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对天子感恩戴德(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唐:开局救下李二,曝光我身份》最新章节。
贫瘠之地现生机
"如此荒芜的土地,哪年哪月才能长出庄稼啊!"
衣衫褴褛的流民们窃窃私语,不安的情绪在人群中蔓延,生怕朝廷就此撒手不管。
"皇上!我们要见皇上!"
"这哪是让我们开荒?分明是要饿死我们!"
房玄龄见状不妙,立即高声安抚众人。
"诸位父老乡亲莫慌,皇上绝不会抛下你们不管。这片土地已被划为皇家庄园!"
"长安城正在调集粮种和农具,很快就会运来!"
"皇上要你们在此种植一种奇特的作物,保证大家不会挨饿!"
不多时,一车车粮食运抵,灾民们悬着的心这才稍稍放下。
在房玄龄的指挥下,众人开始除草整地。人多力量大,不到半日便开垦出半亩良田。房玄龄取出红薯藤分发下去,这是李沐提供的种苗,只够栽种半亩地。
"诸位听好了,将薯藤剪成手指长短,每段留两片叶芽。"
"然后插入土中,浇透水......"
此刻的房相仿佛化身老农,详细讲解红薯栽种要领。这也是无奈之举——一来大唐官吏紧缺,二来李二和群臣都想亲眼见证这神奇作物的生长。
"红薯?"
"这是啥庄稼?咋从没听说过?"
"一小截藤条就能种活?"
灾民们面面相觑,满腹狐疑。好在口粮有着落,栽种面积又不大,便无人出言反对。但对于这种闻所未闻的作物,众人都暗自摇头。
"不就是山野藤蔓嘛!"
"种这玩意儿有啥用?"
"赶紧种粟米才是正经!"
尽管众人心存疑虑,房玄龄仍坚持推广。日子一天天过去,开垦的荒地越来越多。最初那半亩红薯全部成活,藤蔓疯长。房玄龄又召集灾民前来。
"把这些新长的藤蔓剪下来,照旧分成小段,栽到新开垦的地里。"
"记住起垄培土,及时浇水!"
此时薯藤尚不茂盛,每株只剪下十余根插条。灾民们目睹此景,惊讶得直瞪眼。
"老天爷!还能这样种?"
"半亩变五十亩?"
"才半个月就翻了十倍!"
"这、这莫不是仙家宝物?"
原本大家对这片新垦的荒地毫无信心——土地贫瘠,乱石丛生,连世家大族都弃之不用。如今见红薯长势喜人,个个干劲十足。
更令人称奇的还在后头。又过半月,五十亩红薯已蔓延成千亩。随着气温升高,藤蔓生长愈发迅猛。面对漫山遍野的碧绿,灾民们目瞪口呆。
"神物啊!"
"这生长速度简直闻所未闻!"
"要不了几个月,怕不是能种遍关中平原!"
红薯的指数级繁殖震惊了所有人。谁能想到,区区半亩种苗,一月之间竟成千里沃野?
李二与满朝文武望着眼前铺天盖地的红薯藤蔓,个个呆若木鸡。
三十日前,此地尚是寸草不生的荒土,如今竟被翠绿藤叶覆盖得不见寸土。
这般变化,仿若神迹。
魏征恍惚地盯着这片绿海,连呼吸都变得紊乱:"陛下,这些当真都是我们从李沐处带回的红薯苗所生?当日不过寥寥数株,如今竟能蔓延千亩?"
千亩之广,需以六百六十个球场方能丈量。
十株幼苗,月余光阴,造就如此规模,任谁听闻都会当作天方夜谭。
此刻亲眼所见,众人仍觉身在幻梦。
"仙种!此物必是上天所赐!"魏征声音发颤。虽未见果实,单凭这等生长之势,已令他五体投地。"李沐所言亩产万斤,臣此刻深信不疑!若真如此,大唐子民永绝饥馑!此等功德,当筑庙立祠,流芳百世!"
群臣尚在震惊之中,素来谨慎的长孙无忌忽然发问:"陛下,这红薯究竟结何等果实?只见藤叶疯长,却未见开花结果。"
李二顿时语塞,他何曾见过地底乾坤?"朕...朕亦未尝亲见。但皇后亲口尝过,言其大如拳,绵软似蜜。"
说来无奈,李沐所存红薯大都烤食,唯留十颗作种。天子贵为九五之尊,竟无缘品尝。
"待沐收之时,定让众卿尝个痛快!"李二说着又摘嫩叶咀嚼,群臣纷纷效仿,霎时呸声四起。
"这般苦涩,如何入口?"
李二幡然醒悟:"是朕糊涂了!此叶需沸水焯过,或热油爆炒方可食用。"当即命人架锅烧水。
青铜釜中清汤翻滚,洗净的嫩叶候在一旁。君臣围坐灶前,竟不知该如何下手。
长孙无忌执箸夹起一簇碧叶投入釜中,待叶色转深便捞起。稍凉后放入口中——
“如何?”
“口感怎样?鲜美吗?”
“与寻常菜蔬相比怎样?”
众人目光灼灼地望着长孙无忌,只见他细细咀嚼片刻,终于出声。
“确实清甜可口!”
“未曾加盐!”
众人这才恍然,撒些盐粒拌匀,纷纷品尝起来。
“妙极!”
“这红薯叶竟能与葵菜菘菜媲美!”
“毫无涩味反倒清甜,远胜山间野菜!”
红薯叶的美味令众人赞不绝口,筷子此起彼落。
这个新兴的大唐王朝,正值物资匮乏之际。
不仅粮食短缺,连新鲜菜蔬也难得一见。
那些后世常见的上等菜蔬,尚需等待张骞凿空西域才能传入中原。
红薯叶的滋味让人喜出望外。
李二因此对推广红薯种植愈发坚定。
“那小子说过,红薯藤蔓既能食用又可饲喂牲畜。”
“纵使吃不完也不愁无用!”
“这红薯当真浑身是宝!”
群臣纷纷颔首,他们亲尝过红薯叶的甘美。
这般鲜嫩,牲畜定然喜爱。
“此物真乃天赐陛下的祥瑞,定能兴盛大唐!”
李二深以为然。
“普种天下虽来不及。”
“但今年必要让关中遍生此物!”
诏令既下,千亩红薯藤随即被分剪运送关中各处。
大唐对关中尚有掌控之力。
各地官吏闻听此物高产耐瘠,叶可作蔬,皆全力推行。
唯占据沃土的世家大族嗤之以鼻。
“吾等岂食此物!”
世家存粮丰足,菜蔬精致。
对这种来历不明的粗鄙之物不屑一顾。
故而关中唯有贫瘠之地的百姓才愿栽种。
红薯惊人的繁衍力令农人啧啧称奇。
“老天爷!”
“这神物竟日长寸许!”
“不过月余,官府的藤苗便爬满整片荒地!”
原本 的黄土高坡,如今尽覆翠蔓。
彼时黄土高原尚未严重沙化,关中风调雨顺。
红薯长势喜人,农人边采边食。
“美味!”
“好一道佳肴!”
“比苦菜甘甜太多,竟有蜜意!”
对贫民而言,点滴甜味皆是珍馐。
这丝甜美让红薯叶百吃不厌,可作常食。
红薯叶顶替了三成口粮。
靠着这点翠叶与余粮,百姓终渡过春荒。
关中贫民皆视红薯为天赐之物,对天子感恩戴德。
“陛下真乃仁君!”
“赐此神物,活人无数!”
祥瑞降世篇
"福星啊!这定是上天赐予大唐的祥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