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谢薇的省城行动(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逆流60年代》最新章节。
省城的春天,似乎比红星公社来得更矜持一些。路旁的法国梧桐才刚抽出嫩黄的芽苞,不像乡下那般肆意疯长。阳光透过还有些稀疏的枝叶,在干净(相对公社而言)的水泥路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街上行人的衣着虽然依旧以蓝、灰、黑为主,但款式显然更规整,偶尔还能看到骑着崭新自行车的年轻人,车铃按得清脆响亮,带着一种小地方的公社难以企及的、略显刻板的都市气息。
谢薇回到省农科院已经好几天了。重新穿上白大褂,坐在窗明几净的实验室里,面对着一排排玻璃器皿和资料卡片,耳边是同事们用标准普通话讨论着学术问题,她却时常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鼻尖仿佛还能闻到红星公社那混合着泥土、粪肥和青草的气息,耳朵里似乎还回响着猪群的哼叫和老王头那带着浓重乡音的大嗓门。而更清晰的,是那个月光迷离的夜晚,是后山破草屋里那抵死缠绵的疯狂,是公路上那个满头大汗、说着土味情话拦截汽车的年轻男人…
她的脸颊不由自主地微微发烫。下意识地,她抬起手腕,拉了拉白大褂的袖口,确保那块与她身份格格不入的劳力士手表被严实实地遮盖住。那冰凉的金属触感,却像一团火,时刻熨烫着她的皮肤,也熨烫着她的心。
她知道,自己不能再沉溺于这种危险的回忆和情绪中了。她必须做点什么,为了廖奎,也为了…让自己这份无处安放的情感,找到一个看似合理的出口。
行动,从回到省城的第二天就开始了。
她先是利用工作间隙,仔细整理了在红星公社收集到的“一手资料”,特别是关于廖奎如何结合传统手艺与现代知识诊断和治疗猪病的几个典型案例,写成了一份详实的报告,重点突出了其“实践性强”、“成本低廉”、“易于推广”的特点。这份报告,她不仅提交给了科室领导,还特意多复印了几份。
然后,她开始有目的地接触院里那些负责对外培训和技术交流的同事,旁敲侧击地打听今年畜牧兽医短期培训班的名额、要求和可能的推荐渠道。
“谢薇,你怎么突然对下面的培训这么感兴趣了?”一个戴着深度眼镜的老研究员好奇地问,“以前没见你关注这方面啊。”
谢薇扶了扶自己的黑框眼镜,努力让自己的表情看起来如同显微镜下的切片一样冷静客观:“这次下乡调研,感触很深。基层确实有很多有潜力的好苗子,缺乏的只是系统和前沿的培训机会。如果我们能发掘并培养起来,对全省的畜牧工作应该是很大的促进。”
老研究员赞同地点点头:“是啊,毛主席也教导我们,要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你这个想法很好!”
初步摸清院内渠道后,谢薇知道,最关键的一步,在外面。她需要更上层的关系,来确保这个“成分不佳”的基层兽医,能够进入推荐名单,并且顺利通过可能存在的“政审”关卡。
这天下班后,她没有直接回父母家,而是来到了位于市中心附近、一家相对安静(在这个年代已经算是难得)的国营咖啡馆。她约了人。
在角落里一个靠窗的位置,一个穿着白色护士服,外面套着件浅蓝色毛衣,梳着两条乌黑油亮大辫子的年轻姑娘已经等在那里了。她是谢薇从小到大的闺蜜,郑秀文,在省第一人民医院当护士。
“薇薇!这边!”郑秀文看到谢薇,高兴地挥手,脸上洋溢着这个时代少有的、明媚而活泼的笑容。
谢薇走过去坐下,服务员端来了两杯冒着热气的、颜色深褐的液体——这就是这个年代咖啡馆里最常见的“咖啡”了,味道…一言难尽,更多是一种象征意义。
“怎么样?这次下去‘体验生活’,有没有什么奇遇啊?”郑秀文凑近谢薇,挤眉弄眼地打趣道。她性格开朗,和谢薇的沉稳内向正好互补。
谢薇端起杯子,轻轻吹了吹气,掩饰着内心的波动:“能有什么奇遇,就是工作。”
“得了吧你!”郑秀文撇撇嘴,一双大眼睛像探照灯一样在谢薇脸上扫来扫去,忽然像是发现了新大陆,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说,“不对!薇薇,你有点不对劲!”
“我…我哪里不对劲了?”谢薇心里一紧。
“说不上来…”郑秀文歪着头,仔细端详着她,“感觉…气色比以前好了?皮肤好像也更有光泽了…嗯…眼神好像也…没那么死板了,里面好像藏着点水儿…啧,整个人好像…开了点窍?有了点…成熟女人的韵味了?”
