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晋国使团(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到五代十国当女帝》最新章节。
这一章是来补一下晋国使团出使契丹的情节。
北上的道路漫长而艰辛。使团顶着凛冽的寒风,穿越已被寒冬封锁的河北平原,渡过冰凌初结的黄河,终于在一个多月后,抵达了契丹的南京析津府。
稍作休整,又继续向北,前往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此刻的冬捺钵所在地——位于滦河上游的广平淀。
这一路,正使刘昫心情沉重。他年事已高,如此长途跋涉已是极大的负担,更兼使命重大,关乎国运,使得他寝食难安。副使马从斌与刘知新亦是小心翼翼,不断推敲着可能面对的各种诘问与刁难。
当他们终于看到广平淀那连绵无际的契丹营帐时,已是天福四年的初春,但塞外的寒风依旧刺骨,远未有中原的暖意。
契丹人的接待谈不上热情,也谈不上冷漠,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使团被安置在离御帐颇远的一片营区,等待召见。这一等,就是数日。
期间,虽有契丹官员前来询问来意,查验国书礼单,但耶律德光始终没有露面。
这是一种心理上的施压。刘昫等人心知肚明,却也只能耐心等待,同时不断演练着觐见时的说辞。
终于,在使团抵达广平淀的第五日,一名契丹贵官来到使团驻地,面无表情地宣召:“大辽皇帝陛下宣晋国使臣觐见!”
刘昫深吸一口气,整理好代表使臣身份的节杖和冠服,与马从斌、刘知新对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的凝重。他们捧起盛放国书、礼单以及《圣德神功碑》碑文拓本的锦盒,跟随着引路官员,向着那座巨大而威严的金顶御帐走去。
御座之上,耶律德光端坐其中。他年近五旬,面容因常年的戎马生涯而显得风霜刻蚀,但那双深邃的眼眸开阖之间,精光四射,带着帝王的威严与掌控一切的自信。他并未着繁复礼服,仅是一袭玄色常服,外罩珍贵的黑狐裘,却比任何华服都更能衬托其威势。
刘昫深吸一口气,强压住心中的忐忑,引领使团成员,依着最隆重的臣属之礼,趋步上前,在距离御座十余步外整齐跪倒,行稽首大礼:
刘昫手持节杖,稳步上前,在距离御座适当位置停下,依照臣属之礼,深深躬身,朗声道:“臣,大晋皇帝特使、尚书左仆射刘昫,奉我国晋国公主、总摄朝政石素月殿下之命,携国书贡礼,觐见大辽皇帝陛下!恭祝陛下万岁,圣体安康!”
马从斌与刘知新紧随其后,一同躬身行礼。
帐内一片寂静,只有牛油火把燃烧的噼啪声。耶律德光没有立刻让他们平身,深邃的目光在刘昫等人身上缓缓扫过,带着冰冷的审视。良久,他才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沉重的压力,在整个大帐中回荡:
“刘昫……朕记得你。昔日石郎在位时,你也曾为使。”他话语微微一顿,语气骤然转厉,如同塞外的寒风瞬间灌入帐中,“朕且问你!晋国皇帝石敬瑭,乃是朕亲手册立之!尔国晋国公主石素月,按礼便是朕之孙女!如今,她竟敢行此大逆不道之事,囚禁其父,擅揽朝纲!尔等身为晋臣,不思劝阻,反为逆使,该当何罪?!”
这一番斥责,如同雷霆骤降,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和兴师问罪的意味。帐内所有契丹人的目光瞬间变得锐利起来,如同群狼环伺。
刘昫心中凛然,知道最关键的时刻到了。他保持着躬身的姿态,声音却沉稳而清晰,早已准备好的说辞流畅而出:
“陛下息怒!陛下明鉴万里,所言确是骨肉伦常之理。然我汴梁变故,实有不得已之衷情,容臣详禀!”
他微微直起身,但依旧姿态谦卑,继续说道:“前郑王石重贵,狼子野心,勾结景延广、冯道等奸佞,欺瞒圣听,闭塞言路,更欲背弃陛下天恩,毁坏晋辽盟好,其行径已是形同谋逆!彼时,我朝陛下已受蒙蔽挟持,危在旦夕。我国晋国公主,身为皇室之女,眼见奸佞祸国,父兄受难,社稷将倾,实是迫于无奈,才行此雷霆手段,清除君侧,拨乱反正!此举绝非为私利,实为保全晋室宗庙,亦是维护晋国对陛下、对大辽之忠诚信义啊!”
他将石素月的行动定性为“清除君侧,拨乱反正”,并将动机与“维护晋辽盟好”捆绑在一起。
“巧言令色!”耶律德光冷哼一声,显然并不完全买账,“纵使石重贵有罪,亦当由晋国皇帝处置,何须她一女子越俎代庖,行此囚父篡权之举?此等悖逆人伦之行,朕岂能坐视不管?!”
刘昫额角微微见汗,但语气依旧恳切:“陛下!当时情势危急,犹如累卵!郑王党羽遍布朝野,若待陛下之子醒悟,恐祸事已不可挽回!晋国公主此举,虽有僭越之嫌,然实是存亡继绝之不得已!事后,公主殿下深感不安,每每念及陛下与晋国皇帝之父子情深和自己对陛下的祖孙情谊,便惶恐无地,夜不能寐!”
