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东厂的困惑,林渊的复杂面貌(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明:剩30天亡我靠纳妾救天下》最新章节。

###

东厂衙门,诏狱深处。

这里的光线似乎永远是黏稠的,带着一股陈年血迹与发霉稻草混合的独特气味。烛火在冰冷的铁壁上投下摇曳的影子,像一个个挣扎的鬼魂。

东厂提督王德化并未安坐于他那张铺着整张虎皮的太师椅上,而是在自己那间还算雅致的签押房里来回踱步。房内熏着上好的龙涎香,却压不住他心头那股子无名火。他手里那两颗盘了多年的玉石核桃,此刻停止了转动,被他死死攥在掌心,温润的玉石也仿佛带上了几分寒意。

地上跪着一名东厂的档头,头埋得极低,连大气都不敢喘。

“林青天?”王德化终于停下脚步,从牙缝里挤出这三个字,声音不阴不阳,听不出喜怒,“咱家倒是小瞧他了。杀人放火,转眼就成了普度众生的活菩萨。这京城百姓的脑子,是让闯贼的炮声给震傻了么?”

那档头战战兢兢地回道:“公公,千真万确。现在外头茶楼酒肆,都在传这事。还有人……还有人私下里印了‘林青天怒斩狂徒,设粥厂恩泽万民’的画片,卖得……卖得还挺好。”

“呵。”王德化发出一声短促的冷笑,那笑声像是刀片刮过骨头。他走到窗边,看着窗外那片被夜色笼罩的皇城,眼神幽深。

他想不明白。

这个林渊,就像一团浓雾,你看得见他,却看不透他。

说他有反心?他私下里练兵,藏着那支杀气腾重、纪律森严得不像话的队伍,这绝对是取死之道。任何一个正常的臣子,都不会这么干。这是悬在头顶的刀,随时都能落下来。

可要说他是个纯粹的忠臣?他又不像。忠臣是什么样子的?是那些在朝堂上为了些许政见,便能吵得唾沫横飞、恨不得一头撞死在金銮殿上的腐儒?还是那些守着祖宗规矩,眼看大厦将倾却还在慢条斯理裱糊窗户纸的蠢货?

林渊都不是。

他平息暴乱的手段,狠辣、高效、精准,没有一丝多余的动作。五十条人命,在他眼里仿佛只是砍了五十棵白菜。这种对生命的漠视,这种将杀戮化为艺术的冷酷,连王德化自己都感到一丝心惊。东厂杀人,靠的是一股戾气,是折磨与恐吓。而林渊的兵杀人,靠的是一种……秩序,一种冰冷到极致的机械感。

杀完人,他又立刻拿出粮食,开设粥厂,安抚百姓。一打一拉,玩得炉火纯青。这般手段,哪里像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分明是个浸淫权术几十年的老妖怪。

最让王德化感到困惑甚至恼怒的,是林渊在他面前的态度。

在织造厂,林渊那副谦卑恭顺、诚惶诚恐的模样,简直可以当成所有下官面见上司的教科书。可现在回想起来,那份恭顺之下,却藏着一种让人极不舒服的从容。他就像一个技艺高超的棋手,看似处处退让,实则每一步都落在了你最难受的位置。

他让你找不到任何实质性的把柄,让你发不出火,让你感觉自己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可那棉花里,却藏着一根根的钢针。

“他到底想做什么?”王德化喃喃自语。

一个野心家,会这么大张旗鼓地博取民望吗?“青天”的名声,固然能聚拢人心,可也是一道催命符。历朝历代,得民心者,有几个能得君王欢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个道理,他林渊会不懂?

一个忠臣,会私下里豢养三千精锐,而且那支军队只认他,不认朝廷吗?

王德化感觉自己的脑子也成了一团乱麻。他执掌东厂多年,审过的王公大臣、江湖豪客不计其数,形形色色的人,他一眼就能看穿他们的欲望、恐惧和软肋。

可林渊,他看不透。

这个人身上,充满了矛盾。他既有屠夫的狠,又有菩萨的善;既有权臣的谋,又有赤子的勇。他像一头猛虎,却偏偏给自己披上了一张羊皮,还在羊皮上绣了“忠君爱国”四个大字。

“公公,”那档头见王德化许久不语,壮着胆子抬起头,“要不……再找个由头,把他给办了?这种人留在京城,终究是个祸害。”

王德化瞥了他一眼,眼神像在看一个白痴。

“办了?”他冷哼一声,“怎么个办法?说他聚众谋反?他人刚平了乱,圣上那里还等着听信儿呢。说他贪赃枉法?他自掏腰包练兵,还拉着钱彪那个皇商一起放血,赈济灾民。咱家现在要是动他,不等圣上发话,城里那些受了他恩惠的百姓,一人一口唾沫,就能把东厂的门给淹了。”

更重要的是,崇祯皇帝现在是什么心态,王德化最清楚。那位高居龙椅的天子,已经快被逼疯了。他现在需要的,不是循规蹈矩的庸臣,而是能解决问题的“能臣”,哪怕这个能臣身上带着刺。

林渊,恰好就是这么一个能臣。

在这个节骨眼上,动林渊,就是跟皇帝最迫切的需求对着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