她用手肘捅了捅谢薇,坏笑着问:“老实交代!是不是在下面遇到什么‘工农兵同志’,碰撞出革命火花了?”
谢薇的脸“腾”地一下就红了,一直红到了耳根。她慌忙低下头,假装被咖啡呛到,咳嗽起来:“秀文!你…你胡说什么呢!什么火花…就是…就是工作接触…”
“哟哟哟!还害羞了!”郑秀文像是抓住了把柄,更加来劲,“快说说!是哪路的英雄好汉?能把我们省农科院的高岭之花给摘了?是不是特别高大威猛?还是特别有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没有的事!”谢薇强自镇定,抬起头,努力让自己的表情恢复平静,“就是个…有点特别的公社技术员而已。我找你来,是有正事想请你帮忙。”
她赶紧转移话题,再被闺蜜盘问下去,她怕自己会露馅。
“帮忙?啥事?”郑秀文见谢薇神色认真,也收起了玩笑的心思。
谢薇斟酌着用词,将廖奎的情况(隐去了所有私人感情和超越界限的关系)大致说了一下,重点强调了他的技术能力和在县里比赛的表现,最后才看似不经意地提了一句:“就是…他家庭出身可能有点…小问题。我想帮他争取一下去地区培训的机会,甚至看看能不能推荐到省里来,但这成分问题,怕是个障碍…”
郑秀文听完,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我明白了。你是想找找关系,看能不能在‘重在政治表现’这方面帮他使使劲?”
“嗯。”谢薇点点头,期待地看着闺蜜。郑秀文家庭背景不错,父亲在卫生系统有些关系,母亲在妇联工作,人脉比她要广一些。
“这事…有点难度,但也不是完全没操作空间。”郑秀文用手指敲着桌面,分析道,“现在政策风向确实在强调‘唯成分论’不对,要看实际表现。关键是得有够分量的人帮他说话,或者,他在地区一级的比赛中,能拿出硬邦邦的成绩,让上面的人不得不重视。”
她看了看谢薇,眼神里又带上了调侃:“不过…薇薇,你对他可真是上心啊。一个公社技术员,值得你这么费心费力?”
谢薇避开她的目光,看着窗外行色匆匆的路人,轻声道:“人才难得。而且…他确实帮了公社,也帮了我的调研很大的忙。于公于私,我都觉得应该帮他争取一下。”
郑秀文盯着她看了几秒,忽然叹了口气:“行吧,谁让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呢。我帮你问问看,找我爸探探口风,看卫生系统这边有没有能跟农业口或者负责干部培训的部门搭上话的。不过你别抱太大希望啊!”
“谢谢你,秀文!”谢薇感激地抓住闺蜜的手。
“谢啥!”郑秀文反握住她的手,又恢复了那副活泼的样子,凑近她耳边,用极低的声音说,“不过…等你俩真成了,可得请我吃喜糖!还得让我见见这位能让咱们谢大小姐动凡心的‘土专家’到底长啥样!”
谢薇的脸又红了,这次却没有反驳,只是嗔怪地瞪了她一眼,心里却因为“真成了”这三个字,泛起一丝苦涩而复杂的涟漪。
和郑秀文分开后,谢薇回到家。
晚饭时,母亲一边给她夹菜,一边状似无意地问:“薇薇,这次下去瘦了,也黑了点。是不是特别辛苦?我看你回来这几天,好像老是心不在焉的。”
父亲也放下报纸,推了推眼镜,看着女儿:“工作上遇到难题了?还是…生活上有什么心事?”
谢薇心里一紧,知道细心的父母可能察觉到了什么。她连忙扒拉了一口饭,含糊道:“没有,就是刚回来有点累,还没适应。工作挺顺利的,收集了不少有用资料。”
她不敢多说,生怕言多必失。匆匆吃完饭,就以还要整理资料为由,躲进了自己的小房间。
关上门,她靠在门板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从激情四射的红星公社,回到这规整、体面却也无形中充满束缚的省城家庭,她感觉自己像是被割裂成了两个人。
一个人前冷静理性的女研究员,一个人后藏着惊世秘密和炽热情感的普通女人。
她走到书桌前,拉开抽屉,里面静静躺着那枚廖奎送给她的军用指南针。她拿起来,冰凉的黄铜外壳在台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她轻轻摩挲着,仿佛能感受到那个年轻男人掌心的温度和那份笨拙而真挚的情意。
“廖奎…”她无声地念着这个名字,眼神渐渐变得坚定。
无论前路多难,无论要面对多少质疑和阻碍,她都要尽力为他争取那个机会。这不仅是为了报答那份情,也是为了证明,她谢薇看上的人,绝不会是池中之物!
她打开台灯,铺开信纸,开始给那位可能参与地区交流会评审的老师写信。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字里行间,是一个女人倾尽全力的谋划,也是一份隐藏在革命同志情谊之下,深沉而无望的爱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