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表面的回归:风声鹤唳(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逆流60年代》最新章节。
下午,王保管员抱着一摞表格从场部办公室回来,脸色比平时更加严肃。她将表格重重地放在桌上,发出一声闷响,惊得仓库角落里几只偷食的老鼠簌簌窜走。
谢薇默默递上一杯温水。
王保管员接过,没喝,只是用双手捂着搪瓷缸子,似乎想汲取一点暖意。她抬眼看了看仓库门口,确认无人,才压低了声音,每一个字都带着沉甸甸的分量:
“通知下来了,‘思想改造队’下个月初就进驻。各分场、各科室都要上报初步名单。”她顿了顿,目光复杂地看向谢薇,“办公室那边,已经在核对之前交上去的家庭情况登记表了……小谢,你……要有心理准备。”
虽然早有预料,但亲耳听到确切的时间点和“上报名单”这样的具体操作,谢薇还是感觉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四肢都有些发麻。她强行稳住呼吸,脸上挤出一丝符合当下情境的、带着点惶惑和不安的表情,低声问:“王大姐,这……这名单,定了就不能改了吗?”
王保管员叹了口气,摇了摇头,声音更低了:“上了名单,就是重点对象。学习、劳动,都是单独管理,时间……也没个准数。唉,这节骨眼上……”她没有把话说完,但那未尽之语里的意味,谢薇听得明白——这节骨眼上,春耕忙乱,又来了这么一遭,真是雪上加霜。
谢薇垂下眼睑,盯着自己因为长期劳作而有些粗糙的手指,轻声道:“谢谢王大姐,我……我知道了。”
她知道,王保管员能说到这个份上,已经是极大的善意和冒险。这份情,她记下了。
接下来的半天,谢薇强迫自己专注于手头的工作,但效率明显降低。她不时能感觉到来自其他职工若有若无的打量目光,那些目光里混杂着同情、庆幸、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疏离。广播里的通知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至少表面平静)的湖面,激起的涟漪正无声地改变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一种“风声鹤唳”的氛围,开始在场区蔓延。
廖奎在畜牧科同样感受到了这种变化。
韩志刚干活时有些心不在焉,时不时偷眼看廖奎,欲言又止。周申则更加沉默,只是埋头做事,但紧绷的嘴角泄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连一向不太过问这些的秦技术员,在休息抽烟时,都忍不住嘀咕了一句:“多事之秋啊……安生搞生产不行么?”
张振山召集畜牧科开了个短会,主要是强调春耕生产任务,但最后,他板着脸,目光扫过全场,特别加重了语气:“……所有人都给我打起精神,把心思放在生产上!不该打听的别打听,不该议论的别议论!谁要是这个时候给我掉链子,捅娄子,别怪我老张不讲情面!”
廖奎坐在下面,面色平静地听着,心中却已是一片冰冷。张振山的警告,恰恰说明了事情的严重性。外部环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收紧,像一张无形的大网,正在缓缓落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傍晚下工,廖奎和谢薇一前一后回到那间冰冷的土坯房。两人甚至没有过多的眼神交流,动作机械地生火、烧水、准备晚饭——尽管这些食物大多只是从空间取出前的掩饰。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压抑的沉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沉重。
直到夜深人静,土坯房的灯火早已熄灭,确认四周万籁俱寂,再无窥探的可能后,两人才心念一动,进入了【幸福小屋】。
温暖、明亮、充满安宁气息的空间,此刻也无法完全驱散两人眉宇间的凝重。
“情况比我们预想的还要糟糕。”谢薇率先开口,声音带着一丝疲惫,“‘思想改造队’下月初进驻,名单正在拟定。我们……很可能在列。”
廖奎走到客厅茶几上铺开的黑龙江省地图,目光锁定在乌苏里江那条支汊的区域,沉声道:“时间不多了。下月初……满打满算,也就剩下二十天左右。”
“二十天……”谢薇喃喃道,“我们必须在这二十天内,完成所有的最终准备,并且……找到那个唯一的行动窗口。”
她走到廖奎身边,看着地图上那条蜿蜒的蓝色线条,继续分析,条理清晰,却掩不住语速里的急促:“河堤劳动的具体时间,我们还没有准确消息。即便打听到了,也可能随时变动。‘思想改造队’的到来,是一个明确的、无法推迟的截止日期。我们必须赶在这之前行动。”
廖奎点头,手指在地图上轻轻敲击:“也就是说,我们的行动窗口,很可能只有一次机会。必须在确认劳改队前往河堤的当天,动手。”
这意味着,前期所有的侦查、预设、模拟,都必须做到极致。机会只有一次,不容任何闪失。
“还有爸妈的态度,”谢薇的眉头紧紧锁住,“如果我们被列入名单,行动前可能就会受到更严格的监控,甚至失去自由。我们连最后一次尝试说服他们的机会都可能没有。到时候……”她吸了口气,声音艰涩,“如果真的到了那一步,我们可能真的……只能用强了。”
这是一个他们一直不愿面对,却又不得不做的最后预案。强行带走拒绝配合的父母,过程中的风险、之后可能产生的隔阂与痛苦,都是难以估量的。
廖奎转过身,双手握住谢薇的肩膀,他的眼神深邃,里面是冷静到极致的分析,也是破釜沉舟的决心:“薇薇,我们没有退路了。‘思想改造队’的到来,封死了我们所有的迂回空间。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一条路:在河堤上,不惜一切代价,带走爸妈。”
他顿了顿,语气斩钉截铁:“必须在‘思想改造队’全面开展工作之前,必须在我们可能失去自由之前。这是最后的机会窗口,比我们之前预估的还要紧迫。”
谢薇仰头看着他,从他坚定的目光中汲取着力量。她重重点头:“我明白。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但这反而逼得我们必须更快、更决绝。”
“接下来,”廖奎松开手,指向虚拟训练空间,“我们要把所有已知的、推测的变量都加进去。包括可能出现的巡逻队、其他劳改人员的反应、天气的极端变化、甚至……爸妈的剧烈反抗。我们要在虚拟空间中,演练到形成肌肉记忆,确保在任何意外情况下,都能执行核心步骤——接近,控制,转移!”
他的话语在安静的空间里回荡,带着一股肃杀之气。
温暖如春的【幸福小屋】,此刻仿佛变成了决战前的最后指挥所。窗外(空间的拟态窗外)是永恒的静谧美景,窗内,两人的心却已飞到了那片泥泞初融、危机四伏的河滩,进行着关乎生死、关乎至亲命运的终极推演。
风声鹤唳的外部环境,像不断收紧的绞索,反而淬炼出他们内心孤注一掷的钢铁意志。二十天,倒计时已经开始。