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极地远征(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医魄》最新章节。
代号“破冰”的行动指令,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守望者”内部激起了巨大的涟漪,并迅速转化为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全球总动员。在接下来的七十二小时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精英们被以最高优先级召回、筛选、集结。一支规模精干、但汇聚了人类在极端环境作战与超自然对抗领域顶尖力量的特遣队,在绝密状态下迅速成型。这支队伍被严格控制在十八人以内,以确保极致的机动性、隐蔽性与后勤可持续性,其成员构成堪称一幅微缩的人类精英对抗图:
* **指挥与战略决策层(3人)**:
* **林澈**:行动总指挥,负责宏观战略把控、与“昆仑墟”意志及高阶超自然威胁的直接对抗,是队伍的灵魂与定海神针。
* **王磊**:战术指挥官,前中国“利刃”特种部队指挥官,精通各种极端环境下的特种作战指挥、小队战术协同与危机处置,是队伍的钢铁骨架。
* **沈雨霏**:**现场领队**,负责极地环境下全队的日常行动协调、资源管理、士气维系,尤其是在未知能量环境中的路径抉择、风险预判与超自然威胁的早期预警,是队伍敏锐的“眼睛”和“神经中枢”。
* **极地生存与战术突击组(8人)**:
* 奥拉夫·约根森(挪威):前海军猎杀队成员,绰号“冰原狼”,拥有超过二十年北极圈作战与生存经验,能通过冰层裂纹和风声判断安全路线。
* 伊莎贝尔·陈(加拿大):皇家骑警北极巡逻队战术顾问,精通雪地载具驾驶、追踪与反追踪,以及极地医疗急救。
* 亚历山大·“萨沙”·伊万诺夫(俄罗斯):前“格鲁乌”特种部队上尉,雪地破袭与爆破专家,性格沉默寡言但行动如雷霆。
* 其余五人分别来自美国、英国及“守望者”内部培养的精英,涵盖狙击、通讯、工程爆破、重火力支援等专业。
* **超自然现象应对组(4人,含沈雨霏)**:
* **芦屋青岚**(日本):芦屋家年轻一代佼佼者,擅长阴阳术法,尤其精于结界布置与对能量生命体(如式神、邪傀)的辨识与对抗。
* **格西·丹增嘉措**(西藏):来自噶举派隐秘传承的喇嘛,精通藏密宁玛法门,其诵经与观想能形成强大的心灵屏障,有效抵御精神侵蚀与负面情绪放大。
* **玛拉基**(巴西):来自亚马逊雨林亚诺玛米部落的萨满,拥有与自然万物(包括异常能量流)沟通的独特天赋,能感知到常规仪器无法探测的环境细微变化。
* **技术支援与后勤保障组(5人)**:
* 负责电子对抗与通讯中继(确保与外界及小队内部的脆弱联系)。
* 负责所有高科技装备(包括“织梦者”、“诺亚”原型机)的现场维护与紧急维修。
* 配备一名精通极地医学、高压氧治疗与冻伤处理的军医。
* 两名后勤专家,负责管理有限的补给、规划行军路线上的隐蔽补给点。
**沈雨霏的任命:信任、压力与淬炼**
当这份经过林澈、杨女士和王磊反复斟酌的名单在模拟极地环境的低温测试舱内公布时,引起的震动远超预期。尽管舱内温度已降至零下三十度,但空气中仿佛有无形的火花在噼啪作响。
最核心的焦点,毫无意外地落在了沈雨霏的任命上——**“现场领队”**。
这个职位意味着,在战略层面由林澈把握方向,在战术交火时由王磊下达具体指令之外,所有日常行军的节奏、扎营地的选择、物资的分配、队员状态的监控、尤其是在这片被未知能量笼罩的冰原上,每一次前进方向的微调、每一个看似寻常的冰裂缝或雪堆是否隐藏着超自然陷阱的判断……这些决定队伍生存效率与最终能否找到目标的关键职责,将主要由这位年仅二十余岁、面容尚带一丝青涩的女孩来承担。
命令宣读完毕的瞬间,低温舱内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寂静。奥拉夫·约根森,那位身材魁梧如北极熊的挪威人,粗重的眉毛几不可察地挑动了一下;萨沙·伊万诺夫则只是用他那双冰蓝色的眼睛更深地看了沈雨霏一眼,没有任何表情;其他队员的眼神中,也混杂着惊讶、审视、以及一丝出于对林澈和王磊权威的尊重而暂时压下的疑虑。他们承认沈雨霏在新加坡展现出的潜力和独特的灵觉天赋,但将整支队伍的“日常命运”交到她手中,在这片瞬息万变、危机四伏的白色地狱,无疑是一场关乎所有人性命的豪赌。
压力如同格陵兰的冰盖,沉甸甸地压在了沈雨霏看似单薄的肩头。她能清晰地感知到那些目光的重量——有关切(来自林澈,平静中带着鼓励;来自王磊,沉稳中透着支持),有怀疑(来自几位身经百战的老兵),有好奇(来自玛拉基和格西喇嘛),也有芦屋青岚那种带着东方含蓄的观察。她甚至能“听”到空气中那细微的、属于不同情绪的“能量低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她没有允许自己有任何退缩的迹象。深吸一口冰冷彻骨的空气,那寒意直冲肺腑,反而让她更加清醒。她向前迈出一步,动作稳定,目光清澈而坚定地迎向每一道视线,声音透过面罩内置的通讯器传出,在低温中带着一丝白气,却异常清晰地响彻在每个人耳边:
“我深知这份任命承载的重量,也清楚自己与在座各位在极地经验上的差距。我无法,也不会承诺比各位更有资格站在这里指挥。”她的开场白直接而坦诚,“但我承诺,我会竭尽我所能,运用我的感知能力作为大家的延伸,同时,我将会毫无保留地信任并依赖各位的专业判断。我的职责,是确保我们这十八个人,在这片冰原上,能像一个拥有共同神经网络的生命体一样思考、决策和行动。我们的目标清晰而唯一——找到目标,摧毁它,然后,**所有人,一个不少地回家。**”
没有激昂的口号,没有空洞的保证,只有务实的自我定位、对团队力量的绝对倚重,以及一个所有战士都能共鸣的、最朴素的终极目标——“带兄弟们回家”。
这番话,像一股微妙而稳定的能量波,稍稍抚平了舱内躁动的疑虑。王磊第一个打破沉默,他上前一步,与沈雨霏并肩而立,沉声道:“指挥官的命令高于一切。沈领队,在行动协调与环境判断上,我和突击组全体成员,将无条件服从你的指令。”他的表态,如同为沈雨霏的权威加上了第一块坚实的基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