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苏小雨(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医魄》最新章节。
特殊病例中西医结合研究组的筹备,比林澈预想的要快。
仅仅三天后,一份盖着医院红头文件的正式通知就下发到了他临时使用的、位于行政楼角落的简陋办公室。通知内容简洁明了:研究组正式成立,暂命名为“疑难病攻关小组”,由副院长许墨直接领导,林澈作为小组核心成员兼临时负责人,负责前期筹备和病例筛选工作。办公地点被安排在科研楼三楼,一个原本闲置的小型会议室。
没有盛大的成立仪式,没有多余的人员配置,甚至没有明确的研究经费。一切都透着一种试验性和不确定性。但林澈明白,这已经是许墨在现有条件下能为他争取到的最好平台。这是一个机会,一个证明自己,也证明姜离所代表的中医价值的机会。
他拿着通知,走向科研楼。三楼走廊尽头,那间会议室的门口已经挂上了一个临时打印的亚克力牌子——“疑难病攻关小组”。推开门,一股久未通风的沉闷气息扑面而来。房间不大,摆放着椭圆形的会议桌和几把旧椅子,角落里堆着一些废弃的展架和杂物,窗台上积着一层薄灰。
林澈挽起袖子,开始动手打扫。清理灰尘,擦拭桌椅,整理杂物,开窗通风。忙碌了将近一个小时,房间总算显得整洁明亮了一些。他站在窗边,看着楼下花园里郁郁葱葱的树木,深深吸了一口新鲜空气。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姜离的声音带着一丝赞许,“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此地虽简,然气息流通,阳光和煦,可为基业。”
林澈笑了笑,刚想回应,门外传来了清脆而略带迟疑的敲门声。
“请进。”
门被轻轻推开,一个穿着护士服,戴着口罩,只露出一双明亮大眼睛的年轻女孩探进头来。她看到林澈,眼睛弯了弯,显然是认出了他。
“林医生?真的是您啊!”她推开门走了进来,声音清脆悦耳,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兴奋,“我是急诊科的护士苏小雨。那天……那天您抢救那个孩子的时候,我就在旁边!”
林澈想起来了。那天在混乱的急诊抢救区,确实有一个眼神特别亮、动作特别利落的护士在协助王宏斌主任。
“你好,苏护士。”林澈点了点头,态度平和。他现在对医院里的同事,尤其是急诊科的人,都抱着一种谨慎的态度。
苏小雨却似乎完全没有感受到他的疏离,她好奇地打量着这个刚刚收拾出来的、略显空荡的办公室,眼神里充满了好奇:“林医生,我听说了!院里成立了一个特别的研究小组,由您负责,专门研究那些稀奇古怪的病例,是真的吗?”
“只是临时负责。”林澈纠正道,语气平淡,“小组刚成立,还在筹备阶段。”
“那也很厉害了!”苏小雨的语气里带着毫不掩饰的钦佩,“那天您用的针灸,太神奇了!就那么几下,孩子的喉咙就不痉挛了!我们王主任后来私下里还说……呃……”她似乎意识到说漏了嘴,连忙捂住嘴巴,大眼睛滴溜溜地转着,有些不好意思。
林澈心中一动。王宏斌私下会说什么?恐怕不是什么好话。但他没有追问,只是静静地看着苏小雨。
苏小雨放下手,脸上露出一丝坚定,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林医生,我……我想申请调到您的小组来工作!可以吗?”