他抓住耶律德光话语中“孙女”的定位,顺势将姿态放到最低:“故而,公主殿下总摄朝政后,第一要务便是派遣臣等,星夜兼程,前来觐见陛下,陈情始末,重申臣节!殿下于国书中言明,愿以臣孙之礼,永世侍奉陛下,尊陛下为祖,绝不敢有丝毫怠慢!往日盟约,一概遵循,且愿增加岁贡,以表赤诚孝心,恳求陛下怜惜宽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说着,刘昫从马从斌手中接过国书与礼单,高高举起:“此乃我国晋国公主殿下亲署之国书,以及献于陛下的贡礼清单,另有为彰显陛下圣德而特制之《圣德神功碑》碑文,伏请陛下御览!”
侍从上前接过,呈送至耶律德光案前。
“圣德神功碑?” 耶律德光眼中终于闪过一丝真正的兴趣。他虽为草原雄主,亦重身后之名。南方大国主动为其立碑颂德,这极大地满足了他的虚荣心和政治需求。他示意内侍将碑文呈上。
快速浏览着那骈四俪六、极尽颂扬之能事的碑文,耶律德光的嘴角微微勾起一抹难以察觉的弧度。这篇文章,将他比作轩辕、尧舜,赞其武功赫赫、德泽苍生,确实搔到了他的痒处。
殿内的契丹大臣们也开始交头接耳,显然,这份“大礼”出乎他们的意料,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南朝的“诚意”。
然而,耶律德光并未立刻表态。他将碑文拓本放下,挥了挥手,语气恢复了之前的淡漠:“此事,朕知晓了。尔等远来辛苦,先退下歇息吧。该如何处置,朕自有考量。”
这是典型的驭下之术,不会轻易让使团摸清底牌。
刘昫等人心中忐忑,却也不敢多言,只得叩首谢恩,退出了大殿。
接下来的几天,使团被半软禁在驿馆之中,除了契丹方面安排的例行供给,再无任何消息。北地的寒风呼啸,仿佛也吹凉了使团成员的心。
刘昫等人忧心忡忡,每日祈祷,不知耶律德光最终会作何决断。
“刘公,如此干等下去,恐非良策。” 马从斌低声道,“听闻契丹太后深明利害,在国中威望极高,甚至能影响陛下决策。我们是否……?”
刘昫眼中精光一闪,沉吟道:“太后那里,确是一条路。只是我等外臣,如何得见?”
刘知新道:“下官听闻,太后虽不轻易见外客,但素喜中原珍玩,尤爱佛法。我们带来的礼物中,有几件是特意为太后准备的,或可借此一试。”
使团商议后,决定冒险走太后路线。他们通过重金贿赂了契丹宫内一名有地位的宦官,辗转将晋国公主石素月写给述律太后的礼表,以及一批精心挑选的礼物送入了太后宫中。
礼物包括来自江南的顶级绣品、佛门舍利宝函、珍稀香料以及一些养生补品。礼表言辞极其恭谨,石素月以“重孙臣女”自居,表达了对“太祖母”的仰慕与孝心,恳请太祖母体谅孙臣女维系家国、延续盟好的苦心,在皇帝陛下面前美言几句。
这一招,果然奏效了。
述律平太后,历经风雨,政治智慧极高。她虽支持儿子开疆拓土,但也深知连年征战对国力的消耗,以及稳定南方获取持续财富的重要性。
她阅览了石素月的礼表,又看了看那些明显花了心思的礼物,尤其是那尊精巧的舍利宝函,让她颇为满意。
一日,耶律德光入宫向母亲请安。
述律平看着儿子,缓缓道:“皇帝,南边来的使团,你打算如何处置?”
耶律德光冷哼一声:“石素月囚父夺权,大逆不道。若不加以惩戒,何以震慑属国?南朝财富虽好,但若让其觉得我契丹可欺,日后必生祸患。”
述律平摇了摇头,语重心长:“皇帝,做大事者,不可意气用事。那石素月一女子,能于乱局中迅速掌控朝政,其手段魄力,恐不逊于其父。她如今主动遣使,言辞卑屈,贡奉加倍,甚至为你立碑颂德,可谓给足了我契丹颜面和实利。她所求者,不过是一时喘息,承认我朝宗主权而已。”
她顿了顿,继续道:“反之,若我们借此兴兵问罪,先不论胜负,必然损耗国力。石素月必拼死抵抗,其他藩镇亦会兔死狐悲,未必能轻易得手。即便胜了,另立一傀儡,就一定能比现在这个更恭顺、更能提供财富吗?如今石素月主动将把柄送来,承认我朝为祖,正是我们以最小代价掌控南朝、获取最大利益的好时机。”
耶律德光沉默不语,显然在权衡利弊。母亲的分析总是能切中要害。
述律平最后道:“况且,她通过使团向我示好,也算懂得礼数。一个内部稳定、愿意恭顺纳贡的南朝,比一个陷入战乱、无法提供财富的南朝,对我大辽更为有利。只要其称臣纳贡的实质不变,谁坐在那个位置上,又有多大区别?给她一个名分,换来边境安宁和源源不断的财富,这笔买卖,不亏。”
耶律德光深思良久,终于点了点头:“母后所言,确有道理。是儿臣有些执着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