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秋实累累(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我,历史唯一仙!》最新章节。
寒露既过,霜降将至。
(……已无力吐槽?哈哈哈,习惯了这么写)
临安城的秋意愈浓,运河两岸枫红似火,青瓦屋檐下挂满金黄的谷穗串,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保安堂院中的老菊花开得正盛,黄的、白的、紫的,在秋阳下熠熠生辉。
许清安晨起推门,但见石阶上已落了一层薄霜。
他呵出一口白气,开始每日的功课——先修炼《神农百草经》,再抚琴调理心气。
突破感气境圆满已一年多,他越发体会到“圆满”二字的深意:非是境界的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
这日清晨,他正在院中抚琴,忽见几个熟悉的身影远远走来。为首的竟是青芝山的秦老,身后跟着几个山民,抬着个沉甸甸的竹匾。
“许郎中!”秦老笑容满面,“今年山里药材丰收,乡亲们特地挑了些好的送来!”
竹匾中满是新鲜药材:肥厚的茯苓、饱满的枸杞、香气扑鼻的桂枝...最难得的是一批品相极佳的野生黄芪,根须完整,质地坚实。
许清安细看这些药材,但见灵气充盈,药性纯正,显然是精心挑选的。
“老人家太客气了。这些药材,市面上难得一见。”
秦老笑道:“若不是许郎中平日指点,我们哪识得这些宝贝?”
送走秦老一行,许清安开始处理这些新药。他依照《神农百草经》所载古法,结合这半年在药局所学,精心炮制。
处理黄芪时,他闭目凝神,运转心法。指尖轻触根须,竟能清晰感知到其中蕴含的“升发之力”,如春笋破土,生机勃勃。
“此物宜蜜炙,”他自语道,“蜜性甘缓,可制其过升之性。”
于是取来新鲜蜂蜜,文火慢炙。蜜香与药香交融,沁人心脾。
竹茹好奇地问:“师父,这般炮制,与药局之法有何不同?”
许清安微笑:“药局重规范,民间重变通。譬如这蜜炙黄芪,药局规定蜜药比例、火候时辰;而我们可依药材质地、蜂蜜浓稠,稍作调整。”
说着取出一批市售的蜜黄芪比较。果然,依古法炮制的,色泽金黄,气香味甘,药性更加温和。
此后数日,许清安将新得药材逐一炮制试用。
每味药都依其特性,采用不同方法:茯苓切块阴干,保留渗湿之性;枸杞酒浸晾晒,增强补益之功;桂枝嫩枝另存,专供解表之用...
最妙的是,凭借对“草木之语”的领悟,他能在炮制时感知火候变化,把握最佳时机。这般炮制出的药材,药性往往更胜一筹。
这日,一位特殊病患前来求诊。是个年轻书生,面色恍白,精神萎靡,自称苦读耗神,夜不能寐。
许清安细诊之下,发现不仅是心脾两虚,更有思虑过度,心神不宁之象。他开出归脾汤加减,又特意加了新炮制的蜜炙黄芪。
“此药须文火慢煎,”他嘱咐书童,“煎至药液浓稠,如蜜般拉丝为度。”
书生服药三日,复诊时气色大改,精神焕发:“晚生从未服过如此效验的药!不仅夜能安眠,白日读书也精神倍增。”
许清安笑道:“非是方妙,是药性纯。好比米好饭香,药好效良。”
此事传开,百姓都说保安堂的药特别灵验。不仅病患前来求诊,连其他医馆也来采购药材。
许清安来者不拒,却立下规矩:药材须依法炮制,宁可价高,不降品质;贫苦人家,可分文不取。
这日,太医院的王医官微服来访。见保安堂药材琳琅满目,炮制得法,不禁赞叹:“许郎中这药材,比药局的还要精致三分。”
许清安谦道:“药局量大,重规范;晚辈量小,可求精。各有所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