划来,船娘戴着顶宽边草帽,帽檐压得很低,遮住了大半张脸,只露出嘴角的笑。她的船上摆着个大大的石臼,手里握着根粗木槌,正反复舂着木瓜丝,鱼露、柠檬和小米辣的气味顺着河风飘过来,先是淡淡的酸,接着是辛辣,最后又绕回一点鲜,勾得人舌尖发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要份青木瓜沙拉吗?” 船娘划到近前,用不太流利的中文问,石臼里的木瓜丝已经舂得软烂,泛着淡淡的绿色。周明远刚点头,手里的钓竿突然往下沉 —— 鱼漂 “唰” 地没进水里,线绷得紧紧的,能感觉到水下有东西在使劲挣扎。“有鱼!” 船夫在旁边喊,周明远连忙握紧钓竿,往回收线时,手臂能感觉到鱼的力道,比在开原鱼塘钓的鲫鱼要沉些。
几分钟后,一条银闪闪的罗非鱼跃出水面,鳞片在阳光下亮得刺眼,尾巴还在不停地摆动,溅得他裤脚全是水。河水带着水草的腥气,凉丝丝地浸进棉质短裤里,却一点也不觉得冷。“晚上炖酸菜正好!” 阿婆在岸边笑着拍手,手里还举着刚煮好的糯米饭,“我这有酸菜,是老家带来的,你要是不嫌弃,晚上来我这儿炖鱼。” 周明远举着鱼点头,指尖先摸出手机 —— 镜头里,罗非鱼的银鳞映着郑王庙的金顶,河风把阿婆的布衫吹得飘起来,他对着屏幕顿了顿,敲下一行字:“湄南河的鱼,开原的缸,今晚有口福了。”
“叮 —— 随机签到触发!地点:曼谷湄南河畔。奖励:《泰北生活风物志》,解锁‘跨文化生活融合’技能!” 手机提示音轻轻响了下,周明远笑着把手机塞回口袋,接过船夫递来的抄网,小心翼翼地把罗非鱼放进阿婆给的竹篓里。鱼在篓里蹦了两下,溅出的水珠落在竹编上,很快就被潮热的空气蒸干了。
上午十点的丹嫩沙多水上集市,早已挤满了大大小小的船只。周明远坐着船夫的长尾船穿行在运河里,船身漆成宝蓝色,像块浸了水的蓝宝石,船头堆着刚从阿婆那儿买的金黄芒果,果皮光滑得能映出人影。运河两旁的高脚木屋歪歪扭扭地连在一起,木头柱子插在水里,有的柱子上还缠着水草,屋檐下挂着的花衬衫在风里摆动,红的、黄的、粉的,像一串会跳舞的彩色灯笼。
卖鲜花的船最先靠过来,船娘是个年轻姑娘,梳着长长的辫子,辫子上系着粉色的丝带。她的船上摆满了茉莉花环和鸡蛋花,白色的茉莉花环堆在竹篮里,鸡蛋花则插在装满清水的玻璃瓶里,花瓣边缘泛着淡淡的黄。“先生,买个花环吧,保佑平安。” 姑娘把一个茉莉花环递到周明远面前,花瓣上还沾着露水,碰在指尖凉丝丝的。他接过花环戴在手腕上,清甜的香气立刻裹住了手腕,姑娘笑着又递来一朵鸡蛋花:“这个插在口袋里,香一整天。”
刚把鸡蛋花插进衬衫口袋,一艘卖泰式奶茶的船就划了过来。船夫是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船上摆着两个大大的铜壶,壶嘴亮得能照见人。“要热的还是冰的?” 他边问边掀开壶盖,浓郁的茶香混着炼乳的甜飘出来。周明远要了杯冰的,男人用玻璃杯盛了奶茶,杯壁上结着厚厚的冰珠,递过来时还带着股凉意。喝一口,茶香先在嘴里散开,接着是炼乳的甜,最后有淡淡的茶涩,混着冰的凉,正好压下了潮热带来的闷。
“尝尝这个!” 旁边一艘卖芒果糯米饭的船靠了过来,船娘举着个用蕉叶裹着的饭团,笑容格外亲切。周明远接过时,能感觉到蕉叶里的糯米还冒着热气,剥开时,蕉叶的清香和糯米的甜混在一起,往鼻子里钻。浇上椰浆后,乳白色的浆汁顺着米粒往下淌,像条小小的瀑布,撒上的芝麻嚼起来脆生生的,芒果肉咬在嘴里是冰凉的甜,带着点果酸,混着温热的糯米和浓稠的椰浆,冷热甜香在舌尖缠成一团,让人忍不住眯起眼睛。
