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传承不可怠(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我,历史唯一仙!》最新章节。

这日清晨,他正在院中指点竹茹辨认药材,忽见几个少年在门外踟蹰,为首的正是邻家小子阿宝。

“许郎中...”阿宝怯生生开口,“我们想学医,您能教教我们吗?”

许清安这才想起,自《药诗琴佐辅》框架完成后,来求教的人越发多了。不仅有病患,还有许多想学医的少年。

保安堂一方天地,已容不下这许多求学之心。

他温和道:“学医艰苦,非一日之功。你们可能坚持?”

少年们齐声道:“能!”

许清安目光扫过这些充满期盼的脸庞,心中忽有所动。医道传承,贵在后继有人。与其独善其身,不如广育桃李。

于是在保安堂后院开设“杏林堂”,专收愿学医的少年。消息传出,报名者络绎不绝。许清安细加挑选,最终收了十二个弟子,年龄从十二到十六不等,多是贫寒子弟。

开学第一课,许清安不教药性,不授方剂,而是带着弟子们来到青芝山。

春山如笑,药草芬芳。许清安指着漫山遍野的草木道:“学医先识药,识药先知性。每株草药都有灵性,需用心去听,去感。”

他让弟子们闭目静坐,感受山间气息。阿宝最先惊呼:“我闻到薄荷的清凉!”另一个叫芸娘的女孩细声道:“我感觉到了茯苓的沉稳...”

许清安颔首:“这便是药性感知的初阶。日后你们会听到更多药语。”

回到杏林堂,他根据弟子们的特质因材施教。

阿宝嗅觉灵敏,专攻药材鉴别;芸娘心思细腻,学习脉诊针灸;还有个叫石头的少年力大心细,适合学习正骨按摩...

教学之余,许清安将《药诗琴佐辅》的验证工作分派给弟子们。有的负责记录病例,有的协助整理文献,还有的帮忙校对勘误。

孩子们在实践中成长极快。

这日,芸娘在协助诊治一个失眠老妪时,忽道:“师父,我觉得这位婆婆宜配《陈风·月出》之诗。”

许清安讶然:“为何?”

芸娘细声道:“婆婆面带忧思,似有怀人之痛。《月出》皎皎,照人无眠,正合其境。”

许清安试之,果然效佳。于是在《药诗谱》“因人篇”中添上一笔:“癸亥年三月十二,芸娘见:忧思失眠,宜配《月出》之诗。可再验。”

他越发觉得,教学相长,此话不虚。弟子们的纯真视角,往往能见成人所未见。

端阳节时,许清安带弟子们采艾制锭。孩子们一边劳作,一边吟唱《诗经》中的采药歌谣:“采采卷耳,不盈顷筐...”“于以采蘩?于沼于沚...”

歌声朗朗,药香阵阵。许清安忽有所悟:医道传承,不仅在授业解惑,更在薪火相传。这些歌谣传了千年,药草采了百代,而仁心仁术,也该如是传承。

夏日炎炎,杏林堂却清凉宜人。弟子们每日晨起诵读医经,上午随诊见习,下午辨药实操,晚间则整理日间所学。许清安要求每人每日需写“医道札记”,记录心得疑问。

阿宝在札记中写:“今日识得丁香,其香浓烈。师父言能温中降逆,吾觉其性如《郑风》热烈之情...”许清安批注:“比喻新奇,可深入体会。”

芸娘则记:“诊一心悸患者,脉如雀啄。忽忆《诗经》‘惴惴小心,如临于谷’之句,或可形容此脉。”许清安嘉许:“善于联想,可继续观察。”

最让许清安惊喜的是石头。这少年虽不善文墨,却有一双巧手。正骨按摩时,竟能凭手感感知气血淤堵之处。

许清安特许他专攻此道,将《黄帝内经》中按摩导引之法倾囊相授。

中秋时节,许清安开始让弟子们独立处理简单病例。第一个坐诊的是阿宝,紧张得手直发抖。来的是个感冒孩童,阿宝细心问诊后,开出紫苏生姜汤。

许清安在旁静观,待患者离去方道:“方药无错,却忘了一事。”

阿宝惶惑:“请师父指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