这个请求完全出乎林澈的意料。他微微皱眉:“苏护士,你在急诊科干得好好的,那里是医院最核心的科室之一,发展前景很好。我这个小组……前途未卜,可能很快就会被解散,你来这里,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他说的是实话。这个小组充满了不确定性,他不想连累别人。
“我知道!”苏小雨用力点头,眼神却更加明亮,“但是我觉得有意义!急诊科每天处理的病人很多,但很多时候……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按流程做事,用药物压制症状。可是那天您让我看到,医学还有另外一种可能,一种更……更直接、更本质的可能!我对中医特别感兴趣,自己还买了好多书看,虽然看不太懂……”
她说着,从护士服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巧的、封面印着穴位图的笔记本,有些不好意思地递给林澈:“你看,这是我平时自己记的笔记。”
林澈接过笔记本,随手翻开。里面用工整的字迹记录着一些常见穴位的位置和主治,还配着简笔画的人体图,虽然笔法稚嫩,但看得出非常用心。在一些难点旁边,还用红笔标注了疑问。
“此女心思细腻,好学不倦,观其笔记,虽浅显却无大谬,确是可造之材。”姜离的声音在林澈脑中响起,带着一丝欣赏。
林澈合上笔记本,递还给苏小雨,沉吟了片刻。小组初建,他确实需要帮手。苏小雨是急诊科的资深护士,临床经验丰富,动作麻利,而且对中医有兴趣,这很难得。更重要的是,她在关键时刻,似乎有一种不同于王宏斌等人的、对未知事物的开放心态。
“这里的工作可能会很忙,也很杂,而且没有急诊科那么‘风光’。”林澈看着她的眼睛,认真地说,“你可能要负责病例资料的收集整理、联络病人、协助我进行一些简单的诊疗操作,甚至包括打扫卫生这类杂事。你确定你能接受?”
“我能!”苏小雨毫不犹豫地回答,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我不怕忙,也不怕累!只要能学到东西,做什么都行!”
看着她充满朝气和热情的脸庞,林澈仿佛看到了几年前刚进入医院时的自己。他点了点头:“好吧。既然你愿意,我会向护理部和许院长打报告申请。不过,最终能不能调过来,还要看上面的批复。”
“太好了!谢谢林医生!”苏小雨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她立刻主动请缨,“林医生,这里还有什么需要收拾的吗?我来帮忙!”
有了苏小雨的加入,办公室的整理工作进度快了许多。她手脚麻利,心思灵巧,不仅把桌椅窗台擦得锃亮,还不知从哪里找来几盆绿萝,摆放在窗台和角落,给这个略显冷清的房间增添了几分生机。
看着忙碌的苏小雨和焕然一新的办公室,林澈的心中第一次对这个刚刚诞生的小组,生出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归属感和微弱的期待。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姜离的声音带着一丝淡淡的欣慰,“此女或可成为汝之臂助。然,人心叵测,仍需观察。”
林澈明白姜离的提醒。在医院这个复杂的环境里,信任需要时间的考验。但苏小雨的出现,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下午,林澈开始着手第一项实质性的工作——从医院庞大的电子病历库中,筛选符合小组研究目标的潜在病例。他设定的标准很明确:现代医学检查难以明确诊断,或经规范治疗后效果不佳,同时症状表现可能与中医理论中的某些特定证型(如“怪病多痰”、“久病入络”、“寒热错杂”等)相吻合的疑难杂症。
这是一个枯燥而繁琐的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敏锐的洞察力。苏小雨则在一旁,协助他整理和归类筛选出来的病例摘要,她熟悉医院系统,效率很高。
时间在安静的忙碌中流逝。当林澈揉着有些发酸的眼睛,准备结束一天的工作时,内部通讯系统响起了一声提示音。他点开一看,是一条来自许墨副院长的内部消息,内容只有简短的一句话:
“第一个病例已确定,明日上午九点,小组办公室见。资料稍后发你。”
林澈的心微微一紧。真正的挑战,这么快就要来了。
他关掉电脑,看向窗外。夕阳的余晖将天空染成一片温暖的橘红色,科研楼的影子被拉得很长。苏小雨已经下班离开,办公室里只剩下他一个人,和脑海中那个沉默了片刻的千年医魂。
“姜离医生,”他在心中默问,“我们准备好了吗?”
片刻的寂静后,姜离清冷而笃定的声音响起: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且看来者何人,所患何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