船行到运河中段时,周明远突然看见一艘鲜红色的 “水上邮局”—— 船身漆成正红色,船头挂着个小小的铜铃,船篷上印着绿色的邮政标志,旁边还画着只展翅的鸽子。船夫笑着说:“这是曼谷最老的水上邮局,能寄明信片到全世界。” 周明远连忙掏出手机,对着红色的船身拍了段视频,镜头里,邮局的工作人员正给一艘小船递明信片,白色的卡片在绿色的河面上格外显眼。他突然想起开原老家的邮局,门口挂着个红色的邮筒,冬天时邮筒上会结层薄冰,和眼前这热闹的水上邮局,倒像是两个世界的温柔。
午后的暹罗广场,桑伦夜市的灯笼刚被点亮。周明远咬着个椰子冰淇淋逛摊位,冰淇淋装在半个椰子壳里,椰子肉被挖成小块混在里面,咬一口是冰凉的甜,还带着椰子的清香。夜市的摊位沿着街道两旁摆开,每个摊位都挂着彩色的灯串,红色、黄色、蓝色的灯泡缠在竹竿上,像挂满了星星。
炒河粉的摊位前围了不少人,摊主是个穿花围裙的女人,手里握着长柄小铁锅,正快速地翻炒河粉。河粉在锅里 “滋啦” 作响,她往里面淋了勺蛋液,黄色的蛋液很快裹住了白色的河粉,接着撒上切碎的虾子、新鲜的芒果片和香菜,最后浇上一勺鱼露,整个摊位都飘着鲜美的香气。周明远排队买了一份,接过时,纸碗还烫得要垫着纸巾,河粉嚼起来滑嫩,芒果片是甜的,虾子是鲜的,鱼露的咸鲜把所有味道都串了起来,吃完后还忍不住舔了舔嘴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逛到泰丝摊位时,周明远的脚步停了下来。摊位上挂着各式各样的泰丝围巾和挂毯,有的绣着莲花,有的绣着大象,还有的绣着湄南河的景色,丝线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他的目光落在一块绣着莲花纹的挂毯上 —— 莲花的花瓣是淡粉色的,花蕊是金黄色的,叶子是深绿色的,针脚细密得看不见线头,正是 Jim Thompson 的招牌纹样,去年在上海的泰丝展厅里见过,当时还觉得这纹样和开原的酸菜缸有点像,都是带着生活气息的美。
“喜欢这款吗?” 摊主是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戴着副老花镜,说话时声音很轻。他指着挂毯上的莲花:“这是老手艺了,一个师傅要绣半个月才能完成。” 周明远掏出手机,翻出张大爷腌酸菜的照片 —— 照片里,张大爷正蹲在院子里,手里拿着木槌敲酸菜缸,缸沿还挂着刚腌好的酸菜叶,背景是开原的老房子。“您看,我们老家的酸菜缸,也很有味道。” 他把手机递给老人,老人凑着灯光看了半天,突然笑了:“这个好!这个缸的纹路,和泰丝的针脚很像,都是慢慢做出来的。” 两人对着屏幕一阵比划,从泰丝的绣法聊到酸菜的腌法,从曼谷的天气聊到开原的冬天,不知不觉就过了半个多小时。
第二天一早,周明远租了辆摩托车去清迈。摩托车是淡蓝色的,车座上铺着块碎花布,把手旁挂着个小小的竹篮,正好装下他的手机和钱包。从曼谷到清迈的路上,景色渐渐从城市变成了乡村,路边的稻田一望无际,绿色的稻穗在风里晃着,像一片绿色的海洋。偶尔能看见农民在田里劳作,有的弯腰插秧,有的牵着水牛耕地,水牛的铃铛挂在脖子上,走一步就 “叮铃” 响一下。
到清迈古城时,正好是上午九点。古城的塔佩门是红色的,城墙又高又厚,上面爬着绿色的藤蔓,城门口有不少鸽子,正围着游客啄食撒在地上的米粒。周明远把摩托车停在城墙边,走进古城时,首先闻到的是咖啡的香气 —— 街边的咖啡馆摆在露天,白色的桌椅放在树荫下,有的桌子上还摆着小小的多肉植物,老板正用磨豆机磨着咖啡豆,“嗡嗡” 的声音混着游客的笑声,格外惬意。
沿着古城的街道往前走,两旁的建筑都是兰纳风格的,屋顶是尖的,屋檐下挂着彩色的经幡,风吹过时,经幡飘起来,像彩色的带子在跳舞。街边的小店卖着各种各样的东西,有手工做的银饰、有香茅做的香皂、还有用芒果干做的零食,店主们坐在门口,有的在织毛衣,有的在看书,看见游客走过,会笑着说声 “萨瓦迪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