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令出天龙山 曾经恩怨(16)(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唐江山令》最新章节。
想到送一程,他又纠结起来。去太原相送,已然不现实,那里该当是虎狼之地,不易现身。若是可以,在去北地的路上最合时宜。但是,谁又知具体行程路线呢?忽然,他想到了雁门关。素闻从北地进中原,或从中原到北地,雁门关是必经之地。
“对,就到雁门关送莲儿一程。明日,我便去问村长和尤财叔,如何可去雁门关。”李凌霄心下做了最终决定。
心下已有了计较,他便不再纠结莲儿之事。顺手从怀里掏出“大唐江山令”。此令在手,寒凉重透。他抚摸着令牌上的凹凸文字,当触摸到“李晔”两个字的时候,突然莫名升起一重神圣感。这是在王怀的茅棚处不曾有过的感觉。
“李晔,昭宗皇帝,竟然是自己的姑表叔父。”此刻,他心中不免感慨唏嘘。
虽然曾知道自己是赐国姓,但不知具体渊源。直到今日才知,自己原来是正宗的皇亲国戚。现在想来,自己李姓与李从珂的李姓又有着绝然不同。
这块大唐江山令是曾经王家、现在李家的大唐江山令,更是先唐的大唐江山令。既然制授此令,就应该发挥它存在的最大价值。
“唉——,这个李唐啊!”想到自己的决定,他不由幽幽说道。
自下山以来,他看到“民以争树皮而裹腹,犬以争人尸而充饥”。这是一个怎样的天下?又是一众怎样活着的黎民?像这天龙山,穷山恶水居然成了人间净土,世外桃源。而本应富足的水乡平原,却是狼烟四起,饿殍遍地。
“九曲黄滩,狼烟两岸,山原零落无平年。玉砌楼阑扬糜粉,谁家几度弃亭园。若论是非从何起?王庭倾自九重天。人心碎碎,黯旧河川。
洛北华南,哀哀流徙,苍生哪处望乡关。笛柳吹眠寒九月,扬州花愤瘦湖边。只顾笙歌昏者醉,一人刀剑卧冰寒。若教独醒,令号江山。”
李凌霄抚摸着大唐江山令,不自主吟唔出了这样的词句。
“好,好,好,李公子,这首词填得真好!”忽然,门被推开了,一阵香气随着喝彩与掌声而入。
原来是木婉秋和尤彩一同走了进来。木婉秋双手鼓掌,而尤彩却是一脸的莫名其妙。
“木姑娘,尤彩妹子,你们还没有休息吗?”李凌霄忙握紧大唐江山令,欠身坐起。
“让尤焕和阿克两个小鬼头缠着,哪能睡得着!”木婉秋笑着说。
李凌霄微笑着,没有接话。
“李公子,你刚才吟咏的是谁的词?我怎么从未听闻过,更不知是何曲牌?”木婉秋疑惑地问。
“木姑娘,这不是什么词牌。我刚才不过有感而发,顺口胡诌几句而已。”李凌霄苦笑着解释。
木婉秋顿时瞪大了双目,露出不可置信神色:“不会吧,李公子这顺口一说,听来极似曲调词牌。”
“木姑娘习得曲调词牌?”李凌霄倒是颇感兴趣。
自打接触以来,他大致了解到,木婉秋乃江湖儿女,出身晋中武术世家——木家堡,却不知她还懂得词文。
“李公子莫见笑,小女子倒是跟先生读过两天诗书,对曲调词牌了解些许。”木婉秋谦逊说道,眼神里却有着一丝傲然。
“那在下愿闻其详。”
“小女子便班门弄斧,莫要贻笑大方。据记载,大多曲调词牌源于先唐年间,由来不过其四:一者是源于人物典故,如词牌‘念奴娇’,是因先唐天宝年间着名歌伎念奴而得名。再如‘雨霖铃’,是因先唐玄宗皇帝思念贵妃杨玉环制曲而得名;二者是由曲而来。如词牌‘破阵子’,是因先唐大型武舞曲《秦王破阵乐》而得名。三者是源自诗词佳句。如词牌‘满庭芳’,是因柳宗元的‘满庭芳草积’而得名;四者是因异域风情。如词牌‘菩萨蛮’,是因蛮国女子梳高髻、戴高冠、满身璎珞似菩萨而得名。李公子,不知小女子所言对否?”
李凌霄端得是刮目相看,眼中异彩连连,心生钦佩之情,忙长身而起,由衷赞道:“姑娘所言极是,在下佩服之至!”
尤彩看到李凌霄对木婉秋如此恭谨,且大加赞赏,粉面不由生寒,垂下了头。
“李公子莫过谦。既然公子可出口成章,又极似曲调词牌,不如定名如何?”木婉秋笑着问,眼睛里孺慕之色甚浓。
自先唐以来,文风鼎盛,五言七律更是达到了顶峰。与此同时,文人雅士为迎合宫廷唱和,更是填词者日众,便随之促生出众多词牌,或称之为大小令。
木婉秋这一提议,不由李凌霄甚为动心。他心想:“别人可以生发出曲调词牌,为何自己不能独创一词牌?”
“木姑娘可有好的建议?”李凌霄笑着问道。
“不知李公子因何得此佳句?”木婉秋笑着反问。
尤彩在一边低着头,不知在想什么。李凌霄与木婉秋一问一答的,她倒似一个多余之人了。
李凌霄张开双手,露出了大唐江山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